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山人

《菉竹堂集驗方》~ 卷三 (10)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0)

1. 脾胃門

上為末,蘿蔔湯跌丸,綠豆大,食遠白湯送下八十丸。

對金丸,治一切肚腹飽脹積食,神妙。

蒼朮(茅山者一斤,米泔水浸),厚朴(十二兩),粉草(六兩),白茯苓(三兩),陳皮(十二兩),半夏(三兩,薑汁浸),枳殼(二兩,麩炒),小紅棗(一百三十枚,去核),生薑(四兩,切片)

上共和一處,用罐一個,內用水十五碗,慢火煮乾,取出搗成餅,曬乾再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白湯下。

養心和中健脾丸

茅山蒼朮四兩,將一兩用鹽三錢化水一碗浸;一兩用酒一碗浸;一兩用陳土攪泥水待泥沉,用上面清泥水浸;一兩用米泔水春五夏三秋五冬七日,每日倒換擦洗一次,浸畢撈起,刮去粗皮,銼片曬乾微炒,磨細末,羅過約取頭末極細者,用二兩,余不用。蓮肉去皮心,取淨細末四兩。

肥大黃連去刺,銼碎,曬乾,薑汁拌勻甑上蒸過,曬乾為淨末八錢。將三味稱准,如數和勻,用黑大雄豬肚一個,去油膜洗淨。將前三味入肚內,其口線縫緊。用甑一個,用韭菜二斤洗淨包豬肚入甑蒸熟,春冬一日,夏秋半日,取出去韭菜連肚入石臼,極干聽用。

揀參(一兩),白朮(二兩五錢,陳壁土炒),白茯苓(二兩,入內煮,用七錢浸汁一碗,用陳皮一兩四錢浸汁二碗),茯神(一兩),山楂肉(浸蒸),芍藥(酒浸一宿,炒,一兩),當歸身(酒洗蒸熟,一兩),山藥(一兩),陳皮(洗去白,用二年陳者,一兩)

各為細末。又將前三味再烘乾磨末羅細。用荷葉九張,洗淨切碎,用水六碗煎濃汁二大碗,用五、六年陳倉米,仍後再淘淨曬乾用半合,將荷葉浸一宿,次早連汁磨成漿,水調,將藥入石臼內,細細加糊搗極勻取出,丸綠豆大。每日中午薑湯下三錢。

參苓散

人參(一兩),白茯苓(四兩,蒸)

連肉(八兩,去心),乾山藥(四兩,炒黃色),白朮(三兩,蒸),薏苡仁(六兩,炒),甘草(炙,去皮,一兩),芡實粉(五兩),砂仁(五錢,炒)

白扁豆(四兩),桔梗(白者,一兩)

上為末。欲留久,跌為丸,如綠豆大,方能久貯。每服二錢,米湯或棗湯調下。

膈食方

百藥煎(一兩),白硼砂(五錢),番木鱉(酥油塗炙黑色為末,三錢)

三味共為細末,每服一錢。如五、七日不進飲食者,用松葉、側柏葉煎湯送下。如常者用蘇薄荷煎湯送下,忌大葷。

又方

大蛻螂一個,用大鮮姜二塊,挖去寸許,將蜣螂置其中,二塊姜合齊,麻線扎定,以濕草紙包裹入微火內煨,以姜焦香為度,取出。將蜣螂去其翅足,研為細末,用薄荷湯下三分。

治嘔吐不止方

採嫩蘆根洗淨,石臼搗碎,用水煎湯,時時飲之便愈。

白話文:

脾胃門

蘿蔔湯跌丸: 將藥材製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八十丸,用白開水送服。此方治療一切腹部脹滿積食,療效神奇。

對金丸: 治療一切腹部脹滿積食,療效神奇。 配方包含蒼朮、厚朴、粉草、白茯苓、陳皮、半夏、枳殼、小紅棗、生薑等藥材,經水煎煮、搗餅、曬乾、研末、煉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七十丸,白開水送服。

養心和中健脾丸: 此方以蒼朮(用鹽水、酒、清水、米泔水浸泡處理)、蓮肉、黃連為主要成分,製成丸藥。 藥材處理過程繁複,需要經過多種浸泡、蒸煮、研磨等步驟,最終以豬肚包裹蒸煮,再搗碎成藥。每日中午用薑湯送服三錢。

參苓散: 此方包含人參、白茯苓、蓮肉、山藥、白朮、薏苡仁、甘草、芡實粉、砂仁、白扁豆、桔梗等藥材,研磨成末。可製成綠豆大小的丸藥長期保存,每次服用二錢,用米湯或棗湯送服。

膈食方: 此方以百藥煎、白硼砂、番木鱉為主要成分,研磨成末,每次服用一錢。若五七日未進食,則用松葉、側柏葉煎湯送服;若飲食正常,則用薄荷煎湯送服,忌食辛辣油膩食物。

又一方: 將蜣螂放入挖空的薑塊中煨烤,再研磨成末,用薄荷湯送服。

治嘔吐不止方: 將新鮮蘆根搗碎,煎湯服用,即可止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