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單方》~ 卷二 (11)
卷二 (11)
1. 脹滿
中滿黃腫。
仙傳伐木丸方治脾胃衰弱,肝木氣盛,木來剋土。病心腹中滿,或黃腫如土色。服此能助土益元。
用蒼朮二斤,米泔水浸二宿,同黃酒面曲四兩炒赤色,皂礬一斤醋拌,曬乾,入瓶火煅,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好酒、米湯任下,日二三服。有人嘗以此方加平胃散,治一賤役中滿腹脹,果驗。
脹滿腹大,四肢枯瘦,尿澀。
用葶藶炒、薺菜根等分為末,煉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陳皮湯下。只二三丸,小便清;十餘丸,腹如故。《三因方》
關格脹滿,大小便不通。
獨頭蒜燒熟,去皮,綿裹納下部,氣自通也。《外臺秘要》
陰冷疼悶,冷氣入腹,腫滿殺人。
醋和熱灰,頓熨之。《千金方》
白話文:
脹滿
腹部脹滿,皮膚發黃腫脹。
仙傳伐木丸這個方子,用於治療脾胃虛弱、肝氣過盛(肝木克脾土)引起的腹部脹滿,或皮膚黃腫如土色。服用此藥能補益脾土,增強元氣。
藥方組成:蒼朮二斤(用米泔水浸泡兩夜),黃酒和麵曲四兩(炒至赤色),皂角刺一斤(用醋拌勻,曬乾,放入瓶中用火煅燒成灰),研磨成粉,用醋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四十丸,用好酒或米湯送服,一天服用兩三次。有人曾在此方中加入平胃散,治療一個勞役腹部脹滿的病症,效果很好。
腹部脹大,四肢消瘦,小便不利。
藥方組成:炒過的葶藶子與薺菜根等量,研磨成粉,用蜂蜜做成彈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丸,用陳皮水送服。服用二三丸,小便就能通暢;服用十幾丸,腹部脹滿的情況就能改善。《三因方》記載。
腸胃阻塞導致腹部脹滿,大小便不通。
治療方法:將獨頭蒜燒熟,去皮,用棉布包裹後塞入下腹部,就能使氣體排出。《外臺秘要》記載。
腹部陰冷疼痛、悶脹,是寒邪入侵腹部引起的腫脹,嚴重者會危及生命。
治療方法:用醋和熱灰混合,趁熱熨貼患處。《千金方》記載。
2. 痞
痞塊有積。
阿魏(五錢),五靈脂(炒煙盡五錢)
為末,以黃雄狗膽汁和,丸黍米大。空心唾津送下三十丸。忌羊肉、醋面。亦治五噎膈氣。《扶壽精方》
脾積痞塊。
豬脾七個,每個用新針刺爛,以皮硝一錢擦之。七個並同以瓷器盛七日,鐵器焙乾;又用水紅花子七錢同搗為末,以無灰酒空心調下。一年以下者,一服可愈;五年以下者,二服;十年以下者,三服。《保壽堂方》
腹中痞積。
威靈仙,楮桃兒(各一兩)
為末。每溫酒服三錢。名化鐵丸。《普濟方》
又,牛肉四兩,切片,以風化石灰一錢擦上,蒸熟,食。常食,痞自下。《經驗秘方》
又牛脾及朴硝作脯,食,痞自消。《千金》《醫通》
又,觀音柳煎湯,露一夜,五更空心飲。數次,痞亦消。《易簡方》
夏秋之交,露坐夜久,腹中痞塊如群石。
用大豆半升、生薑八分,水三升,煎一升,頓服,瘥。《經驗方》
痞氣胸滿,口乾肌瘦,食減,或時壯熱。
石三稜,京三稜,雞瓜,三稜(並炮),蓬莪荗(各三枚),檳榔(一枚),青橘皮(五十片醋浸去白),陳倉米(一合醋浸淘過),巴豆(五十個去皮同青皮、倉米炒乾,去豆)
為末,糊丸綠豆大。每米飲下三丸,日一服。《聖濟總錄》
心下痞堅,嘔噦。
生薑八兩,水三升,煮一升;半夏五合洗、水五升,煮一升。取汁同煮一升半,分再服。《千金方》
男婦氣塊痛,不拘久遠。
威靈仙(五兩),生韭根(二錢半),烏藥(五分),好酒(一盞),雞子(一個)
灰火煨一宿,五更視雞殼軟為度,去滓。溫服,以乾物壓之,側臥向塊邊;滓再煎,次日服,覺塊刺痛,是其驗也。《摘玄方》
膜外氣痛及氣塊。
延胡索不限多少為末,豬胰一具切,作塊子炙熟,蘸末,頻食之。《勝金方》
宿食不消,心下痞滿者。
須用黃連、枳實。東垣方
食物過飽不消,遂成痞膈。
馬牙硝(一兩),吳茱萸(半斤)
煎汁投硝,乘熱服之。良久未轉,更進一服,立效。《經驗方》
腹中痞塊。
皮硝(一兩),獨蒜(一個),大黃末(八分)
搗作餅,貼於患處,以消為度。《經驗方》
又,蓍葉,獨蒜,穿山甲末,食鹽
同以好醋搗成餅,量痞大小,貼之,兩柱香為度。其痞化為膿血,從大便出。《保壽堂方》
又,水紅花或子一碗,以水三碗,用桑柴文武火煎成膏,量痞大小,攤貼。仍以酒調膏服。忌葷腥、油膩之物。《保壽堂方》
癖痞腹脹,及堅如杯碗者。
用水紅花子一升另研、獨頭蒜三十個去皮、新狗腦一個、皮硝四兩,石臼搗爛,攤在患處,上用油紙,以長帛束之。酉時貼之,次日辰時取。未效,再貼二三次。倘有膿潰勿怪,仍看虛實,日逐間服錢氏白餅子、紫霜丸、塌氣丸、消積丸,利之、磨之,服至半月,甚者一月,無不瘥矣。以喘滿者為實,不喘滿者為虛。《藺氏經驗方》
白話文:
痞塊有積
方法一:
將阿魏五錢、炒過的五靈脂五錢磨成粉末,用黃色雄狗的膽汁調和,做成黍米大小的藥丸。每天早上空腹時用唾液送服三十丸。服藥期間忌吃羊肉和醋做的麵食。這個方法也可以治療食道阻塞導致的吞嚥困難。
方法二:
將七個豬脾用新針刺爛,用皮硝一錢擦拭。將這七個豬脾一起放入瓷器中放置七天,然後用鐵器烘乾;再與水紅花子七錢一起搗成粉末,用無灰酒在空腹時調服。一年以下的患者,服用一次可能痊癒;五年以下的患者,服用兩次;十年以下的患者,服用三次。
方法三:
將威靈仙和楮桃兒各一兩磨成粉末,每次用溫酒送服三錢,這個藥方叫做化鐵丸。
方法四:
將牛肉四兩切片,用風化石灰一錢擦拭後蒸熟食用。經常食用,腹部的痞塊會自然消散。
方法五:
將牛脾和朴硝做成肉乾食用,痞塊會自然消失。
方法六:
將觀音柳煎湯,放置一夜,早上五更空腹飲用。多次飲用,痞塊也會消散。
方法七:
如果在夏秋交替之際,因為夜晚露天坐太久,導致腹中出現像石頭一樣的痞塊,可以用大豆半升、生薑八分,加水三升煎煮成一升,一次服下,即可痊癒。
方法八:
如果出現痞氣導致胸悶、口乾、身體消瘦、食慾不振,或者時常發熱的情況,可以用石三稜、京三稜、雞爪三稜(均需炮製過)、蓬莪荗各三枚,檳榔一枚,青橘皮五十片(用醋浸泡後去除白色部分),陳倉米一合(用醋浸泡後淘洗乾淨),巴豆五十個(去除外皮,與青橘皮和陳倉米一起炒乾,然後去除巴豆),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用米湯送服三丸,每天一次。
方法九:
如果心下(胃脘部)有硬塊,並且出現嘔吐,可以用生薑八兩加水三升煎煮成一升,另用半夏五合洗淨,加水五升煎煮成一升。將兩種藥汁混合再煎煮成一升半,分兩次服用。
方法十:
不論男女,如果出現氣塊疼痛,不論時間長短,都可以用威靈仙五兩、生韭根二錢半、烏藥五分,加入好酒一盞,以及雞蛋一個。用灰火煨一宿,早晨五更時查看雞蛋殼是否變軟,然後去除藥渣。溫服藥湯,用乾布壓在患處,側身朝向有硬塊的一側躺臥;藥渣再次煎煮,第二天服用。如果感覺硬塊有刺痛感,說明藥方有效。
方法十一:
如果出現體表膜外氣痛或氣塊,可以用延胡索磨成粉末,不限用量。將豬胰切成塊,炙烤熟,蘸上延胡索粉末,頻繁食用。
方法十二:
如果因為食物在胃中停滯不消化,導致心下痞滿,需要用黃連和枳實來治療。
方法十三:
如果因為食物過飽不消化,導致出現痞塊和膈膜不適,可以用馬牙硝一兩和吳茱萸半斤,煎煮藥汁後加入馬牙硝,趁熱服用。如果過一會兒沒有好轉,再服用一次,就會立即見效。
方法十四:
如果腹中有痞塊,可以用皮硝一兩、獨頭蒜一個、大黃末八分,搗成餅狀,貼在患處,直到痞塊消散為止。
方法十五:
也可以用蓍葉、獨頭蒜、穿山甲末和食鹽,一同用好醋搗成餅,根據痞塊的大小貼敷,以兩柱香的時間為度。痞塊可能會化為膿血,從大便排出。
方法十六:
還可以用水紅花或水紅花子一碗,加水三碗,用桑柴以文火和武火煎煮成膏狀,根據痞塊的大小攤貼。同時用酒調服藥膏。服藥期間忌吃葷腥油膩之物。
方法十七:
如果出現癖痞腹脹,並且腹中硬塊像杯碗一樣大,可以用水紅花子一升(另行研磨)、獨頭蒜三十個(去皮)、新鮮狗腦一個、皮硝四兩,用石臼搗爛,攤在患處,上面蓋上油紙,用長布條束緊。在酉時(下午五點至七點)貼敷,第二天辰時(早上七點至九點)取下。如果沒有效果,可以再貼敷兩三次。如果出現化膿潰爛的情況也不要驚慌,仍需根據虛實情況,每日服用錢氏白餅子、紫霜丸、塌氣丸、消積丸等藥物,促進排泄和消磨痞塊。服用半個月,嚴重的可能需要一個月,大多可以痊癒。其中,喘息且胸悶的屬於實證,不喘息的屬於虛證。
方法十八:
如果出現腹脅痞塊,可以用雄黃一兩和白礬一兩磨成粉末,用麵糊調成膏狀攤貼,就會立即見效。如果沒有效果,可以再貼敷。等到大便像拉出數百斤的樣子,病就會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