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䱐溪秘傳簡驗方》~ 卷下 (8)
卷下 (8)
1. 大便門
大便不通。,蔥一莖。去根,將蔥頭蘸草烏細末,納肛門內。
又方:巴豆仁、乾薑、韭子、良薑、硫磺、甘遂、檳榔等分。研末,飯丸雞子大。早最先以椒湯洗手,麻油塗手掌,男左女右,握藥一丸,移時便通,欲止則開握去藥,以。冷水洗手。
又方:生薑。削長二寸,塗鹽。納下部。
大便不通,氣奔欲死。,烏梅十顆。浸,去核,丸如棗大。納一部。
實熱症,便秘。,枳實、麥皮。鹽炒,熨。
大便實結不下。,烈火煮竹葉一鍋,乘熱傾桶內,撒綠礬一把。坐熏之。或用蘿蔔葉亦可。
大腸虛秘。,連須蔥一根,姜一塊,鹽一捻,淡豉三七粒。搗作餅,烘。掩臍中,扎定,冷再易。
小兒大便不通。,以溫水漱口,吸咂小兒前後心並手足心,得紅赤色即通。
白話文:
[大便問題]
如果大便不暢通,可以使用一根蔥,去掉根部,然後將蔥頭沾上草烏的細粉末,插入肛門內。
另一個方法是,取巴豆仁、乾薑、韭子、良薑、硫磺、甘遂、檳榔各等量。研磨成粉末,然後用飯揉成雞蛋大小的丸狀。早上首先以花椒湯洗手,然後在手掌上塗些麻油,男性用左手,女性用右手,握住一顆藥丸,過一陣子就會通便,如果想要停止,就打開手掌扔掉藥丸,並用冷水洗手。
另一個方法是,取生薑削成長約二寸,塗上鹽,然後插入下部。
如果大便不暢通,感覺快要窒息,可以取十顆烏梅,浸泡後去掉核,揉成棗子大小的丸狀,然後插入下部。
對於實熱症導致的便祕,可以用枳實和麥皮,用鹽炒過後,熱敷於腹部。
如果大便實結無法排出,可以將竹葉放在大火上煮,趁熱倒入桶內,再撒上一把綠礬,坐上去蒸薰,或者也可以使用蘿蔔葉。
對於大腸虛弱導致的便祕,可以用一根蔥,一塊薑,一撮鹽,以及三十七粒淡豆豉,攪拌成餅狀,烘熱後蓋在肚臍上,固定住,冷了再換新的。
對於小孩的大便不暢通,可以用溫水漱口,然後用嘴吸吮小孩的胸口、背部及手腳心,等到皮膚變紅色就能通便。
2. 泄瀉門
泄瀉不止,諸藥罔效。,梧桐葉。煎湯,沐足。
泄瀉日夜無度。,針砂、地龍、豬苓。共研末。生蔥汁調,貼臍上,小便長而瀉止。
泄瀉暴利。,大蒜。搗,貼兩足心,並貼臍中。
白話文:
[腹瀉篇]
如果腹瀉持續不停,各種藥物都無法見效,可以試試梧桐葉。將其煎煮成湯後,用來泡腳。
若腹瀉嚴重到日夜不停。可用針砂、地龍和豬苓這三種藥材一起磨成粉末。再以生蔥汁調和,敷在肚臍上,這樣可以增加排尿次數,有助於止瀉。
對於突然間劇烈的腹瀉。大蒜可以派上用場。將大蒜搗碎後,貼在雙腳底部,同時也貼在肚臍位置。
3. 滯下門
痢疾,肛門腫脹如痔。,冰片。研末。乳調搽。
又方:木鱉子、五倍子。共研。調乳敷。
下痢,肛痛不可忍。,熬鹽。包,坐熨之。
寒痢。,桂末。填臍。
又方:吳茱萸末。敷臍。
噤口痢。,蒼朮、甘草、陳皮、厚朴等分。為粗末。布包在肚上熨之,逼藥氣入腹。
又方:大田螺二枚,搗爛,入麝香三分。作餅,烘熱。貼臍間半日,熱氣下行,效。
又方:燒餅一個,切作兩片,挖空,納木鱉子淨仁,研泥六個。烘熱,覆臍,互換。
毒痢噤口。,水蛙一個。並腸肚搗碎,瓦烘熱,入麝香五分,作餅。貼臍上。
小兒噤口痢。,大蒜。搗,貼兩足心,或臍中。
久痢脫肛。,白龍骨粉。撲。
痢頻脫肛,黑色堅硬。,巴豆殼。燒灰,芭蕉自然汁煮,入朴硝少許,洗軟,用真麻油點火滴於上,以枯礬、龍骨末摻肛頭上,芭蕉葉托入。
白話文:
[對於滯下門(消化系統疾病)的處理方式]
-
對於有痢疾且肛門腫脹如痔的情況,可以使用冰片。將其磨成粉末,與乳液混合後塗抹於患處。
-
另一方法是使用木鱉子和五倍子,一起研磨成粉,調乳液後敷於患處。
-
若是下痢且肛門疼痛難耐,可用鹽熱敷。將鹽熬熱後包裝,坐下熱敷。
-
對於寒痢的情況,可使用肉桂粉,填塞在肚臍部位。
-
另一方法是使用吳茱萸末,敷在肚臍部位。
-
對於噤口痢的病狀,可用蒼朮、甘草、陳皮、厚朴等份量的藥材,研磨成粗末,布包後放在腹部熱敷,讓藥氣進入腹中。
-
或者使用兩顆大田螺,搗碎後加入麝香,做成餅狀烘熱,貼在肚臍半日,讓熱氣下行。
-
或者將燒餅切開,挖空後放入木鱉子淨仁,研磨成泥,烘熱後覆蓋在肚臍,輪流更換。
-
對於毒痢噤口,可用一隻水蛙,連同腸肚一起搗碎,瓦片烘熱後加入麝香,做成餅狀貼在肚臍。
-
對於小兒噤口痢,可用大蒜搗碎,貼在雙腳心或者肚臘。
-
對於久痢脫肛,可用白龍骨粉撒在患處。
-
對於頻繁脫肛且黑色堅硬的情況,可用巴豆殼燒成灰,加入芭蕉自然汁煮沸,再加入少量朴硝清洗肛門,使其軟化。使用麻油滴在肛門,再用枯礬和龍骨粉撒在肛門頭,最後用芭蕉葉托住肛門。
4. 痔門
凡痔。,雞、鴨、鵝、牛膽不拘何種。頻搽,有效。
又方:五倍子三四個,皮硝一撮。水二碗,煎濃奈先熏後洗。
又方:蜒蚰一條,冰片五釐,膽礬二釐。和,化蜒蚰水,點之即縮上。
痔瘡。,槐根或桃根,或蘿蔔,或冬瓜,皆可。煎湯,頻洗。
又方:每登圊後,取冷水沃,頻沃愈。
又方:蜒蚰。杵爛,搽。
又方:田螺。入冰片,化水。點之。
又方:皂礬、礬紅等分。為末。對肛門瘡口,將藥貼著,坐片刻,如痛即去,痛止再坐數次。
痔瘡有蟲。,蜣螂。生搗為丸。塞肛門中,引蟲出。
痔瘡有蟲作癢,或如膿血多。,槐白皮。濃煮汁,先熏後洗,欲大便,當有蟲出。仍以皮為末,綿裹,納下部。
痔漏。,鯽魚一條。去腸,入白礬令滿,瓦上燒末。以雞羽掃藥,敷,效。
又方:啄木鳥。燒末。納孔中,不過兩三度,瘥。
下部漏瘡。,苦參。煎湯,日日洗。
痔漏瘡痛。,活鯉魚鱗三五斤。綿裹,如棗形。納入肛門,坐片時,痛止。
痔漏退管。,白鴿糞一升。放罐內,以滾水衝入罐中,乘熱,病人坐罐口熏之,要坐久忍痛。
治瘻。,冬瓜藤。濃煎湯。熏洗,愈。
內痔落下。,大團魚頭一個。火煅為末。搽痔上,即刻收。
外痔疼痛,坐臥不得。,大田螺八九個。將針挑開靨蓋,入冰片、白礬末少許在內,以田螺尖埋土中,令其蓋仰上,經一宿。螺水以雞毛搭痔上。
外痔長寸。,槐花。煎湯頻洗,並服之。
翻花痔瘡。,木瓜。為末,以蟬魚身上涎調貼,以紙護住。
雞冠痔。,黃連末。敷。加赤小豆末尤良。
白話文:
[痔瘡]
不論何種痔瘡,可用雞、鴨、鵝、牛的膽汁塗抹,不限種類,頻繁使用,效果顯著。
另一方法:使用三至四個五倍子與一小撮皮硝,加入兩碗水煎煮至濃稠,先用於燻蒸後洗滌。
另一方法:取一條蜒蚰(俗稱鼻涕蟲)、五釐冰片與二釐膽礬,混合後,利用蜒蚰分泌的水分點塗患處,痔瘡會縮回。
對於痔瘡,槐樹根、桃樹根、蘿蔔或冬瓜都可使用。煎煮湯液,頻繁清洗。
另一方法:每次排便後,用冷水沖洗,頻繁沖洗可治癒。
另一方法:將蜒蚰搗爛,塗抹於患處。
另一方法:取田螺,加入冰片,待其溶解爲水,點塗患處。
另一方法:皁礬與礬紅等量,磨成粉末。對準肛門瘡口,將藥貼上,坐下片刻,若感到疼痛立即移除,疼痛停止後再重複數次。
若痔瘡內有蟲,可用蜣螂(俗稱屎殼郎)。將其搗碎製成丸狀,塞入肛門,可引蟲出。
若痔瘡內有蟲引發瘙癢或膿血增多,可用槐白皮。煮濃汁,先燻蒸後清洗,大便時可能有蟲排出。同時,將槐白皮磨成粉,包裹於棉布中,放入下部。
若爲痔漏,可用一條鯽魚。去除內臟,填滿白礬,放在瓦片上燒成灰。用雞毛掃取藥粉,敷在患處,有效。
另一方法:啄木鳥。燒成灰,塞入孔中,重複二至三次,病情會好轉。
對於下部漏瘡,可用苦參。煎湯,每日清洗。
若痔漏瘡痛,可用三至五斤活鯉魚鱗。包裹於棉布中,做成棗子形狀,塞入肛門,坐下片刻,疼痛會緩解。
若痔漏退管,可用一升白鴿糞。放入罐中,倒入滾水,趁熱,患者坐在罐口燻蒸,需忍耐疼痛較長時間。
治療瘻病,可用冬瓜藤。濃煎湯液,燻洗,可治癒。
若內痔脫出,可用一個大團魚頭。火煅成灰,塗抹於痔瘡上,立刻收縮。
若外痔疼痛難忍,無法坐臥,可用八至九個大田螺。用針挑開田螺蓋,加入少量冰片與白礬粉末,將田螺尖埋入土中,使其蓋面向上,過一夜。用雞毛沾取螺水塗抹於痔瘡上。
若外痔長至一寸,可用槐花。煎湯頻洗,並服用。
對於翻花痔瘡,可用木瓜。磨成粉末,用蟬魚身上的粘液調勻貼於患處,用紙保護。
對於雞冠痔,可用黃連粉末。直接敷在患處,加上赤小豆粉末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