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

《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十八 (11)

回本書目錄

卷四百十八 (11)

1. 瘧論

治瘧。實則腰背痛。虛則鼽衄。穴飛揚。灸七壯。

治瘧多汗。腰痛不得俯仰。目如脫。項如拔。穴崑崙。灸三壯。又大開口。度上下唇。以繩度心頭。灸此度下頭百壯。又灸脊中央五十壯。遇發時灸二十壯。

治熱多寒少。又云。瘧悶嘔甚。欲閉戶而處。寒厥足熱。穴太谿

治瘧。穴刺足少陰血出愈。

治瘧寒熱。穴合谷,陽池,俠谿,京骨

治瘧病。醫不能救者。以繩量病人腳。圍繞足跟。及五指匝訖。截斷繩不用。所量得繩。置項上。著反向背上。當繩頭處。中脊骨上灸。三十壯則定候。看復惡寒。急灸三十壯則定。此至過發一炊久候之。雖飢。勿與食盡日。此法神驗。男左足。女右足。

治瘴瘧服藥後。穴灸大椎三四十壯。無不斷。若先寒者。將欲寒者。預前以炭火安床下。令背暖。並取鱉甲末一方寸匕。暖酒和服。至發時。令得三服被覆。過時無不斷。此是陶氏法。比欲寒時但以火灸其背。亦乃即瘥者。縱發亦輕。效驗。

治瘧。從手發者。灸三間。三年痎瘧欲發。慘慘則下火。從腰發者。灸腎俞百壯。

治瘧疾久不愈。不問男女。於大椎中第一骨節盡處。先針後灸三七壯。立效。或灸第三骨節亦可。

治瘧疾。穴灸大椎百會。各隨年壯。

白話文:

瘧論

治療瘧疾。實證表現為腰背疼痛,虛證則會有流鼻血。取飛揚穴,灸七壯。

治療瘧疾伴隨多汗、腰痛難以彎腰挺直,眼睛好像要掉出來,脖子好像被拉扯的感覺。取崑崙穴,灸三壯。再用繩子量測病人口腔上下嘴唇的距離,再量測從嘴唇到心窩的距離,在心窩下方與嘴唇距離等長處灸一百壯;另在脊柱正中灸五十壯。瘧疾發作時灸二十壯。

治療瘧疾,發熱多而發冷少,或瘧疾發作時噁心嘔吐嚴重,想關門獨處,發冷時腳冷而手腳心熱。取太谿穴。

治療瘧疾,刺足少陰經穴位,放血後痊癒。

治療瘧疾寒熱交替,取合谷、陽池、俠谿、京骨穴。

治療醫治無效的瘧疾,用繩子量病人的腳圍,從腳跟繞過五個腳趾,量好後剪斷繩子不用。用量好的繩子放在病人的頸項後,繩子頭部要放在脊柱正中,在這個位置灸三十壯,觀察病情,如果還發冷,再灸三十壯。等瘧疾發作後一頓飯的時間再觀察,即使肚子餓也不要吃東西,持續一整天。這個方法很靈驗,男性量左腳,女性量右腳。

治療瘴瘧,服藥後,灸大椎穴三四十壯,不可間斷。如果先發冷或將要發冷,預先在床下放炭火讓背部溫暖,並服用鱉甲末一方寸匕,用溫酒調服。瘧疾發作時,要服用三次,並蓋好被子,發作後也不可間斷。這是陶氏的方法,在將要發冷時用火灸背部,也能很快痊癒,即使發作,症狀也會輕很多,效果很好。

治療瘧疾,從手部發病的,灸三間穴;三年久治不癒的瘧疾將要發作,症狀隱隱約約時,可以用灸法治療下焦;從腰部發病的,灸腎俞穴一百壯。

治療久治不癒的瘧疾,不論男女,在大椎穴第一個骨節盡頭處,先針灸後再灸三七壯,馬上見效,或灸第三個骨節也可以。

治療瘧疾,灸大椎穴和百會穴,每穴灸的壯數依據年齡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