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山人

《菉竹堂集驗方》~ 卷六 (4)

回本書目錄

卷六 (4)

1. 雜科門

煉松香法

用明松香十斤,揀淨,以大鍋熬化,以火燃著,用桑柴不住手攪,少傾,以鍋蓋閉之。揭開扇去黑煙,又燃著。如前法扇五次息火,用井水半缸,候稍冷,傾入水內,過一宿撩起,曬乾聽用。

治痢疾,貼小腹;治瘧疾,貼背心;治心痛,貼痛處;治寒氣,貼患處;治痰火,貼前心或後心;治痞塊,用布攤成膏藥,用阿魏二、三錢熔化,攤膏藥上貼之;若長肉,用象皮、男血餘,越多越好;若止痛,用乳香、沒藥;若收口,用赤石脂、龍骨、珠屑。

制珠屑法:用傾銀罐,以珠盛內,將瓦蓋之鹽泥封固,火煉罐紅,取出候冷研用。

神應萬靈膏,奇效

白蒺藜,烏藥,白蘚皮,草烏,香附子,苦參,黃藥子,三稜,鳳尾草,積殼,威靈仙,獲術,海桐皮,羌活,桑白詮,牛膝,蒼耳子,獨活,天花粉,川芍,羊蹄根,擯榔尋,風藤,連翹,五加皮,大黃,雷公藤,防風,蒲公英丹參,天南星,烏頭,石南藤,玄參,土牛膝,松節,忍冬藤,黃芩,紅芽,大戟,射干,血見愁,白蘞,紫背天葵茄根,皂角刺,芫花,當歸尾,荸薺,玄胡索,桔梗,蒼朮白芨

第一次五十二味各等分,約藥五斤為片,入香油十二斤浸一夜方熬煎。以槐柳、桃枝攪動,煎至焦枯,撈去渣,再入第二項藥煎乏。

杏仁,金銀花,藳本,川山甲,細辛,香白芷,官桂,五靈脂,桃仁,蓖麻子(去殼)

鬱金,青木香,蛇蛻,蜈蚣(各五錢),蝦蟆(五隻)

上十五味,入前油,慢火煎焦,去渣、濾淨。再入鍋熬油,滴水不散入黃丹五斤,無名異一斤,蛇含石八兩,自然銅四兩,俱為極細末,陸續添入攪之,滴水成珠,攤紙不滲為度,取放地上半熱入後藥:

麝香(研,五錢),樟腦(研,八兩),乳香(另研,四兩),入前油內攪勻,分十器盛之,過三宿,任憑攤紙上或絹上貼患處。

治一切風氣腫毒諸病,按穴貼之。先用姜鹽擦患處,令膚熱貼上膏藥,又用熱鞋熨之為妙。

治凍瘡方

先用山藥折斷,將汁塗瘡上,再用一橘切為四片,去肉。將紅皮烘熱,用里皮按在瘡上,候冷又換,盡四片即愈。

杖瘡方

大黃(一斤),石灰(一斤八兩)

二味入鍋內炒黃色,去石灰加桂枝四兩。共為末,用生桐油調敷上血自散。

治骨鯁,用犬涎下;谷芒,用鵝涎下。

治風狗咬方

斑毛(七個),杏仁(四十九粒),大黃(五錢),白芷(三錢),甘草(三分)

上為極細末,先用蔥白煎湯,將瘡口洗淨,再用蜜和藥搽上。

治風狗咬方

斑毛(七個,去頭足翅),紅娘子(七個,去頭足)

用糯米三合,先炒黃色,再用前二味同米炒黃色,去米研為細末,再加滑石二錢共末,好酒空心送下。二、三日服;有血下,五、六日服;有魚凍下,七日不治。如服下痛不止,再一服即下。再服仍痛不止,即服綠豆粉皮。食藥之後,油鹽等物也。

白話文:

雜科門

煉松香法

取十斤乾淨的松香,放入大鍋中熬化,用火燃燒,不停地用桑樹枝攪拌,不久後蓋上鍋蓋。揭開鍋蓋,用扇子扇去黑煙,然後再次燃燒。重複這個步驟五次後熄火,準備半缸井水,待松香稍冷後倒入水中,靜置一夜後撈起,曬乾備用。

此松香可治療痢疾(貼敷小腹)、瘧疾(貼敷背心)、心痛(貼敷疼痛處)、寒氣(貼敷患處)、痰火(貼敷前心或後心)、痞塊(用布攤成膏藥,加入二到三錢熔化的阿魏)。若為長肉的傷口,可加入象皮和人血(越多越好);若需止痛,可加入乳香和沒藥;若需收口,可加入赤石脂、龍骨和珠屑。

珠屑的製作方法:用耐火的銀罐,將珠子放入罐中,用瓦片蓋好並用鹽泥封固,用火燒紅罐子,取出放涼後研磨成粉使用。

神應萬靈膏(奇效)

白蒺藜、烏藥、白蘚皮、草烏、香附子、苦參、黃藥子、三稜、鳳尾草、積殼、威靈仙、萆術、海桐皮、羌活、桑白皮、牛膝、蒼耳子、獨活、天花粉、川芍藥、羊蹄根、檳榔、風藤、連翹、五加皮、大黃、雷公藤、防風、蒲公英、丹參、天南星、烏頭、石南藤、玄參、土牛膝、松節、忍冬藤、黃芩、紅芽根、大戟、射干、血見愁、白蔹、紫背天葵根、皂角刺、芫花、當歸尾、荸薺、玄胡索、桔梗、蒼朮、白芨,以上五十二味藥材等量,約五斤,切成片狀,放入十二斤香油中浸泡一夜後煎熬。用槐樹枝或柳枝攪拌,煎至藥材焦枯,撈出藥渣,再加入第二批藥材煎熬。

第二批藥材:杏仁、金銀花、萹蓄、川山甲、細辛、香白芷、官桂、五靈脂、桃仁、蓖麻子(去殼)、鬱金、青木香、蛇蛻、蜈蚣(各五錢)、蟾蜍(五隻)。

將第二批藥材與前面煎好的油一起,用小火慢煎至焦枯,去渣過濾。再將濾液放入鍋中熬製成油,滴水成珠不散為止,然後加入五斤黃丹粉、一斤無名異(一種藥材,名稱不詳)、八兩蛇含石、四兩自然銅(以上藥材均需研磨成極細粉末),陸續加入並攪拌均勻。待油滴水成珠,攤在紙上不滲透為度,然後加入半熱狀態下的藥材:麝香(研磨,五錢)、樟腦(研磨,八兩)、乳香(研磨,四兩),與油攪拌均勻,分裝十個容器,放置三天後使用。將藥膏攤在紙或絹布上貼敷患處。

此藥膏可治療一切風邪引起的腫毒等疾病,可根據穴位貼敷。使用前先用薑鹽擦拭患處,使皮膚溫熱後再貼敷藥膏,並用熱鞋熨燙效果更佳。

治凍瘡方

將山藥折斷,取其汁液塗抹在凍瘡患處,然後將一個橘子切成四片,去除果肉,用橘子紅色的外皮烘熱,裡面的白色部分貼敷在凍瘡上,待其變冷後再換一片,直至用完四片,凍瘡即可痊癒。

杖瘡方

大黃(一斤)、石灰(一斤八兩)。將兩味藥材放入鍋中炒至黃色,去除石灰後加入桂枝四兩,研磨成粉末,用生桐油調和後敷於患處,血液會自行散去。

治骨鯁(魚骨卡喉),用狗的唾液吞服;治谷芒(谷粒刺喉),用鵝的唾液吞服。

治瘋狗咬傷方(一)

斑蝥(七個)、杏仁(四十九粒)、大黃(五錢)、白芷(三錢)、甘草(三分)。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極細粉末,先用蔥白煎水清洗傷口,然後用蜂蜜調和藥粉塗抹於傷口。

治瘋狗咬傷方(二)

斑蝥(七個,去除頭足翅)、紅娘子(七個,去除頭足)。取糯米三合,炒至黃色,再與斑蝥、紅娘子一起炒至黃色,去除糯米後研磨成細粉,加入滑石粉二錢,空腹用好酒送服。一般情況下,服藥二三日後見效;若有血排出,則需服藥五到六日;若有魚凍狀物質排出,則需服藥七日,若七日未見效則需另尋治療方法。若服藥後疼痛不止,可再服用一次;若再次服用後仍疼痛不止,則應服用綠豆粉皮。服藥後應避免食用油鹽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