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二十五 (10)
卷四百二十五 (10)
1. 上氣咳嗽
麻黃(溫。微溫),杏仁(溫),白前(微溫),陳橘皮(平),紫菀(溫),桂心(大熱),款冬花(溫),五味子(溫),細辛(溫),蜀椒(溫。大熱),半夏(生微寒。熟溫),生薑(微溫),桃仁(平),紫蘇子(溫),射干(微溫),芫花根並花(溫。微溫),百部根(微溫),乾薑(溫。大熱),貝母(平。微寒),皂莢(溫)
白話文:
這段古代中醫文字在描述治療「上氣咳嗽」的藥方,使用的藥材及其性質如下:
- 麻黃:溫性或微溫。
- 杏仁:溫性。
- 白前:微溫。
- 陳橘皮:性質平和。
- 紫菀:溫性。
- 桂心:大熱。
- 款冬花:溫性。
- 五味子:溫性。
- 細辛:溫性。
- 蜀椒:溫性或大熱。
- 半夏:生用微寒,炮製後溫性。
- 生薑:微溫。
- 桃仁:性質平和。
- 紫蘇子:溫性。
- 射干:微溫。
- 芫花根及花:溫性或微溫。
- 百部根:微溫。
- 乾薑:溫性或大熱。
- 貝母:性質平和或微寒。
- 皁莢:溫性。
以上藥材根據其性質組合,用於治療上氣咳嗽的症狀。
2. 肺痿
蒺藜子(溫。微寒),人參(微寒。微溫),茯苓(平),天門冬(平。大寒),麥門冬(平。大寒),豬蹄(小寒),白石英(微溫),蛤蚧(平),薏苡仁(微寒)
白話文:
[肺痿病症]
這處方包含了以下的藥材:蒺藜子,它的性質溫和但帶點微寒;人參,其性質也是微寒與微溫兼具;茯苓,性質平和;天門冬,性質平和但屬大寒;麥門冬,同樣性質平和但屬大寒;豬蹄,性質稍帶微寒;白石英,性質微溫;蛤蚧,性質平和;最後是薏苡仁,其性質為微寒。所有這些藥材混合在一起,用於治療肺痿這種病症。
3. 嘔吐
厚朴(溫。大溫),陳橘皮(溫),人參(微寒。微溫),半夏(生微寒。熟溫),麥門冬(平。微寒),生薑(微溫),白芷(溫),鉛丹(微寒),雞子(微寒),薤白(溫),甘竹葉(平。大寒),附子(溫。大熱)
白話文:
對於治療嘔吐,以下是可能使用的草藥及食材,在古代中醫學中的屬性與現代的理解:
- 厚朴:性質溫和,有強烈的溫暖效果。
- 陳橘皮:性質溫和。
- 人參:其性質在微寒與微溫之間。
- 半夏:生者性質微寒,煮熟後則轉為溫和。
- 麥門冬:性質平和,略帶微寒。
- 生薑:性質微溫。
- 白芷:性質溫和。
- 鉛丹:性質微寒。
- 雞蛋:性質微寒。
- 薤白:性質溫和。
- 甘竹葉:性質平和,但有強烈的寒涼效果。
- 附子:性質溫和,但煮熟後有強烈的熱效。
4. 痰飲
大黃(寒。大寒),甘遂(溫。大寒),芒硝(大寒),茯苓(平),柴胡(平。微寒),前胡(微寒),術(溫),細辛(溫),旋覆花(微溫),厚朴(溫。大溫),人參(微寒。微溫),枳實(寒。微寒),陳橘皮(溫),半夏(生。微寒。熟。溫),生薑(微溫),甘竹葉(平。
大寒),蕘花(寒。微寒),高良薑(大熱),烏頭(溫。大熱),芫花(溫。大溫)
白話文:
這些都是用於處理痰飲問題的中藥材清單,其性質與溫度特性如下:
- 大黃:非常寒冷。
- 甘遂:雖然溫和,但非常寒冷。
- 芒硝:非常寒冷。
- 茯苓:性質平和。
- 柴胡:性質平和,略帶微寒。
- 前胡:略帶微寒。
- 術:性質溫暖。
- 細辛:性質溫暖。
- 旋覆花:略帶微溫。
- 厚朴:性質溫暖,甚至有點偏熱。
- 人參:略帶微寒,但又微溫。
- 枳實:寒冷,但又略帶微寒。
- 陳橘皮:性質溫暖。
- 半夏:生用時,略帶微寒;熟用時,性質溫暖。
- 生薑:略帶微溫。
- 甘竹葉:性質平和,但非常寒冷。
- 蕘花:寒冷,略帶微寒。
- 高良薑:非常熱。
- 烏頭:性質溫暖,甚至有點偏熱。
- 芫花:性質溫暖,甚至有點偏熱。
5. 宿食
大黃(寒。大寒),巴豆(溫。生溫。熟寒),朴硝(寒。大寒),柴胡(平。微寒),術(溫)。桔梗(微溫),厚朴(溫。大溫),皂莢(溫),曲(熱),柏(溫),檳榔(溫)
白話文:
【宿食】
大黃:性質偏寒,甚至極寒。 巴豆:生用則溫,煮熟後性轉寒。 朴硝:同樣屬寒涼性,甚至極寒。 柴胡:其性質平和,略帶微寒。 術:溫性草藥。 桔梗:稍有溫熱。 厚朴:溫性,大量使用時性更熱。 皁莢:溫性草藥。 曲:性質偏熱。 柏:溫性草藥。 檳榔:溫性。
以上草藥可根據其性質,適當地用於調理因宿食引起的身體不適。
6. 腹脹滿
麝香(溫),甘草(平),人參(微寒。微溫),皂莢(溫),術(溫),乾薑(溫。大熱),百合(平),厚朴(溫。大溫),菴䕡子(微寒。微溫),枳實(寒。微寒),桑根白皮(溫),大豆黃卷(溫),旋覆花(微溫),香葇(溫),訶黎勒(溫),草豆蔻(溫),蓽澄茄(溫)
白話文:
【腹部脹滿】
可用以下藥材來調理:麝香(有溫熱效果),甘草(性質平和),人參(性微寒但亦微溫),皁莢(有溫熱效果),白朮(有溫熱效果),乾薑(性溫且大熱),百合(性質平和),厚朴(性溫且大溫),菴䕡子(性微寒但亦微溫),枳實(性寒但亦微寒),桑根白皮(有溫熱效果),大豆黃卷(有溫熱效果),旋覆花(性微溫),香葇(有溫熱效果),訶黎勒(有溫熱效果),草豆蔻(有溫熱效果),蓽澄茄(有溫熱效果)。
7. 心腹冷痛
當歸(溫。大溫),芍藥(平。微溫),桔梗(微溫),乾薑(溫。大熱),桂心(大熱),蜀椒(溫。大熱),附子(溫。大熱),吳茱萸(溫。大熱),烏頭(溫。大熱),甘草(平),礜石(大熱。生溫。熟熱),術(溫),戎鹽(寒),芎藭(溫),厚朴(溫。大溫),蓬莪朮(平),高良薑(大溫),蜂子(平。微寒),肉豆蔻(溫),小蒜(溫)
白話文:
- 當歸:性質溫暖,具有較強的溫熱效果。
- 芍藥:性質平和,略帶溫暖。
- 桔梗:略帶溫暖。
- 乾薑:性質溫暖,有強烈的熱性。
- 桂心:具有強烈的熱性。
- 蜀椒:性質溫暖,有強烈的熱性。
- 附子:性質溫暖,有強烈的熱性。
- 吳茱萸:性質溫暖,有強烈的熱性。
- 烏頭:性質溫暖,有強烈的熱性。
- 甘草:性質平和。
- 礜石:具有強烈的熱性,生的礜石略帶溫暖,熟的礜石則是熱性的。
- 術:性質溫暖。
- 戎鹽:性質寒冷。
- 芎藭:性質溫暖。
- 厚朴:性質溫暖,具有較強的溫熱效果。
- 蓬莪朮:性質平和。
- 高良薑:具有較強的溫熱效果。
- 蜂子:性質平和,略帶微寒。
- 肉豆蔻:性質溫暖。
- 小蒜:性質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