不詳

《資生集》~ 卷五 (6)

回本書目錄

卷五 (6)

1. 產後十二癥病

《千金方》曰:婦人產後十二癥病,帶下無子,皆是風冷寒氣,或產後未滿百日,胞絡惡血未盡,便利於懸圊及久坐,寒濕入胞里,結在小腹,牢痛積聚。小如雞子,大者如拳,按之跳手,隱隱然或如蟲齧,或如針刺,氣時搶心,兩脅支滿,不能食,食飲不消。

白話文:

《千金方》提到:女性在產後可能遭遇的十二種病症,包括白帶異常、無法懷孕等問題,這些通常是由風邪、寒冷所導致。若產後不到百日,子宮內的惡露尚未完全排出,這時如果過早從事勞累活動,或是長時間坐在較涼的地方,就會使寒濕之氣進入子宮,進而在小腹部形成結塊,疼痛聚集。這些結塊小的像雞蛋,大的則如拳頭,一按壓會有明顯的反應,感覺隱隱作痛,彷彿被蟲咬或針刺,氣悶時會感到胸口憋悶,兩側肋骨下方有脹滿感,食慾不振,吃下的食物也難以消化。

2. 產後十八證

《大全》曰:產後十八證,一曰因熱病,胎死腹中;二曰難產;三曰胞衣不下;四曰血暈;五曰口乾心悶;六曰乍寒乍熱;七曰虛痛;八曰乍見鬼神;九曰月內不語;十曰腹痛泄瀉;十一曰遍身疼痛;十二曰血崩;十三曰血氣不通,咳嗽;十四曰寒熱心痛;月候不來;十六曰口鼻黑氣及鼻衄;十七曰喉中氣喘急;(上二證俱不治)十八曰中風。

白話文:

【產後十八種症狀】

  1. 因體內有熱導致疾病,使得胎兒在母體內死亡。
  2. 分娩過程困難。
  3. 胎盤未能順利排出體外。
  4. 產後出現頭暈或意識不清的情況。
  5. 口乾舌燥且心煩意亂。
  6. 溫度感知異常,時冷時熱。
  7. 感覺到虛弱與疼痛。
  8. 產生幻覺,誤以為看到鬼神。
  9. 在產後一個月內無法正常說話。
  10. 腹部疼痛並伴有腹瀉。
  11. 全身各處感到疼痛。
  12. 產後出血量過多。
  13. 血氣運行不暢,引發咳嗽。
  14. 伴隨寒冷、發燒及心臟疼痛。
  15. 月經週期中斷,未來臨。
  16. 鼻子和嘴巴周圍出現黑色氣色,以及鼻腔出血。
  17. 喉嚨呼吸困難,喘息急促。(以上兩種症狀預後不佳)
  18. 產後遭受風邪侵襲。

3. 產後危證有三沖三急

張飛疇曰:產後諸證,非行血則邪不去,即諸虛證,亦須血行,其氣乃復。第行之有方,不可過峻。凡產後危症,莫如三沖三急。三沖者,敗血沖肺、衝心、沖胃也;三急者,新產之嘔吐、泄瀉、多汗也。其用藥則有三禁:佛手散,以川芎能發汗也,禁;四物湯,以地黃能作瀉也,禁;小柴胡,以黃芩能阻惡露也,禁,然皆產後常法。

設有風寒發熱,喘脹下痢,危急證後,亦將守此,致令坐斃乎?古人未嘗不用汗下,不用寒涼。而暴病勢緊,不得不猛治者,下手稍軟,畏縮逡巡,去生便遠。惟病氣久衰者,非但不可峻攻,亦不可峻補,必緩劑輕劑,以俟胃氣之復耳。

白話文:

張飛疇說:產後各種症狀,如果不讓血液流通,那麼病邪就不會去除,即使對於各種虛弱的症狀,也需要讓血液流通,這樣元氣才能恢復。但是,讓血液流通的方式需要恰當,不能過於猛烈。

產後最危險的症狀,無非是三種「衝」和三種「急」。三「衝」指的是敗血衝向肺部、心臟、和胃部;三「急」指的是產後的新媽媽會出現嘔吐、腹瀉、以及大量出汗的現象。在用藥上也有三個禁忌:佛手散,因為川芎能發汗,所以禁止使用;四物湯,因為熟地黃能造成腹瀉,所以禁止使用;小柴胡湯,因為黃芩會阻止排出惡露,所以禁止使用。然而,這些都是產後的常規做法。

假設有風寒發燒、呼吸困難、下痢等緊急危險的症狀,難道也要遵守這些常規,導致病情惡化嗎?古人並不是完全不使用發汗、瀉下或寒涼的藥物。對於突然且嚴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時進行強烈治療,一旦治療手段稍微柔和,就會因為畏懼和猶豫而遠離康復。只有對於長期氣力衰弱的患者,不僅不能猛烈攻擊病竈,也不能過度補充,必須用溫和的藥物,等待胃氣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