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

《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十七 (15)

回本書目錄

卷四百十七 (15)

1. 歷節風

治歷節汗出。穴後頂,飛揚,湧泉,頷厭

治歷節風足指不得屈伸。頭目眩。逆氣。穴飛揚

資生經云。麝香丸尤治白虎歷節諸風。疼痛遊走無定。狀如蟲行。晝靜夜劇。許叔微在歙川。有一貴家婦人。遍身走注疼痛。至夜則發。如蟲齧其肌。多作鬼邪治。許氏曰。此正歷節病也。三服愈。

治體痛癢如蟲齧。搔之皮便脫作瘡。穴曲池。灸七壯。又隨年壯。王氏云。良方服治癩藥半月。兩膝眼灸二七壯。丞相長安公。醫人無數麻風惡疾。千金諸方藥甚多。或效或不效。惟兼絲葉細末。地暴米糊丸。梧子大。日二三服。每服四五十丸。茶湯下。調藥末服。尤效速。

只難服爾。病去後。亦宜服。屢施與人神效。若更灸曲池、合谷、三里、絕骨等穴。尤佳。予與人按此等穴。皆痠疼故也。

治白虎病。凡丈夫婦人。皆有此病。婦人因產犯之。丈夫眠臥犯之。其病口噤而手拳。氣不出。灸臍中。七壯。

白話文:

[治療關節炎出汗的情況。針灸的穴位有後頂穴、飛揚穴、湧泉穴和頷厭穴。

治療關節炎導致腳趾無法屈伸,以及頭暈目眩、氣逆的症狀。針灸的穴位為飛揚穴。

《資生經》提到,麝香丸特別適用於治療白虎歷節各種風濕疾病,疼痛感會遊走不定,就像有蟲在爬行一樣,白天較輕,夜晚加重。許叔微在歙川時,有一貴族婦女全身到處出現疼痛,到了晚上就會發作,感覺好像有蟲在啃咬肌肉,之前都當做是鬼怪邪靈造成的病症來治療。許氏說,這正是典型的關節炎病狀,服用三劑藥後病情痊癒。

治療身體痛癢,如同被蟲咬,抓撓後皮膚會脫落形成瘡口。針灸的穴位為曲池穴,灸七次,再根據年齡增加灸療次數。王氏指出,好的方子在服用治療癩病藥物半個月後,再灸兩膝眼穴,每次灸十四次。丞相長安公曾醫治過無數麻瘋病人,千金方中有很多藥方,有的有效,有的效果不佳,只有配合絲葉細末,用地暴米糊製成梧桐籽大小的藥丸,每日服用二至三次,每次服用四十到五十粒,用茶湯送服,效果特別快。

只是這種藥比較難以吞服,但病癒後也可以繼續服用。多次試驗給他人使用,效果神奇。如果再加上灸曲池穴、合谷穴、三里穴、絕骨穴等,效果更好。我幫他人按壓這些穴位時,都會感到痠疼。

治療白虎病,無論男女老少,都有可能得到這種病。女性通常是在生產後染上,男性則多在睡覺時受到感染。病徵為口閉合緊,手握拳,呼吸困難。可灸肚臍中心,灸七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