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詳

《資生集》~ 卷四 (15)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5)

1. 傷寒方

加減當歸六黃湯,治妊娠傷寒發汗後,汗漏不止,胎氣損者。

歸身,炙耆,生地,黃芩,白芷,阿膠珠,炙草(各等分)

上浮小麥煎湯下藥五錢,煎七分溫服。

加味黃芩湯,治妊娠傷寒下後,協熱利不止,胎氣損者。

黃芩(二錢),白朮,白芍,茯苓,炙草,阿膠(各一錢)

上水一盞半,後入阿膠,再煎至八分服。

加味竹葉湯,妊娠汗下後熱不除者,虛也。此方主之。

人參,麥冬,生地,阿膠,炙草(各一錢),上加竹葉十二片,粳米一合煎服。

(眉批:此竹葉石膏湯變法也,以阿膠、生地易知母、石膏,妙甚。)

加減四物湯,治妊婦傷寒熱極發斑,狀如錦紋者。

當歸,白芍,生地,黃芩(各等分)

每服八錢,水煎服。

梔子大青湯,治妊婦傷寒發斑變為黑色。

升麻,黃芩,梔子(各二兩),大青,杏仁(各半兩)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細切蔥白三寸煎服。

(眉批:一方治孕婦熱病斑出赤黑色,小便如血,氣急欲絕落胎。梔、芩、升麻各一錢,青黛八分,懷生地二錢,豆豉四十九粒,杏十粒,石膏一錢半,蔥白七寸。)

護胎法(《本事》),治妊娠時氣身熱,令子不落。伏龍肝為末,小調塗臍下二寸,干則易瘥則止。又井底泥調敷心下,干則易。

又方,白藥子為末,雞蛋清涸攤紙上,如碗大。貼臍下胎存處,干則以水潤之。

白話文:

[傷寒方]

加減當歸六黃湯:治療孕婦傷寒,發汗後汗液不止,胎氣受損的情況。藥材包含當歸、炙甘草、生地黃、黃芩、白芷、阿膠、炙甘草,各等量。取藥五錢,用小麥煎湯送服,煎至七分溫服。

加味黃芩湯:治療孕婦傷寒,腹瀉後,熱邪仍盛,腹瀉不止,胎氣受損的情況。藥材包含黃芩(二錢)、白朮、白芍、茯苓、炙甘草、阿膠(各一錢)。用水一盞半煎煮,之後加入阿膠,再煎至八分服下。

加味竹葉湯:孕婦汗出或腹瀉後,體內餘熱未消,屬體虛的情況。此方為主治方劑。藥材包含人參、麥冬、生地黃、阿膠、炙甘草(各一錢),另加竹葉十二片,粳米一合煎服。(眉批說明:此方是竹葉石膏湯的改良版本,以阿膠、生地黃代替知母、石膏,妙用極佳。)

加減四物湯:治療孕婦傷寒,高燒並出現紫斑,狀似錦紋的情況。藥材包含當歸、白芍、生地黃、黃芩,各等量。每次服用八錢,水煎服。

梔子大青湯:治療孕婦傷寒,紫斑轉為黑色。藥材包含升麻、黃芩、梔子(各二兩)、大青葉、杏仁(各半兩)。將藥材研磨後,每次服用五錢,用一盞半水,加三寸切細的蔥白煎服。(眉批說明:另一方劑治療孕婦熱病,出現赤黑色斑點,小便如血,呼吸急促,瀕臨死亡和流產的狀況。藥材包含梔子、黃芩、升麻各一錢,青黛八分,懷生地黃二錢,豆豉四十九粒,杏仁十粒,石膏一錢半,蔥白七寸。)

護胎法:治療妊娠期間氣滯血瘀,身體發熱,導致胎兒有滑胎風險的情況。(出自《本事方》)將伏龍肝研磨成粉末,少量調和後塗抹在肚臍下二寸處,乾燥後再塗抹,直到症狀好轉。另外,也可以用井底泥調和後敷在心窩處,乾燥後再敷。

另一方:將白藥子研磨成粉末,用雞蛋清調和後攤在紙上,作成碗口大小,貼在肚臍下胎兒所在的位置,乾燥後再用水潤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