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彙編》~ 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16)
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16)
1. 膽經諸穴歌
足少陽膽四十三,瞳子髎與聽會安,客主人同頷厭集,懸顱懸釐曲鬢行,率谷天衝浮白繼,竅陰完骨本神當,陽白臨泣目窗住,正營承靈腦空行,風池肩井兼淵液,輒筋日月京門關,帶脈五樞維道續,居髎環跳接中瀆,陽關陽陵復陽交,外丘光明陽輔交,懸鐘丘墟足臨位,地五俠谿竅陰畢。
白話文:
【膽經穴位歌現代解譯】
足少陽膽經總共有四十三個穴位,首先從瞳子髎穴和聽會穴開始,然後是客主人穴、頷厭穴聚集在一起,接著是懸顱穴、懸釐穴、曲鬢穴連成一線。再來是率谷穴、天衝穴、浮白穴依次排列,跟著是竅陰穴、完骨穴、本神穴的位置。陽白穴、臨泣穴、目窗穴在這條線上,正營穴、承靈穴、腦空穴也順序分佈。
再往下則有風池穴、肩井穴、淵液穴,輒筋穴、日月穴、京門穴也在此經絡上。而帶脈穴、五樞穴、維道穴則繼續延伸,到達居髎穴、環跳穴、中瀆穴。陽關穴、陽陵泉穴、陽交穴也依序排列。外丘穴、光明穴、陽輔穴交錯出現,最後懸鐘穴、丘墟穴、足臨泣穴,以及地五會穴、俠谿穴、竅陰穴結束了膽經的路徑。
2. 又分寸歌
足少陽兮四十三,頭上二十穴分三折,起自瞳子至風池,積數陳之依次第。瞳子髎近眥五分,耳前陷中尋聽會(耳微前陷中,上關下一寸),客主人名上關同,耳前起骨開口空。頷厭懸顱之二穴,腦空上廉曲角下(腦空即顳顬。頷厭、懸顱二穴,在曲角之下、腦空之上),懸釐之穴異於茲,腦空下廉曲角上。
曲鬢耳上髮際隅(耳上髮際曲隅陷中),率谷耳上寸半安(此穴在耳上些),天衝耳後入發二(耳後入髮際二寸),浮白入發一寸間(亦耳後些)。竅陰即是枕骨穴,完骨之上有空連(在完骨上、枕骨下,動搖有空),完骨耳後入髮際,量得四分須用記。
本神神庭旁三寸,入發一寸耳上系,陽白眉上方一寸,發上五分臨泣用(目上,直入髮際五分陷中),發上一寸當陽穴,發上半寸目窗貢,正營發上二寸半,承靈發上四寸擁,腦空發上五寸半,風池耳後發陷中(耳後顳顬後,腦空下發際陷中)。肩井肩上陷中求,大骨之前一寸半(肩上陷中,缺盆上、大骨前一寸半,以三指按取,當中指陷中),淵液腋下方三寸,輒筋期下五分判。
期門卻是肝經穴,相去巨闕四寸半,日月期門下五分,京門監骨下腰絆(監骨,下腰中季脅,本夾脊,腎之募)。帶脈章門下寸八,五樞章下四八貫(五樞去帶脈三寸,季脅下四寸八分),維道章下五寸三,居髎章下八寸三。章門緣是肝經穴,下脘之旁九寸含,環跳髀樞宛宛中(髀樞中,側臥,屈上足、伸下足,以右手摸穴,左搖撼取之),屈上伸下取穴同。
風市垂手中指盡,膝上五寸中瀆論(髀外膝上五寸肉間陷中),陽關陽陵上三寸,陽陵膝下一寸從。陽交外踝上七寸,踝上六寸外丘用,踝上五寸光明穴,踝上四寸陽輔分,踝上三寸懸鐘在,丘墟踝前之陷中,此去俠谿四寸五,卻是膽經原穴功。臨泣俠谿後寸半,地五會去溪一寸,俠谿在指岐骨間,竅陰四五二指端。
白話文:
足少陽膽經上有四十三個穴位,頭部的二十個穴位可以分成三個部分來說明,從瞳子髎穴開始,一直到風池穴結束,我們一一介紹它們的位置。
瞳子髎穴在眼睛旁邊五分處;聽會穴在耳朵前面的凹陷中,這個位置位於上關穴下一寸;客主人和上關穴在同一位置;耳前起骨的開口處就是客主人穴;頷厭和懸顱兩個穴位在曲角下、腦空上;懸釐穴則在腦空下、曲角上。
曲鬢穴在耳上髮際的角落;率谷穴在耳上一寸半的地方;天衝穴在耳後進入髮際二寸;浮白穴在耳後的一寸間;竅陰穴即是枕骨穴,在完骨穴上與枕骨相連;完骨穴在耳後髮際,距離四分。
本神穴在神庭穴旁三寸,入髮一寸耳上;陽白穴在眉毛上方一寸;臨泣穴在目上,直入髮際五分的凹陷中;當陽穴在髮上一寸;目窗穴在髮上半寸;正營穴在髮上二寸半;承靈穴在髮上四寸;腦空穴在髮上五寸半;風池穴在耳後髮際的凹陷中。
肩井穴在肩上陷中,大骨前一寸半;淵液穴在腋下三寸;輒筋穴在期門穴下五分。
期門穴是肝經的穴位,離巨闕穴四寸半;日月穴在期門穴下五分;京門穴在監骨下腰絆;帶脈穴在章門穴下十八分;五樞穴在章門穴下三寸,季脅下四寸八分;維道穴在章門穴下五寸三分;居髎穴在章門穴下八寸三分。
章門穴是肝經的穴位,下脘穴旁九寸;環跳穴在髀樞中,側臥,屈上足、伸下足,以右手摸穴,左搖撼取之;風市穴在垂手時中指的盡頭,膝上五寸;陽關穴在陽陵穴上三寸;陽陵泉穴在膝下一寸;陽交穴在外踝上七寸;外丘穴在踝上六寸;光明穴在踝上五寸;陽輔穴在踝上四寸;懸鐘穴在踝上三寸;丘墟穴在踝前的凹陷中;俠谿穴離此四寸五分,是膽經的原穴。
臨泣穴在俠谿穴後寸半;地五會穴離溪穴一寸;俠谿穴在腳趾的岐骨之間;竅陰穴在第四、五趾的末端。
3. 足厥陰肝經(左右共二十八穴)
4. 肝臟之圖
肝重四斤四兩,左二葉,右四葉,附脊第九椎。
《卮言》曰:肝者干也,屬木,象木枝幹也。
足厥陰經肝,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主納血,為血海,魂之居也。其華在爪,其充在筋。其位東,其時春,其色青,其脈弦而長,其臭臊,其聲呼。在七情為怒,在六氣為風,在五味為酸,在於為乙,在支司卯,在八卦為巽,在五行屬木。其母腎水,其子心火。其克脾上,其賊肺金。其外候陰器,與膽為表裡。其經少氣而多血,丑時氣血注此。其不足則悲,其有餘則怒。其平脈弦,其賊脈澀。其死庚辛日。其畜雞,其穀麥,上為歲星。
其見證也,頭痛,脫色,善潔,耳無聞,頰腫,肝逆面青,目赤腫痛,兩脅下痛,引小腹胸痛,脅腫,婦人小腹腫,腰痛不可俯仰,四肢滿悶挺長,熱嘔逆,睪疝暴癢,足逆寒,胻善瘛,遺溺,淋溲便難,癃狐疝㿗,冒眩轉筋,陰縮筋攣,善恐,胸中喘,罵詈。血在脅下,喘。
恚怒氣逆,上而不下,則傷肝。實則夢山林大樹,虛則夢細草苔蘚。怒傷肝,悲勝怒;風傷筋,燥勝風;酸傷筋,辛勝酸,酸走筋,筋病毋多食酸。多食辛,則筋攣急而爪枯。
其經之脈,受足少陽之交,起於足大指聚毛之大敦,循足附上廉,歷行間、太衝,抵內躁前一寸之中封;自中封上踝,過足太陰脾經之三陰交,歷蠡溝、中都,復上一寸,交出太陰之後,上膕內廉,以至膝關、曲泉,上行循股內之陰包、五里、陰廉,遂當足太陰衝門、府舍之分,入任脈之陰毛中,左右相交,環繞陰器,抵小腹而上,會於任脈曲骨、中極、關元之穴,循本經之章門,至期門之所,挾胃屬肝,下足少陽膽經日月之分,絡於膽。由期門上貫膈,行足太陰脾經食竇之外、大包之裡,散布脅下。
上手太陰肺經之雲門、足少陽淵腋之間,足陽明胃人迎之外,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再行足陽明胃經地倉、人迎、四白之外,連目系,上出額,行膽經臨泣之裡,與督脈會與巔頂之百會;其支者,從目系,下行任脈之外、本經之中,下頰裡,交環於唇口之內;其又支者,從期門屬肝處,別貫膈,行足太陰脾經食竇之外、本經之裡,上注肺,下行至中焦,挾任之中脘之分,以交於手太陰之經,由中府、雲門、天府而下行也。
白話文:
[肝臟圖解]
肝臟的重量是四斤四兩,左側有兩個葉片,右側有四個葉片,它位於脊椎的第九節椎骨旁邊。
卮言這本書提到,肝就像樹幹,屬於木,象徵著樹枝和樹幹。
在足厥陰肝經中,肝臟被比喻為軍事將領,負責策略和思考。它負責儲存血液,是血液的海洋,也是靈魂的住所。它的外在表現是在指甲上,而其內部影響則是在筋肉上。肝的位置在東方,對應的季節是春天,顏色是青色,脈象是弦長,其氣味是臊味,聲音是呼喊。在七情中,肝對應的是憤怒;在六氣中,對應的是風;在五味中,對應的是酸;在天干中,對應的是乙;在十二地支中,對應的是卯;在八卦中,對應的是巽;在五行中,屬性是木。肝的母親是腎,屬水;兒子是心,屬火。肝剋脾,脾剋肺。肝的外部影響在生殖器官,並與膽腑互為表裡。肝經中的氣較少,血較多,醜時是肝臟氣血運行的時間。肝臟不足會感到悲傷,過剩則易怒。正常的脈象是弦,異常的脈象是澀。如果肝功能衰竭,通常在庚辛日。肝的家禽代表是雞,穀物代表是麥,星象上對應的是歲星。
肝臟的疾病症狀包括頭痛,面色蒼白,清潔癖,聽力減退,臉頰腫脹,肝氣逆亂導致面色青紫,眼睛紅腫疼痛,肋骨下方疼痛,牽扯到小腹和胸部疼痛,肋骨腫脹,婦女的小腹部腫脹,腰痛到無法彎腰,四肢滿悶和僵硬,熱嘔吐,睪丸或疝氣突然癢,腳冷,小腿抽搐,尿失禁,排尿困難,尿瀦留,疝氣,暈眩,抽筋,生殖器收縮,肌肉痙攣,易恐懼,胸中喘息,罵人。肋骨下的血液積聚,會引起喘息。
憤怒的情緒會使氣向上而不向下,進而傷害肝臟。肝臟實則會夢見山林和大樹,虛則會夢見細草和苔蘚。憤怒傷害肝臟,悲傷可以剋制憤怒;風傷害筋肉,乾燥可以剋制風;酸味傷害筋肉,辛辣可以剋制酸味。過量食用酸味食物,會使筋肉緊繃,筋肉病患者不宜多食酸。
肝經的脈絡,接續足少陽膽經,起始於腳大拇指的毛髮聚集處,沿著腳背上升,經過行間、太沖,到達內躁前方一寸的中封。從中封往上到腳踝,穿過足太陰脾經的三陰交,經過蠡溝、中都,再往上一寸,交錯出現在太陰後面,沿著大腿內側,一直到膝蓋的膝關、曲泉,再沿著大腿內側的陰包、五里、陰廉,穿過足太陰的衝門、府舍部分,進入任脈的陰毛中,左右交叉,環繞生殖器官,抵達小腹,與任脈的曲骨、中極、關元穴會合,沿著本經的章門,到達期門,夾著胃部,屬於肝臟,下降到足少陽膽經的日月部分,絡於膽。從期門上行,穿透膈膜,沿著足太陰脾經的食竇外面、大包裡面,分散到肋骨下面。
沿著手太陰肺經的雲門、足少陽淵腋之間,足陽明胃經的人迎外面,沿著喉嚨後面,上行到額頭,再沿著膽經的臨泣裡,與督脈在巔頂的百會穴會合。其中一個分支,從眼系開始,下行到任脈外側、本經中間,下降到頰裡,交錯環繞在嘴脣內側。另一個分支,從期門連接到肝臟的部分,穿透膈膜,沿著足太陰脾經的食竇外面、本經裡面,上行到肺部,下行到中焦,夾著任脈的中脘部分,交換到手太陰的經絡,由中府、雲門、天府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