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
《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十二 (1)
卷四百十二 (1)
1. 手太陰肺之經
辛日,丙與辛合
肺。,肺為井(少商)。腎為榮(然谷)。肝為俞(太衝)。心為經(靈道)。脾為合(陰陵泉)。化本包絡。
肺引血行
辛日辛卯時肺為井(木)。癸巳時腎為榮(火)。乙未時肝為俞(土)。丁酉時心為經(金)。巳亥時脾為合(水)。
辛丑時血納包絡。
肺。少商肺井注心中。寒熱咳逆喘脹沖。飲食不下咽喉痛。三稜針刺血為功。
腎。然谷腎滎內踝尋。喘呼少氣足難行。小兒臍風並口噤。神針並灸得安寧。
肝。太衝肝俞本節後。腰引少腹小便膿。淋瀝足寒並嘔血。漏下女子體中痛。
心。靈道為經掌後真。心痛肘攣悲恐驚。暴喑即便難言語。建時到後即宜針。
脾。陰陵泉穴脾之合。腹腎喘逆身難臥。霍亂疝瘕及腰疼。小便不利針時過。
白話文:
在辛日,丙與辛相合,這一天與肺相關。
- 肺為井穴,也就是少商穴。
- 腎為榮穴,即然谷穴。
- 肝為俞穴,即太衝穴。
- 心為經穴,即靈道穴。
- 脾為合穴,即陰陵泉穴。
- 這些穴位的療效歸屬於心包絡。
肺負責推動血液運行。
在辛日的辛卯時,肺為井穴(木);在癸巳時,腎為榮穴(火);在乙未時,肝為俞穴(土);在丁酉時,心為經穴(金);在巳亥時,脾為合穴(水)。
在辛丑時,血液會被心包絡所吸收。
- 少商穴,位於肺經的起始點,可以治療心臟病,如寒熱、咳嗽、氣喘、脹滿、呼吸困難、吞嚥困難、咽喉痛等症狀,使用三稜針刺出血來治療。
- 然谷穴,位於腎經,可治療呼吸困難、氣短、行走困難、小兒臍風、口噤等症狀,可用針灸治療以達到安寧。
- 太衝穴,位於肝經,能緩解腰部至腹部疼痛、小便混濁、腳冷、嘔血、女性下體疼痛等症狀。
- 靈道穴,位於心經,可以治療心痛、手肘抽筋、悲傷、恐懼、驚嚇、突然失聲或無法言語等問題,適合在特定時間進行針刺。
- 陰陵泉穴,是脾經的合穴,能治療腹腎喘逆、身體難以躺臥、霍亂、疝氣、腰疼、小便不順等問題,但要注意針刺的時機。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