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單方》~ 卷二 (9)
卷二 (9)
1. 水腫
麻黃四兩,水五升,煮,去沫,入甘草二兩,煮取三升。每服一升,重覆汗出。不汗出,再服。慎風寒。
《千金》云:有患氣急,久不瘥,變成水病,從腰以上腫者,宜此發其汗。
身面洪腫。
甘遂二錢,生研為末,以獖豬腎一枚,分為七臠,入末在內,濕紙包煨,令熟,食之,日一服,至四五服,當覺腹鳴,小便利,是其效也。《肘後方》
陽水浮腫。
敗荷葉燒存性,研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日三服。
腹大如鼓,體寒者。
以鸕鷀燒存性,為末,米飲服之,立愈。李時珍方
小腹堅大如盤,胸滿,食不能消化。
用曲末,湯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
人卒腫滿,身面洪大。
取杏葉煮濃汁,熱漬,亦少服之。《肘後方》
卒病水腫。
用鯽魚三尾去腸留鱗,以商陸、赤小豆等分,填滿扎定,水三升,煮糜,去魚及商陸,食豆飲汁,二日一作。不過三次,小便利,愈。《肘後方》
又,烏蠡魚同赤小豆煮食,亦利水消腫。時珍方
身體卒腫。
醋和蚯蚓屎敷之。《千金方》
手足腫浮。
桐葉煮汁,漬之,並飲少許;或加小豆,尤妙。《聖惠方》
水腫自足起。
削楠木、桐木煮汁,漬足,並飲少許,日日為之。《肘後方》
㗜鼻消水,面浮甚者。
用土狗(一個),輕粉(二分半)
為末。每㗜少許,入鼻內,黃水出盡,為妙。《家藏方》
腫脹忌鹽,只以秋石拌飲食。待腫脹消,以鹽入罐煅過,少少用之。《摘玄方》
白話文:
水腫
麻黃四兩,加水五升煮沸,去渣,加入甘草二兩,再煮至三升。每次服用一升,服用後要持續出汗,不出汗則再服用。服用時需注意避免風寒。
《千金要方》記載:若患有氣喘,久治不癒,轉變成水腫,且腫脹部位在腰部以上者,宜用此方發汗治療。
臉部及身體腫脹:
取甘遂二錢,研磨成粉,用豬腎一個,切成七塊,將藥粉放入豬腎內,用濕紙包好煨熟,食用,每日一劑,服用四五劑後,應會感覺腹部鳴響,小便通暢,此為藥效。 《肘後方》
陽水浮腫:
將敗荷葉燒成灰,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用米湯送服,每日三次。
腹部腫大如鼓,體寒者:
將鸕鶿燒成灰,研磨成粉,用米湯送服,即可痊癒。李時珍方
小腹部堅硬腫大如盤,胸悶,食物無法消化:
服用麥芽粉末,每次服用一小匙,每日三次,用湯送服。《千金要方》
突然腫脹,身體和臉部腫大:
取杏葉煮成濃汁,熱敷患處,少量服用。《肘後方》
突然患水腫:
取鯽魚三尾,去除內臟保留魚鱗,與商陸、赤小豆等量混合填入魚腹中,扎緊,加水三升煮爛,去除魚和商陸,食用赤小豆和湯汁,每二日服用一次,最多三次,小便通暢後即可痊癒。《肘後方》
另外,烏鱧魚與赤小豆同煮食用,也有利水消腫的功效。李時珍方
身體突然腫脹:
用醋調和蚯蚓糞便敷於患處。《千金要方》
手腳腫脹:
將桐樹葉煮成汁,用來熱敷患處,並少量服用;或加入赤小豆效果更佳。《聖惠方》
水腫從腳開始:
削楠木、桐木煮汁,用來泡腳,並少量服用,每日一次。《肘後方》
鼻子塞住,消水,臉部腫脹嚴重者:
取土狗一個,輕粉二分半,研磨成粉。每次少許,放入鼻孔內,待黃水流盡即可。《家藏方》
腫脹忌食鹽,只可用秋石拌食物食用。待腫脹消退後,將鹽放入罐中煅燒後,少量食用。《摘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