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驗良方彙編》~ 卷之上 (8)
卷之上 (8)
1. 論墮胎
墮胎之症,皆因氣血不足。氣不足則胎無所榮,血不足則胎無所養,榮養失宜,猶枝枯而果落也。不寧唯是,婦人性偏恣欲,或縱口辛熱,暴傷衝任,亦致墮胎。醫者不明氣血虛實、熱冷之因,妄投芎、歸、膠、艾之劑,則墮胎之患永為定例,可勝言哉!治法只以安胎飲,按月隨症加減,而孕婦當自避忌,庶可保耳。至濟陰保靈丹、艾附丸是溫熱之藥,助火消陰之劑,凡安胎者,斷不可用。
千金保命方,杜仲(黏米飲浸過,炒,去絲,八兩),續斷(酒浸,三兩),山藥(六兩)
糊為丸,米飲下。
十聖散,治婦人氣血兩虛,妊娠無所榮養,或有墮胎之患者。
人參,白朮,黃耆(炙),川芎,白芍,續斷(各一錢),熟地,當歸(各二錢),砂仁(四分)
按:小產重於正產,而人多輕忽,死於是者眾矣。治法與正產同。凡孕婦胎氣逼下,升舉即安,如落胎則損母矣,非正治也。因母病以動胎,但治母病,其胎自安矣。因胎動以致母病,但治胎則母自痊。
白話文:
【討論流產的情況】
流產的情況,大多因為母親的氣血不足。如果氣力不足,胎兒就得不到充分的滋潤;如果血液不足,胎兒就得不到適當的養護。一旦滋潤和養護不適度,就像樹枝乾枯了,果實自然會掉落一樣。不僅如此,有的女性性情偏激或過度放縱自己的慾望,或者吃太多辛辣熱性的食物,突然間傷害到衝脈和任脈,也會導致流產。醫生如果不明白氣血虛實以及寒熱的原因,胡亂使用一些像芎、歸、膠、艾這類的藥物,那麼流產的情況就會成為無法改變的事實,這種情況真是令人難以言喻啊!
治療方法主要是使用安胎飲,按照懷孕的月份和具體的症狀進行加減調配,而孕婦自己也應當有所忌諱,這樣才能確保胎兒的安全。至於濟陰保靈丹、艾附丸這類溫熱的藥物,有助長火氣,消耗陰氣的作用,對於安胎來說,絕對不能使用。
《千金保命方》中的藥方,包含杜仲(需先用糯米水浸泡,炒過,去掉絲,用量為八兩)、續斷(需先用酒浸泡,用量為三兩)、山藥(用量為六兩)。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用糯米水送服。
《十聖散》,適用於女性氣血雙虧,懷孕後無法得到充足的滋養,或者有流產傾向的患者。配方包括人參、白朮、炙黃耆、川芎、白芍、續斷(各一錢)、熟地、當歸(各二錢)、砂仁(四分)。
補充說明:小產的情況比正常分娩更嚴重,但是人們往往忽略了它的嚴重性,因此導致死亡的案例不在少數。對於小產的處理方法,應該和正常分娩相同。當孕婦感到胎兒有下墜感時,應立即採取措施提升胎位,這樣就能讓胎兒安全。如果胎兒已經掉落,那麼對母親來說就是一種損傷,這並不是正常的治療方式。如果母親生病影響到了胎兒,只要治療母親的病,胎兒自然就會安全。如果胎兒的問題導致母親生病,只要解決胎兒的問題,母親的病就會好起來。
2. 胎前調理
大抵後天之修短,本於先天之厚薄。故凡男女,脾胃壯而精血充,不但受妊而胎安,抑且生子而多壽,若脾胃弱而精血衰,則不但孕成數墮,且生子而不壽,非用藥扶之不可也。故老夫得壯婦,須寡欲以候經期;壯陽遇衰陰,必頻藥以全胎力,正為此耳。丹溪安胎飲方,專治元氣不足、胎氣不安等症,隨症加減,皆可按方取用。
初受胎有惡阻者,非因胃氣怯弱,則或中脘停痰。果出稟弱,本方酌量增入參橘飲;若系稟厚,再加竹瀝、薑汁。下血不止,名胎漏,胎漏宜涼,須兼用生、熟地;小便墜痛,名胎痛,胎痛宜溫,少加殼砂。跌僕動胎下血,膠、艾為佐;怒氣衝胎上逆,木香為使。小便淋瀝,乃子瀝之症,安榮湯治之固宜;小便出血,乃膀胱之熱,逍遙散療之則可。
全生白朮散治遍身浮脹之子腫,竹葉茯苓湯治心驚膽怯之子煩。兩足浮腫,病名子氣,天仙藤散可醫,虛人偌加人參;項強筋搐,病名子癇,羚羊角散可療,痰盛再加竹瀝。小便淋閉,乃脾胃氣虛而胎壓尿胞也。法適探吐、升提,可服安胎飲。胎氣上攻,心腹脹滿。乃子懸之候,非紫蘇湯治之不可;便秘、胸滿,遍身作脹,乃胎水不利也,必鯉魚湯治之始安。柴胡、梅、連,療骨蒸之勞熱;當歸、六黃,治盜汗之虛煩。
孕在六月之前,其胎尚未轉運,茯苓性降,豈宜多用?黃耆肥胎,不可常加。香附能降氣定喘,虛人用之反害,砂仁可止嘔定痛,多則動血行胎。丹溪安胎飲方,以補為主,而佐以順氣、清涼之味,不易之方也。
安胎飲,治孕婦胎氣不安,或腹痛、腰痛,或飲食不羨等症。又治孕婦屢產,生子無氣,或生而不壽,或妊而數墮者,俱照前症,按月服之。
人參(二錢),當歸,白朮,熟地(同),川芎(八分),甘草(四分),紫蘇,陳皮(同),條芩(一錢)
加棗煎。如泄瀉,減熟地加蓮肉十粒、殼砂數分。如渴,加麥冬一錢。如驚悸,加棗仁、益智仁各一錢。如怒氣,磨木香三分。
加味大造丸,治婦人血弱,不能攝元,或成胎屢墮,或孕後虛熱、盜汗,少食,帶多等症。
紫河車,人參,山藥,當歸,熟地,天冬,麥冬,五味子,杜仲,牛膝(灑浸一宿,炒),黃柏(鹽水炒,泄瀉不用),蜜丸。
一惡阻者,噁心阻其飲也,須用參橘飲。
參橘飲,治成孕兩、三月,惡阻嘔逆、惡食、頭眩、倦怠等症。
人參,橘紅,白朮,半夏,當歸,藿香(五分),甘草,砂仁(四分),加茹香(一分)
肥人加竹瀝四、五匙、薑汁二匙,水煎。
一子淋者,小便短澀,心煩意悶,乃膀胱、小腸虛熱也。虛則不能制水,熱則不能通利,故淋。心與小腸相表裡,故煩悶。亦有因房勞,內傷胞門,衝任虛者,宜八珍湯並腎氣丸。
白話文:
大致來說,後天的壽命長短,取決於先天體質的強弱。所以無論男女,脾胃功能強健、精血充足,不僅容易懷孕且胎兒穩定,生下的孩子也多長壽;反之,如果脾胃虛弱、精血不足,不僅容易流產,生下的孩子也可能短命,必須用藥物來扶助。因此,年長的丈夫娶了年輕的妻子,要減少性慾,等待妻子月經來潮;體質強健的丈夫遇到體質虛弱的妻子,更要頻繁用藥來保養胎兒,道理就在這裡。丹溪的安胎飲這個方子,專門治療元氣不足、胎氣不穩等症狀,可以根據不同情況加減藥物使用。
懷孕初期有孕吐現象,如果不是因為胃氣虛弱,就是因為腸胃裡有痰。如果是體質虛弱造成的,可以用原方酌量加入參橘飲;如果體質本身不錯,可以再加入竹瀝和薑汁。如果出現持續出血,稱為胎漏,胎漏宜涼血,必須同時使用生地和熟地;小便時感到墜痛,稱為胎痛,胎痛宜溫補,可以少量加入枳殼和砂仁。因跌倒或碰撞導致胎動不安、出血,可以用阿膠和艾葉輔助治療;因怒氣導致胎氣上逆,可以用木香來引導氣機下行。小便淋漓不盡,是子淋的症狀,用安榮湯治療很合適;小便出血,是膀胱有熱,用逍遙散治療可以改善。
全生白朮散治療全身浮腫的孕婦水腫;竹葉茯苓湯治療孕婦因心驚膽怯而引起的煩躁不安。雙腳浮腫,稱為子氣,可以用天仙藤散來治療,體虛的人可以加入人參;出現頸部僵硬、抽搐,稱為子癇,可以用羚羊角散來治療,痰多的可以再加入竹瀝。小便不順暢,是因為脾胃虛弱導致胎兒壓迫膀胱所致,可以用探吐、升提的方法來治療,可以服用安胎飲。胎氣上衝,導致胸腹脹滿,是子懸的表現,必須用紫蘇湯治療;便秘、胸悶、全身浮腫,是羊水失調,必須用鯉魚湯治療才能好轉。柴胡、烏梅、黃連,治療骨蒸的潮熱;當歸、六黃,治療盜汗的虛煩。
懷孕六個月之前,胎兒尚未完全穩定,茯苓性偏下行,不宜多用;黃耆有補益作用,但不可長期服用。香附能降氣定喘,但體虛的人使用反而有害;砂仁可以止吐止痛,但過量則可能導致出血和胎動不安。丹溪的安胎飲這個方子,以補為主,並佐以順氣、清涼的藥物,是個很好的方子。
安胎飲,治療孕婦胎氣不穩,或腹痛、腰痛,或食慾不振等症狀。也可以治療孕婦多次生產,生下的孩子體弱,或短壽,或多次流產的情況,都按照前面的症狀,按月服用。
人參(二錢),當歸,白朮,熟地(同),川芎(八分),甘草(四分),紫蘇,陳皮(同),黃芩(一錢)
加紅棗煎煮。如果腹瀉,減少熟地用量,加入蓮子十粒、砂仁少量。如果口渴,加入麥冬一錢。如果驚悸,加入酸棗仁、益智仁各一錢。如果因怒氣,磨木香三分。
加味大造丸,治療婦女血虛,無法固護元氣,導致多次流產,或懷孕後出現虛熱、盜汗、食慾不振、白帶增多等症狀。
紫河車,人參,山藥,當歸,熟地,天冬,麥冬,五味子,杜仲,牛膝(用酒浸泡一晚後炒),黃柏(用鹽水炒,腹瀉時不用),用蜂蜜做成藥丸。
孕吐是因為噁心阻礙了飲食,需要用參橘飲治療。
參橘飲,治療懷孕兩三個月時,出現孕吐、噁心、食慾不振、頭暈、倦怠等症狀。
人參,橘紅,白朮,半夏,當歸,藿香(五分),甘草,砂仁(四分),加茹香(一分)
體型肥胖的人加入竹瀝四、五匙、薑汁二匙,用水煎煮。
子淋是指小便短少、澀痛,心煩意亂,是因為膀胱和小腸虛熱。虛則不能控制水分,熱則不能順暢排尿,所以產生淋症。心與小腸互為表裡,所以會心煩意亂。也有因為性生活過度、損傷胞門、衝任脈虛導致,可以用八珍湯配合腎氣丸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