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錦燧

《䱐溪秘傳簡驗方》~ 卷下 (14)

回本書目錄

卷下 (14)

1. 腿膝門

男婦大小腋、肋、臂、腿、腰間等處,忽如火熱,腫硬如石,痛不可忍,傴僂跼蹐。,急用糯米炊飯,少加食鹽、蔥管。共搗。罨一二次,過宿即松,其渣務傾魚池或河內。

腳腿紅腫,熱如火炙。,鐵鏽水。塗。

環跳穴及兩膝,附骨等處,感受風寒濕氣,皮上不熱,色不變,漫腫無頭,微覺痛,攣拘,不即治,變生貼骨等癰,難以收功。,紫荊皮五兩(炒),赤芍二兩(炒),香白芷一兩(曬燥,勿經火),石菖蒲一兩五錢(曬燥,勿經火),獨活一兩五錢(炒,磨末)。好酒和蔥五莖煎滾,調,搽。不必留頂,一日一換,腫消不痛為度。

流火。,以大張海蜇皮包之,干則易。

又方:生煤炭。研極細末。醋調,塗之。

又方:朴硝、大黃、寒水石、牙皂。為末。雞子清調敷。

又方:人中黃。研細。芭蕉根汁調塗。

又方:蘿蔔。煎湯洗之。仍以蘿蔔曬乾,為末。鋪襪內。

又方:馬前子一個。以粗碗底磨水,用雞毛掃遍,日掃五七次,立效。

又方:鮮紫蘇、鮮鳳仙花。洗淨,連根葉搗爛,放木盆內,滾水衝入,將腳架盆上,熏至可洗,以軟帛洗之,立愈。雖數十年者,不過三四次,亦不發矣。

濕氣爛腿。,松香。入水,慢火煮一炷香,入冷水,候凝,換水再煮,如此八次,其毒已盡。研細末,豬脂搗爛,調勻,隔紙膏攤之。以有孔一面紙向患處貼。有脂流出。

足臁爛瘡。,韭地蚯蚓泥。乾研,入輕粉,清油調敷。

腳脛爛瘡,臭穢不可近。,蜒蚰十條。瓦焙,研末。油調敷,效。

濕毒臁瘡。,爐甘石。童便制八九次。豬油調搽,效。

臁瘡。,馬齒莧。煎,人黃蠟熬膏,塗。

又方:豆腐泔水熬成膏,塗。

又方:棉子。炒脆,取末。填滿瘡內,紮好,不可開,看自然痂愈。

又方:柿葉(燒灰),川椒(研末)。搽之。

又方:先以鹽湯淋洗,用帛拭乾。後以白糖霜、津唾塗敷。

又方:生豆腐渣。捏成餅。如瘡之大小,先用清茶洗淨,絹帛拭乾,然後貼上,以帛束之,一日一換,瘡漸小,肉漸平而愈。但勿落水。

又方:龜板(炙),爐甘石(煅)各三錢,輕粉二錢,冰片一二分。共研細末,麻油半杯,銅銚內熬滾,入白蠟、黃蠟各二錢,溶化,離火,將凝入前藥末,攪勻。攤油紙,貼患處,以蔥椒甘草湯洗,一日一換。

又方:黃牛矢(曬燥,煅黑)四兩,煙膠末一兩。共研細末。少加冰片,香油調搽。

又方:香油一兩。鐵杓煎,入黃蠟五錢,化開,用銅綠三錢,研細末,徐徐入杓內,作五十餘次人。將銅錢銼末,另放碗內,將藥傾入,冷定。將瘡洗淨,用氈一塊如瘡大,攤藥於上,扎患處,一日一換,換時須洗淨。

白話文:

腿膝門

有些人,不論男女老少,在腋下、肋骨、手臂、腿部、腰間等地方,突然像火燒一樣發熱,腫脹而且堅硬如石頭,疼痛難忍,導致身體彎曲、縮成一團。這時候,趕緊用糯米煮飯,稍微加一點鹽和蔥白,一起搗爛,敷在患處一到兩次。隔天早上就會消腫,敷過的殘渣要丟到魚池或河裡。

腳腿紅腫,熱得像被火烤一樣。用鐵鏽水塗抹。

環跳穴和兩邊膝蓋,還有靠近骨頭的地方,如果感受到風寒濕氣,皮膚表面不發熱,顏色不變,只是慢慢腫起來而且沒有明顯的腫塊頭,稍微覺得疼痛、抽筋。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變成貼骨癰等更嚴重的病,難以治好。可以用紫荊皮五兩(炒過)、赤芍二兩(炒過)、曬乾的白芷一兩(不要烤過)、曬乾的石菖蒲一兩五錢(不要烤過)、獨活一兩五錢(炒過磨成粉)。用好酒和五根蔥一起煮滾,調和均勻後擦在患處,不用留藥頭,一天換一次,直到腫消痛止。

流火(指皮膚發紅、發熱的炎症)。用大塊海蜇皮包住患處,乾了就換。

另一個方法:用生煤炭磨成極細的粉末,用醋調和後塗抹。

還有一個方法:用朴硝、大黃、寒水石、牙皂磨成粉末,用雞蛋清調和後敷在患處。

另一個方法:用人中黃磨成細粉,用芭蕉根汁調和後塗抹。

再一個方法:用蘿蔔煮水洗患處,然後把蘿蔔曬乾磨成粉末,鋪在襪子裡。

再一個方法:用馬前子一個,在粗碗底加水磨,用雞毛掃子掃在患處,一天掃五到七次,很快見效。

再一個方法:用新鮮的紫蘇和鳳仙花,洗乾淨後連根帶葉搗爛,放在木盆裡,沖入熱水,將腳放在盆上蒸,等到水溫可以洗的時候,用軟布洗,馬上就好。即使是幾十年的老毛病,也只需要洗三四次就好了,而且不會再發作。

濕氣導致腿部潰爛。用松香,放到水裡用小火煮一炷香的時間,然後放到冷水裡,等它凝固後,換水再煮,這樣煮八次,毒性就去除了。把松香磨成細粉,用豬油搗爛,調勻後,用隔著紙的膏藥敷在患處,讓有孔的那一面紙貼著患處,等到有油脂流出來就好。

腳踝處的爛瘡。用韭菜地裡的蚯蚓泥曬乾磨成粉,加入輕粉,用清油調和後敷在患處。

腳脛爛瘡,臭氣熏天無法靠近。用十條蜒蚰(一種蟲)用瓦片烤乾,磨成粉末,用油調和後敷在患處,很有效。

濕毒引起的腳踝爛瘡。用爐甘石,用童子尿炮製八九次,用豬油調和後塗抹,很有效。

腳踝爛瘡。用馬齒莧煮水,加入黃蠟熬成膏,塗抹。

另一個方法:用豆腐泔水熬成膏,塗抹。

另一個方法:把棉花籽炒脆,取出粉末,填滿瘡口,包紮好,不要打開,等它自然結痂痊癒。

另一個方法:用柿子葉(燒成灰)和川椒(磨成粉末)塗抹。

另一個方法:先用鹽水淋洗患處,用布擦乾,然後用白糖霜和自己的唾液塗抹。

另一個方法:用生豆腐渣捏成餅,大小和瘡口一樣。先用清茶水洗淨患處,用絹布擦乾,然後貼上豆腐渣餅,用布包紮好,一天換一次,瘡口會漸漸變小,肉慢慢平復而痊癒。但是不要碰到水。

另一個方法:用炙過的龜板、煅燒過的爐甘石各三錢,輕粉二錢,冰片一二分,一起磨成細粉。用半杯麻油在銅鍋裡熬滾,加入白蠟、黃蠟各二錢,融化後離火,等稍微冷卻將藥粉加入,攪拌均勻。攤在油紙上,貼在患處。用蔥、花椒、甘草煮的水洗患處,一天換一次。

另一個方法:用曬乾並煅燒成黑色的黃牛糞四兩,煙膠末一兩,一起磨成細粉。加入少量冰片,用香油調和後塗抹。

另一個方法:用一兩香油在鐵勺中煎,加入五錢黃蠟,融化後加入三錢磨成細粉的銅綠,慢慢倒入勺中,攪拌五十多次。另外將銅錢磨成粉,放在碗裡,把藥倒入碗中,冷卻凝固。將瘡口洗淨,用一塊像瘡口大小的毛氈,把藥攤在上面,包紮好患處,一天換一次,換藥時必須將瘡口洗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