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本草單方》~ 卷十七 外科 (1)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七 外科 (1)

1. 卷十七 外科

2. 惡瘡

一切惡瘡。

蟾酥(一錢),白麵(二錢),硃砂(少許)

井華水調成小錠子,如麥大。每用一錠,井華水服。如瘡勢緊急,五七錠蔥湯服亦可,汗出即愈。

諸瘡腫毒。

牛蒡根三莖洗,煮爛,搗汁,入米煮粥,食一碗。甚良。《普濟方》

惡瘡毒腫。

迎春花陰乾,研末,酒服三錢,出汗便愈。《易簡方》

又方,地松搗汁,日服三四次。《外臺秘要》

火赫毒瘡。患此急防毒氣入腹。

枸杞葉搗汁服,立瘥。《肘後方》

肺熱生瘡,遍身皆是。

用苦參末、粟米飯,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下。《御藥院方》

肺毒風瘡,狀如大風。

用好桑葉淨洗,蒸熟一宿,日乾,為末,水調二錢匕服。名綠雲散。《經驗方》

遍身生瘡,陰囊兩腳尤甚者。

草烏(一兩),鹽(一兩)

水化浸一夜,炒赤,為末;豬腰子一具,去膜,煨熟,竹刀切,搗,醋糊丸綠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鹽湯下。

身上有小熱瘡,年久不愈者。

但多食野鴨,即瘥。孟詵

惡瘡癰腫軟癤,未潰者。

以酒煮茅針服。一孔一針,二孔二針。

瘡氣嘔吐。

綠豆粉(三錢),干胭脂(半錢)

研勻,新汲水調下,一服立止。《普濟方》

癩風蟲瘡。

干蝦蟆(一兩炙),長肥皂(一條去皮子,蘸酒再炙)

為末。以竹管引入羊腸內系定,以麩鋪甑內,置藥麩上,蒸熟,入麝香半錢,去麩同搗,為丸如梧子大。每溫酒服二十一丸。《直指方》

惡瘡癩疾。但是惡疾遍體,面目有瘡者,皆可服之。

用白艾蒿十束,如升大,煮取汁,以曲及米,一如釀酒法,候熟,稍稍飲之。《梅師方》

惡疾風瘡。

狼毒,秦艽等分,為末。每服方寸匕,溫酒下,日一二服。《千金方》

一切風瘡,頑癬疥癩,年久不愈者,不過二三服,必愈。

用黑火柴頭魚一個即烏鱧也,去腸肚,以蒼耳葉填滿,外以蒼耳安鍋底,置魚於上,少少著水,慢火煨熟,去骨皮,淡食,勿入鹽醬。功效甚大。《醫林集要》

項邊馬刀,屬少陽經。

用連翹(二斤),瞿麥(一斤),大黃(三兩),甘草(半兩)

每用一兩,以水一碗半,煎七分,食後熱服。十餘日後,灸臨泣穴二七壯,六十日決效。

對口惡瘡。

野苦蕒擂汁一鍾,入薑汁一匙,和酒服;以渣敷一二次,即愈。唐瑤《經驗方》

又,貓頭骨燒存性,研。每服三五錢,酒下。吳球《便民食療》

又,熱雞血頻塗之,取散。《皆效方》

對口毒瘡,已潰出膿。

取韭地蚯蚓搗細,涼水調敷,日換三四次。《扶壽精方》

癰疽惡瘡,楊梅諸瘡。

水銀(一兩),硃砂,雄黃(各二錢半),白礬,綠礬(各二錢半)

碾勻,罐盛,燈盞蓋定,鹽泥固濟,文武火煉升,罐口收。每以三錢入乳香、沒藥各五分,灑太乙膏上,貼之。絕效。名五寶霜。

白話文:

各種惡性瘡瘍

配方一: 將蟾酥(約3.75克)、白麵粉(約7.5克)、少量硃砂混合。用井水調成麥粒大小的小藥錠。每次用一錠,用井水送服。如果瘡勢危急,可以用五到七錠,用蔥湯送服,發汗後即可痊癒。

各種瘡腫毒: 將牛蒡根三條洗淨煮爛,搗成汁,加入米煮成粥,吃一碗效果很好。

惡性瘡毒腫: 將陰乾的迎春花磨成粉末,用酒送服約11克,發汗後即可痊癒。 另一個方法是用地松搗汁,每天服用三四次。

火毒熱瘡: 患這種瘡要小心毒氣進入腹部。將枸杞葉搗汁服用,立刻就會好。

肺熱引起的全身生瘡: 將苦參磨成粉末,和粟米飯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米湯送服。

肺部毒素引起的風瘡,像癩病一樣: 將好的桑葉洗淨,蒸熟過夜,曬乾後磨成粉末,用水調服約7.5克。此方稱為綠雲散。

全身生瘡,陰囊和雙腳尤其嚴重: 將草烏(約37.5克)和鹽(約37.5克)用水浸泡一夜,炒至紅色,磨成粉末。取豬腰子一個,去除薄膜,煨熟後用竹刀切開,搗爛,再用醋調成糊狀,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空心鹽水送服。

身上有小熱瘡,多年不癒: 多吃野鴨肉就會好。

惡性瘡瘍腫脹、未潰爛的癤子: 用酒煮茅針服用,一個孔用一根針,兩個孔用兩根針。

瘡導致的嘔吐: 將綠豆粉(約11克)和乾胭脂(約1.875克)磨勻,用剛汲取的井水調服,一服就能止吐。

癩病引起的蟲瘡: 將乾蝦蟆(約37.5克,烤過)和長肥皂(一條,去皮,沾酒再烤過)磨成粉末。用竹管將藥粉導入羊腸內,綁好,放在鋪著麩皮的蒸鍋內,將藥腸放在麩皮上蒸熟。取出後加入麝香(約1.875克),去除麩皮一同搗爛,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用溫酒送服二十一丸。

惡性瘡瘍癩病: 凡是全身惡疾,臉上有瘡的人都可以服用此方。用白艾蒿十束,約一升的量,煮汁,再像釀酒一樣用酒麴和米發酵,等成熟後,慢慢飲用。

惡性疾病引起的風瘡: 將狼毒和秦艽等量磨成粉末。每次用約3.75克的量,用溫酒送服,每天一到兩次。

各種風瘡、頑固的癬、疥瘡、癩病,多年不癒: 服用二三次就一定會好。用一條黑魚(烏鱧),去除內臟,用蒼耳葉填滿,外邊用蒼耳葉鋪在鍋底,將魚放在上面,加少許水,用小火煨熟。去除骨頭和皮,不加鹽和醬油食用,效果很好。

脖子旁邊像馬刀的瘡,屬於少陽經: 用連翹(約750克)、瞿麥(約375克)、大黃(約112克)、甘草(約18.75克)。每次用約37.5克的量,加一碗半水煎至七分,飯後趁熱服用。十幾天後,用艾灸灸臨泣穴,二七壯,六十天必定有效。

對口惡瘡: 將野苦蕒搗成汁,約一鐘的量,加入一匙薑汁,和酒一起服用。用藥渣敷一兩次,即可痊癒。 另一個方法是用貓頭骨燒成灰,磨成粉末。每次用約11到18克,用酒送服。 還有一個方法是用熱雞血頻繁塗抹,可以消散瘡毒。

對口毒瘡,已經潰爛出膿: 取韭菜地裡的蚯蚓搗細,用涼水調敷,每天更換三四次。

癰疽惡瘡、楊梅瘡等: 將水銀(約37.5克)、硃砂、雄黃(各約9.375克)、白礬、綠礬(各約9.375克)研磨均勻,放入罐子中,用燈盞蓋住,用鹽泥封好。用文火和武火煉製,收集罐口上的藥物。每次用約11克,加入乳香、沒藥各約1.875克,灑在太乙膏上貼敷。效果極佳。此藥稱為五寶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