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二十二 (13)
卷四百二十二 (13)
1. 四肢厥
治四肢厥逆。腹脹數欠(資生經)。穴內庭
治四肢重痛。穴至陽
治厥逆。四肢惰。穴章門
治四肢怠惰。穴鬲俞
治四肢不收。穴極泉,日月,脾俞
治四肢不舉。穴支溝,少海,附陽,天池,三陰交
治偏枯四肢不舉。穴大巨
治腰中四肢淫濼。穴腎俞
治四肢暴腫。臂寒短氣。穴尺澤
治四肢腫滿。穴三里
治手足逆冷四肢腫。穴大都
療厥逆胸痛不可忍。腹中如刀刺。大小便難。四肢不收。身體怠惰。腿膝酸痹。屈伸難。穴豐隆
主四肢厥。手足悶。穴內庭
主手足寒至節。穴大溪
主四肢厥手足悶者。久持之。厥熱腦痛。腹脹皮痛者。使人久持之。穴內庭
主四肢厥喜笑。穴列缺
主四肢懈惰喜怒。穴章門
主四肢淫濼。穴照海
主四肢不舉。穴曲泉,附陽,天池,大巨,少海,支溝,絕骨,前谷
主嗜臥。四肢不欲動搖。穴五里,三陽絡,三間,厲兌,天井
主四肢逆冷。穴行間
治手足厥冷。穴太谿
治手足逆冷。穴大都
王氏云。有人患陰證傷寒。手足冷甚。以火溫之。亦不暖。王氏與理中湯服。即得汗。手足自溫而愈。若其他手足厥者。當隨證灸之。
治四逆。穴俠谿
治四厥脈沉細乾嘔。四厥起死法。穴間使,乳根。各灸隨年壯。
人病狂癡。手足厥。作狂病治不效。名醫錄曰。此驚恐憂思所得。大驚傷心。大恐傷腎。大憂思傷神志。神不足則狂癡。志不足則恐怖。恐怖則腎氣留。足不收。亦因積驚恐。氣傷腎也。
治風逆四肢腫。穴復溜,豐隆,大都
治四肢寒熱。腰疼不得俯仰。身黃。腹滿。食嘔吐。舌根直。灸第十一椎上。及左右各一寸五分三處。各七壯。
治四肢冷。穴行間
治脈不出。穴不容
治厥逆。穴內庭,章門
白話文:
處理四肢冰冷無力的情況(出自資生經)。選用的穴位是內庭。
針對四肢沉重疼痛,治療的穴位為至陽。
解決四肢冰冷無力的問題,四肢感到慵懶,可選擇章門穴。
處理四肢感到無力的情況,可針灸膈俞穴。
解決四肢無法活動自如的問題,治療的穴位包括極泉、日月和脾俞。
對於四肢無法舉起的狀況,可選擇支溝、少海、附陽、天池、三陰交等穴位。
治療半身不遂或四肢無法舉起,可以選擇大巨穴。
處理腰部及四肢感到濕熱的情況,治療的穴位為腎俞。
解決四肢突然腫脹,手臂寒冷且呼吸短促的問題,治療的穴位為尺澤。
處理四肢浮腫的問題,可選擇三里穴。
治療手腳冰冷且四肢浮腫,可選擇大都穴。
治療四肢逆冷、胸痛難忍、腹部像被刀割,大小便困難,四肢無法活動自如,身體疲倦無力,腿部和膝蓋痠痛,彎曲和伸展困難,治療的穴位為豐隆。
處理四肢冰冷、手腳麻木的問題,治療的穴位為內庭。
解決手腳冰冷到關節的問題,治療的穴位為大溪。
處理四肢冰冷、手腳麻木的問題,長期按摩會有效果。如果四肢冰冷、頭痛、腹部脹痛、皮膚疼痛,應讓人長期按摩。治療的穴位為內庭。
處理四肢乏力且喜笑的問題,治療的穴位為列缺。
處理四肢慵懶且情緒易怒,治療的穴位為章門。
解決四肢濕熱的問題,治療的穴位為照海。
處理四肢無法舉起的問題,治療的穴位包括曲泉、附陽、天池、大巨、少海、支溝、絕骨和前谷。
處理想睡覺,四肢不想動的情況,治療的穴位為五里、三陽絡、三間、厲兌和天井。
處理四肢冰冷的問題,治療的穴位為行間。
治療手腳冰冷,治療的穴位為太谿。
治療手腳逆冷,治療的穴位為大都。
王氏指出,有人因寒症導致手腳非常冰冷,即使使用火來保暖也無效。王氏讓他服用理中湯後,立刻出汗,手腳自然回暖並痊癒。對於其他手腳冰冷的人,應根據病情進行灸療。
治療四肢冰冷,治療的穴位為俠谿。
處理四肢冰冷且脈搏沉細、乾嘔的情況,治療的穴位為間使和乳根。每處灸療的次數應按照年齡計算。
有人患有精神疾病,手腳冰冷,作為精神疾病的治療效果不佳。名醫錄記載,這是因驚嚇、恐懼和憂慮所導致。極大的驚嚇會傷害心臟,極大的恐懼會傷害腎臟,極大的憂慮和思考會傷害神志。神志不足就會產生精神疾病,志向不足就會產生恐懼。恐懼會導致腎氣滯留,腳部無法活動,這也是因為長期驚嚇和恐懼損傷了腎臟。
處理風邪導致四肢腫脹,治療的穴位為復溜、豐隆和大都。
處理四肢忽冷忽熱、腰痛無法彎腰,全身黃疸、腹部脹滿、食物嘔吐、舌根僵硬的情況,在第十一椎骨上方以及左右各一寸五分的三個位置,各灸七次。
處理四肢冰冷,治療的穴位為行間。
處理脈搏微弱,治療的穴位為不容。
處理四肢冰冷無力,治療的穴位為內庭和章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