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生集》~ 卷六 (5)
卷六 (5)
1. 產後驚悸屬於心血虛
薛立齋曰:人所主者心,心所主者血。心血一虛,神氣不守,驚悸所由來也。當補血氣為主。
白話文:
薛立齋說:人最主要的器官是心臟,而心臟最主要的是血液。一旦心血虛弱,神氣就無法固守,這就是產生驚悸的原因。因此,應以補充血氣為主要治療方向。
在產後出現的驚悸,這是因為生產時失血過多導致的心血虛弱。應注重補充血氣,以緩解驚悸的症狀。
2. 產後恍惚屬營衛不足風邪所乘
《大全》曰:產後中風恍惚者,由心主血,血氣通於營衛臟腑,遍循經絡,產則血氣俱傷,五臟俱虛,營衛不足,即為風邪所乘,令心神恍惚不定。
白話文:
《大全》這本書裡面說:產後如果出現恍惚、像是被風邪影響的症狀,主要是因為心臟主管血液的運行。血液和氣一起通行在身體的營衛系統和臟腑之間,遍及全身的經絡。生產的時候,血氣和五臟都會受到損傷,造成營衛機能下降。當營衛不足時,風邪就會有機會入侵,讓心神變得恍惚不定。
3. 產後恍惚不可作風治
薛立齋曰:產後恍惚證,當大補氣血為主,佐後方為善。蓋風為虛極之假象,固其本元,諸病自退。若專治其風,則速危矣。
慎齋按:已上四條,序產後有驚悸恍惚之證也。《濟陰綱目》云:不語至驚悸恍惚諸證,有謂氣虛血虛;有謂敗血入心;有謂風邪所乘,一皆名為心風。然此風從何來?當從何治?前人亦未之悉,但言治痰治風,丹溪、立齋則以大補氣血為主,各有所見,在臨證酌用之。愚謂產後不語一證,有敗血,有濕,有熱痰,有風熱,一主實邪外感為病,而不及於虛,此亦前人立論之失。若驚悸恍惚,自是血虛,心氣不足所致。
《大全》必言風邪搏心,致有斯證,其言甚戾。立齋以為,但固本源,毋專治風,有功來學不小。
白話文:
薛立齋說:產後出現恍惚的症狀,應當主要以大補氣血為治療原則,並輔以後方治療為佳。因為風象乃是氣血極度虛弱時的假象,只要固守根本,增強元氣,那麼各種病症自然會消退。如果專門去治療風象,病情反而會迅速惡化,變得危險。
慎齋按:以上四條,講述的是產後出現驚悸和恍惚等症狀的情況。《濟陰綱目》提到:不說話到驚悸恍惚這些症狀,有人認為是氣血兩虛;有人認為是敗血進入心臟;有人認為是風邪入侵,統統被稱為心風。然而,這風象究竟是從何而來?又該如何治療?前人並沒有詳細說明,只是提到了治療痰和風的方法。丹溪和立齋則認為,應該以大補氣血為主要治療手段,他們各自有自己的見解,臨牀上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使用。我認為產後不說話這一症狀,可能是敗血、濕氣、熱痰或風熱造成的,主要由實邪外感引起,而並非氣血虛弱所致,這是前人的觀點有所缺失。至於驚悸和恍惚,確實是由血虛和心氣不足所導致的。
《大全》堅持認為,風邪侵襲心臟,才會導致這樣的症狀,這種說法顯得有些過於偏頗。立齋認為,只要固守根本,不要專門去治療風象,對於學習醫學的人來說,這樣的見解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