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

《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二十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四百二十四 (1)

1. 卷四百二十四

2. 針灸門

3. 婦人諸疾

治女子心痛。逆氣善吐。食不下(資生經)。穴幽門

治婦人驚悲不樂。又療大風臥驚。視如見星。穴陰蹺

治婦人裡急瘛瘲。穴帶脈

治女子逆氣。穴幽門

治婦人小腹滿石水。穴關元

治女子淋。穴陰蹺

治女子小便淋瀝。穴水泉,委陽,志室,中髎

治婦人淋瀝。陰挺出。又四肢淫濼心悶。及諸淋。穴陰蹺,小腸俞

治婦人小便不通。穴曲骨

治婦人遺尿。穴灸橫骨。七壯。

治婦人泄痢不止。穴氣穴

治婦人飧泄。穴陰陵泉

治婦人赤白裡急瘛瘲。穴五樞

治婦人水泄痢。穴灸氣海百壯。三報。

治婦人腸鳴注泄。穴下髎

治婦人目䀮䀮不能遠視。穴水泉

治妊娠三月數墮胎。穴膝下一寸。灸七壯。

治婦人漏血不止。少腹急引陰痛。腹脹如蠱。女子如妊娠(濟生拔粹方)。穴陰交灸三壯。

治婦人轉胞。不得小便。又主胞閉塞。及小腹急。六脈虛弱(仁存方)。穴關元灸七壯。便得小便。次服八味丸調理。

治婦人陰腫。穴氣衝

治婦人小腹腫。婦人陰痛引心下。穴曲泉

治婦人陰疝。穴衝門

治女子疝。及小腹腫。溏泄癃遺尿。陰痛。面黑目眥痛。漏血。穴太衝。

治婦人傷寒過經不解。使經不傳。穴針期門

治婦人汗出。穴陰蹺

治婦人八部諸疾。穴伏兔

治女子脊急痛。穴支溝

治男子如蠱女子如阻。身體腰脊如解。不欲食。有此病者。宜用此法治之驗。穴湧泉,陰谷

治㿗疝崩中。腹上下痛。腸澼。陰暴敗痛。穴合陽,中都

治女人陰中痛引心下。及小腹內絞痛。腹中五寒。穴灸交信

治婦人卒中。噤語不言。風癇之疾。穴承漿

治婦人疝氣客於膀胱。難於前後。泄而溺赤。穴灸足厥陰。左右各一所。

資生經云。太倉公診司空命婦曰。疝氣客於膀胱。難於前後。泄而溺赤。灸足厥陰脈左右各一所。即不遺溺而溲清。更為火齊湯飲之。而疝氣散。

治婦人傷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七八日。熱除脈遲。身涼和胸脅下滿。如結胸壯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也。當刺期門穴。隨其實而取之。期門穴在乳直下筋骨近腹處。

是穴也。凡婦人病。法當刺期門。不用行子午法。恐纏臟膜引氣上。但下針令病人吸五吸。停針良久。徐徐行針。此是平瀉法也。

凡針期門。必瀉勿補。可肥人二寸。瘦人寸半深也。資生經云。凡婦人傷寒過經不解。當刺期門。使經不傳。

衛生寶鑑云。一婦人患熱入血室證。醫者不識。用補血調血補氣藥。涵養數日。遂成血結胸。或權用前藥。予曰。小柴胡用已遲。不可行也。無已。則有一為刺期門可用矣。予不能針。請善針者治之。如言而愈。或者問曰。熱入血室。何為而成結胸也。予曰。邪氣傳入經絡。

與正氣相搏。上下流行。或遇經水適來適斷。邪氣乘虛而入。血室為邪迫上入肝經。肝受邪則譫語而見鬼。復入亶中。則血結於胸中。何以言之。婦人平居。水當養於木。血當養於脾也。方未受孕則下之以為月水。既妊娠。則中畜之以養胎。及已產。則上壅之以為乳。皆血也。

白話文:

治療婦女心痛、氣逆想吐、吃不下東西,可以針幽門穴。

治療婦女驚嚇悲傷不快樂,又可治療大風導致睡覺驚醒、眼前出現如見星光的症狀,可以針陰蹺穴。

治療婦女腹內急迫、抽搐,可以針帶脈穴。

治療婦女氣逆,可以針幽門穴。

治療婦女小腹脹滿如裝石塊,可以針關元穴。

治療婦女小便淋漓不盡,可以針陰蹺穴。

治療婦女小便淋瀝不順暢,可以針水泉穴、委陽穴、志室穴、中髎穴。

治療婦女小便淋瀝、陰道脫垂,以及四肢痠麻、心悶,和各種小便淋漓的症狀,可以針陰蹺穴、小腸俞穴。

治療婦女小便不通暢,可以針曲骨穴。

治療婦女尿失禁,可以灸橫骨穴,灸七壯。

治療婦女腹瀉不止,可以針氣穴。

治療婦女吃了就瀉,可以針陰陵泉穴。

治療婦女赤白帶下、腹內急迫、抽搐,可以針五樞穴。

治療婦女腹瀉如水,可以灸氣海穴,灸一百壯,灸三次。

治療婦女腸鳴腹瀉,可以針下髎穴。

治療婦女視力模糊,看不清遠處,可以針水泉穴。

治療懷孕三個月就頻繁流產的婦女,可以灸膝下一寸處,灸七壯。

治療婦女漏血不止、小腹急痛牽引到陰部、腹脹如腫瘤,以及女子腹脹如懷孕(此方出自《濟生拔萃方》),可以灸陰交穴,灸三壯。

治療婦女轉胞(膀胱被壓迫導致排尿困難)、無法小便,又主治膀胱閉塞、小腹急痛、六脈虛弱(此方出自《仁存方》),可以灸關元穴,灸七壯,即可小便,然後服用八味丸調理。

治療婦女陰部腫脹,可以針氣衝穴。

治療婦女小腹腫脹、陰部疼痛牽引到心下,可以針曲泉穴。

治療婦女陰部疝氣,可以針衝門穴。

治療女子疝氣、小腹腫脹、大便稀溏、排尿困難、尿失禁、陰部疼痛、臉色發黑、眼角疼痛、漏血,可以針太衝穴。

治療婦女傷寒病過久未癒,導致經絡不通暢,可以針期門穴。

治療婦女多汗,可以針陰蹺穴。

治療婦女身體八個部位的各種疾病,可以針伏兔穴。

治療女子脊椎急痛,可以針支溝穴。

治療男子如患蠱病、女子如產後阻滯,身體腰背像要解開,沒有食慾,有這種病的人,應該用此法治療,效果很好,可以針湧泉穴、陰谷穴。

治療㿗疝(睾丸疝氣)或崩中(子宮出血)、腹部上下疼痛、腸鳴腹瀉、陰部劇痛,可以針合陽穴、中都穴。

治療婦女陰部疼痛牽引到心下、小腹內絞痛、腹中怕冷,可以灸交信穴。

治療婦女突然昏倒、不能說話、風癇(癲癇)等疾病,可以針承漿穴。

治療婦女疝氣影響到膀胱,導致大小便困難,大便泄瀉且小便赤黃,可以灸足厥陰經,左右各一處。

《資生經》記載,太倉公診斷司空命婦時說,疝氣影響到膀胱,導致大小便困難,大便泄瀉且小便赤黃,灸足厥陰脈左右各一處,即可不再尿失禁,且小便清澈,再服用火齊湯,疝氣就會消散。

治療婦女傷風、發燒怕冷、月經剛來七八天,發燒退了,脈象變慢,身體發涼且胸脅下脹滿,像結胸(胸部積聚病邪)一樣胡言亂語,這是熱邪進入血室的表現,應該針刺期門穴,根據實際情況針刺。期門穴在乳房直下,筋骨靠近腹部的地方。

這個穴位,凡是婦女疾病,都應該針刺期門穴,不用按照子午流注的方法針刺,以免纏繞內臟薄膜,導致氣往上走。下針時讓病人吸氣五次,停針一會兒,慢慢行針,這是平瀉的方法。

凡是針刺期門穴,一定要瀉,不可補,對於肥胖的人,針刺二寸深,對於瘦的人,針刺一寸半深。《資生經》記載,凡是婦女傷寒病過久不癒,應該針刺期門穴,使經絡通暢。

《衛生寶鑑》記載,一位婦女患了熱入血室的病症,醫生不了解,用了補血、調血、補氣的藥物,休養了幾天,就形成了血結胸。有人又想用之前的藥,我說,用小柴胡湯已經太遲了,不能用了,沒辦法,只有針刺期門穴可以試試了。我不會針,請來善於針灸的人治療,果然痊癒了。有人問,熱邪進入血室,為什麼會形成結胸呢?我說,邪氣傳入經絡,與正氣搏鬥,上下流竄,有時遇到月經來潮或將結束時,邪氣趁虛而入,血室被邪氣侵擾,向上進入肝經。肝受到邪氣就會胡言亂語,甚至看到鬼,邪氣又進入亶中(胸部膻中穴附近),血就在胸中結成團塊。為什麼這麼說呢?婦女平時,水要滋養肝木,血要滋養脾臟。還沒懷孕時,血下行成為月經。懷孕後,血在體內滋養胎兒。生產後,血向上聚集形成乳汁,這些都是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