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生集》~ 卷六 (17)
卷六 (17)
1. 產後乳癰屬邪熱攻陽明血搏氣滯
《聖濟總錄》曰:產後衝任不足,氣血俱虛,其熱潛行入足陽明之脈。直行者,從缺盆下乳內廉,下夾臍,入氣街中。衝脈者,起於氣街,蓋足陽明之經,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其經為邪熱攻衝,則血為之擊搏,氣為之滯留。擊搏則痛作,留滯則腫生。產後多有此疾,由乳汁壅積,與氣相擊搏故也。
慎齋按:已上六條,序產婦有乳汁不行之證也。婦人以血用事,上為乳汁,下為月水,而血之所化則本於脾胃飲食之精微,運行而為乳、為經。產後脾胃之氣旺,則血旺而乳多;脾胃之氣衰,則血減而乳少。此立齋治乳汁,以壯脾胃、滋化源為要也。若不顧脾胃以補氣血,徒從事於通乳之劑,是猶求千金以乞丐,而不可得矣。
白話文:
根據《聖濟總錄》所述,產後女性由於衝任脈虛弱,導致氣血兩虛,這時,體內的熱氣會沿著足陽明胃脈潛行。熱氣直行時,會從缺盆進入乳房內部,再往下夾著肚臍,深入氣街中。衝脈起源於氣街,它夾著肚臘向上行進,到達胸部後散開。當邪熱攻擊衝脈和足陽明胃脈,血液會受到擊打,氣會滯留。血液受擊打會產生疼痛,氣滯留會形成腫脹。產後的女性常見這種疾病,這是因為乳汁淤積,與氣相撞擊所導致。
慎齋進一步解釋:上述六條,描述的是產婦可能出現的乳汁不暢的情況。女性主要依靠血液來運作,上部成為乳汁,下部成為月經,而血液的生成主要來自脾胃消化食物的精華。產後如果脾胃氣旺盛,血液充足,乳汁就會多;反之,如果脾胃氣衰弱,血液減少,乳汁就會少。因此,治療乳汁問題,壯健脾胃,滋養生化之源是關鍵。如果不顧及脾胃,只單純的想通過通乳藥物來增加乳汁,就像向乞丐要求千金,是不可能得到的。
2. 產後陰脫屬產勞太過所致
陳三因曰:婦人趣產勞力,努咽太過,致陰下脫,及陰下挺出,逼迫腫痛,舉重房勞,皆能發作,清水續續,小便淋瀝,硫黃、烏賊骨、五味子為末摻之。
白話文:
陳三因說:婦女在生產時用力過度,導致陰部下垂或突出,進而引起下體腫脹疼痛。搬舉重物或性生活過度都可能誘發此情況,且常有清液持續流出,小便時有不暢感。治療上可用硫磺、烏賊骨、五味子磨成粉後混和使用。
陳三因表示:女性在分娩過程中過度用力,可能會導致陰道脫垂或突出,造成下體的腫脹和疼痛。若進行重物搬運或性行為過度,都可能引發此症狀,且患者通常會有持續的分泌物流出,以及小便時有排尿困難的感覺。治療方法是將硫磺、烏賊骨、五味子研磨成粉末後混合使用。
3. 產後玉門不閉屬氣血不能收攝
陳良甫曰:產門不閉,由元氣素弱,胎前失於調養,以致血氣不能收攝故也。十全大補湯。有初產陰戶腫脹,或焮然痛不閉,加味逍遙散;若腫不閉者,補中湯加五味子,切忌寒涼之藥。
白話文:
陳良甫說:產後陰道未能閉合,通常是因為原本元氣就比較弱,在懷孕期間又未能好好調理身體,導致產後氣血無法有效收縮所致。這種情況可使用十全大補湯來調理。
有些新媽媽在生產後會出現陰部腫脹,甚至疼痛到無法閉合的情況,這種情況可用加味逍遙散來緩解。如果只是腫脹而無法閉合,則可選擇補中湯加上五味子來治療。但需特別注意,千萬不可使用性質寒涼的藥物。
注:「加味逍遙散」、「十全大補湯」、「補中湯」都是中藥方劑名稱,「五味子」為一味中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