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

《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二十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四百二十五 (1)

1. 喉痹病

升麻(平。微寒),射干(平。微寒),杏仁(溫),棘針(寒),蒺藜子(溫。微寒),絡石(溫。微寒),百合(平),堇竹葉(平。大寒),莽草(溫),苦竹葉(大寒)

白話文:

[喉痹病症]

升麻:性質平和,略帶寒意。 射干:性質平和,略帶寒意。 杏仁:溫性。 棘針:性質寒冷。 蒺藜子:溫性,略帶寒意。 絡石:溫性,略帶寒意。 百合:性質平和。 堇竹葉:性質平和,非常寒冷。 莽草:溫性。 苦竹葉:非常寒冷。

以上為各種草藥的性質描述,可用於調配治療喉痹的藥方。

2. 噎病

羚羊角(溫。微寒),木通(平),青竹茹(微寒),頭垢(微寒),蘆根(寒),牛齝(平),舂杵細糖(平)

白話文:

[噎食症]

治療噎食症的藥方包含:羚羊角,其性質溫和但微帶寒氣;木通,性質平和;青色的竹茹,略帶微寒;頭垢,同樣性質微寒;蘆根,屬寒性;牛蒡,性質平和;以及舂杵細糖,也是性質平和。

以上提到的藥材,應根據具體病情和醫師指導進行配伍使用。

3. 骨鯁

貍頭骨(溫),獺骨(平),鸕鷀骨(平。微寒),獺足(平)

白話文:

[骨骼類],狸貓的頭骨(性溫),水獺的骨頭(性平),鸕鷀鳥的骨頭(性平,微帶寒性),水獺的腳(性平)。在這裡,「性溫」、「性平」和「性寒」指的是中醫學上對於藥材性質的描述,分別代表溫熱、平和、寒涼的屬性。

4. 齒痛

當歸(溫。大溫),獨活(平。微溫),細辛(溫),蜀椒(溫。大熱),芎藭(溫),附子(溫。大熱),莽草(溫),礬石(寒),蛇床子(平),生地黃(大寒),莨菪子(溫),雞舌香(微溫),車下李根(平),馬懸蹄(平),雄雀糞(溫)

白話文:

[牙痛]

使用下列成分來治療:當歸(性溫,大溫),獨活(性平,微溫),細辛(性溫),蜀椒(性溫,大熱),芎藭(性溫),附子(性溫,大熱),莽草(性溫),礬石(性寒),蛇牀子(性平),生地黃(性大寒),莨菪子(性溫),雞舌香(性微溫),車下李根(性平),馬懸蹄(性平),雄雀糞(性溫)。這些成分具有不同的藥性,根據個體情況選擇適用的成分。

5. 口瘡

黃連(寒。微寒),黃柏(寒),龍膽(寒。大寒),升麻(平。微寒),大青(大寒),苦竹葉(大寒),蜜(平。微寒),酪(寒),酥(微寒),豉(寒)

白話文:

對於口腔潰瘍的治療,可用下列成分:黃連,其性質偏涼至微涼;黃柏,性質偏涼;龍膽,性質極涼;升麻,性質平和帶微涼;大青,性質極涼;苦竹葉,性質極涼;蜂蜜,性質平和帶微涼;酪,性質偏涼;酥,性質微涼;以及豆豉,性質偏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