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二十三 (23)
卷四百二十三 (23)
1. 屍厥中惡
治鬼神邪。穴間使
治鬼神邪卒死。穴陰囊下第一指里十四壯。
王氏云。有貴人內子。產後暴卒。急呼其母。為辦後事。母至。灸會陰。三陰交。各數壯而蘇。蓋名醫女也。
治溺死一宿尚可救。解死人衣。灸臍中即活。灸亶中季肋間二七壯也。又灸鼻下人中七壯。又灸陰囊下法下部一寸百壯。若婦人灸兩乳中間。久以爪刺人中。良久以針針人中。人至齒立起。此亦全是魏大夫傳中扁鵲法。即趙太子之患。又張仲景云。屍厥。脈動而無氣。氣閉不通。故靜然而死也。又灸亶中穴二十八壯。
治屍厥。針百會。當鼻中入髮際五寸。針入三分。補之。針足大指甲下內側。去甲三分。又針足中指甲上各三分。大指之內去端韭葉。又針手少陰銳骨之端。各一分。
治屍蹶。刺任脈玉泉一穴。在臍下四寸。針入三分。次針足太陰經隱白二穴。在足大指端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針入三分。更兼兩脅下熨之。
治卒中五屍。又以四指尖其痛處灸指下際數壯。令人痛爪其鼻人中。又爪其心下一寸多。其壯取瘥。
治屍厥。灸頭上百會穴。四十九壯。兼臍下氣海丹田穴三百壯。覺身體暖即止。
治一切病。食疰。灸手小指。隨年壯。男左女右。治屍厥。穴屬兌。灸三壯。炷如小麥大。
治卒死。口開而張目及折者(肘後)。灸手足兩爪後十四壯。仍飲以五毒諸膏散。有巴豆者良。
治卒死。而四肢不曲失便者。灸心下一寸。臍下三寸。臍上三寸。各一百壯。
治中惡(肘後)。灸胃脘五十壯。又以繩橫其人口以為度。度臍去四面各一處。灸三壯。令火俱起也(又用心下灸下頭。五壯也)。
治屍厥。以繩圍其臂腕。男左女右。繩後大椎上度下行脊上。灸繩頭五壯是。又亶中二七壯。
治卒中邪魅恍惚振噤。灸鼻下人中。及兩手足大指爪甲。本令艾丸半在爪上半在肉上。各七壯。不止至十四壯便愈。炷如雀屎大。
治中惡短氣欲死(肘後)。灸足兩拇指上甲後聚毛中。各十四壯。即愈。未瘥又灸十四壯。前灸三七壯。
治救卒客忤者中惡之類也。多於道路門外得之。令人心腹脹滿。絞痛氣衝心胸。不即治亦殺人(肘後)。灸鼻下人中三十壯。令切鼻柱下也。以水瀆粳米取汁一二升。飲之。口已禁者。以物強發之。
治卒忤死又治卒死而張目反折者(肘後)。灸手十指爪下各三壯。又灸鼻下人中三壯。又灸肩井百壯。又灸間使七壯。又巨闕百壯。
又法,令大痛爪人中取醒。不起者卷其手。灸下文頭。隨年壯。
治卒死無脈。及治屍厥。針間使各百餘息。又灸鼻下人中。又灸熨斗。熨兩脅下。又蔥刺耳。又灸其唇下宛宛中。各承漿。大良。又以細繩圍其人肘宛宛中。男左女右。伸繩從背上大椎度以下。行脊上灸繩頭。一云五十壯。又從此灸。橫行各半繩。
白話文:
屍厥中惡的治療方法彙集:
針對鬼神邪祟導致的猝死,可在陰囊下方第一指寬處施灸十四壯。王氏記載,曾有一位貴人的妻子產後暴亡,其母趕到後,在會陰穴和三陰交穴各施灸數壯,便使其甦醒,可見這位母親也是一位醫術高明的女性。
溺水後一天內尚可搶救,應解開死者衣物,在臍中施灸即可使其活轉。也可在亶中穴(上腹部)、季肋間施灸二七壯;另外,在鼻下的人中穴施灸七壯;再在陰囊下方一寸處施灸百壯。若為婦女,則在兩乳之間施灸,並長時間以指甲刺激人中穴,良久後再用針刺人中穴,直至患者牙齒咬合站立起來,此法皆源於魏大夫傳中的扁鵲醫法,即治療趙太子的方法。張仲景也記載,屍厥的症狀是脈搏雖動卻無氣息,氣機閉塞不通,因此靜靜地死去。亦可在亶中穴施灸二十八壯。
治療屍厥,可針刺百會穴(頭頂正中),從鼻樑上緣向上入髮際五寸,針刺三分,補法;再針刺足大趾指甲下內側,距指甲三分;又針刺足中趾指甲上部各三分;以及大拇指內側距指端一韭葉寬處;最後針刺手少陰經的銳骨端,各一分。
治療屍厥,可刺任脈上的玉泉穴(肚臍下四寸),針入三分;再針刺足太陰經的隱白穴(足大趾內側,距指甲角如韭葉寬處),針入三分;同時,在兩脅下熨熱。
治療卒中邪祟導致的五屍症狀,可用四指尖按壓疼痛處,在其下方施灸數壯,令患者用力抓撓鼻樑上的人中穴及心窩下約一寸處,直至症狀減輕痊癒。
治療屍厥,可在頭頂百會穴施灸四十九壯;同時在臍下氣海、丹田穴施灸三百壯,待身體感覺溫暖即可停止。
治療各種疾病及食積,可在小指上施灸,灸壯數目依年齡而定,男性灸左小指,女性灸右小指。治療屍厥,可灸屬兌卦的穴位三壯,艾炷大小如小麥粒。
治療猝死,口張開、眼睛外凸及肢體彎曲者,可在手足兩爪後方施灸十四壯,並服用含有五毒及巴豆的膏藥散劑。
治療猝死,四肢僵硬不能彎曲者,可在心窩下、臍下、臍上各處施灸一百壯。
治療中惡,可在胃脘部施灸五十壯;再用繩子橫過患者的嘴巴測量尺寸,以此尺寸為基準,在肚臍四周各一處施灸三壯,讓火焰同時燃起(也可在心窩下、頭部下方施灸五壯)。
治療屍厥,用繩子綁住患者手腕,男性綁左腕,女性綁右腕,繩子從大椎穴(頸後第七頸椎棘突下)往下沿脊柱延伸,在繩頭處施灸五壯;同時在亶中穴施灸二七壯。
治療因邪祟侵犯導致神志恍惚、震顫抽搐者,可在鼻下人中穴及兩手足大趾爪甲處施灸,艾條一半放在爪甲上,一半放在肉上,每處施灸七壯,若未痊癒可繼續施灸至十四壯,艾炷大小如麻雀糞便。
治療中惡引起的呼吸短促、瀕死狀態,可在足部兩拇指指甲後方的毛髮叢中施灸十四壯,即可痊癒,若未痊癒,可再施灸十四壯,總計施灸三七壯。
搶救因客忤(驚厥)或中惡等突發疾病而昏迷的患者,此類疾病多發生於戶外或路途上,症狀為心腹脹滿、絞痛、氣逆衝胸,不及時治療會危及生命,可在鼻下人中穴施灸三十壯,並讓患者用力吸氣;再用淘洗過的粳米汁一至二升灌服,若患者嘴巴緊閉,可用工具掰開。
治療猝死或猝死伴有眼球外凸、肢體彎曲者,可在十指爪下各施灸三壯;在鼻下人中穴施灸三壯;在肩井穴施灸百壯;在間使穴施灸七壯;在巨闕穴(胸骨劍突下)施灸百壯。
另一種方法是,用力抓撓人中穴使其清醒,若無效則將患者的手臂捲起,在其下方的文頭穴(手腕後,尺骨莖突下凹陷處)施灸,灸壯數目依年齡而定。
治療猝死無脈症或屍厥,可在間使穴針灸百餘息;並在鼻下人中穴施灸;再用熨斗熨熱兩脅下;用蔥汁滴入耳中;在唇下承漿穴施灸;並用細繩綁住患者肘部,男性綁左肘,女性綁右肘,繩子從大椎穴往下沿脊柱延伸,在繩頭處施灸,一說為五十壯;再沿繩子橫向施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