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本草單方》~ 卷十五 幼科 (15)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五 幼科 (15)

1. 諸瘡

小兒臍瘡,出血及膿。

海螵蛸,胭脂為末,油調,搽之。《聖惠方》

小兒臍瘡下合者。

黃柏末塗之。《子母秘錄》

又,伏龍肝末敷之。亦用龍骨煅,研,敷。《聖惠方》

又,甑帶燒灰,敷之。《子母秘錄》

小兒臍瘡出汁,久不瘥。

蝦蟆燒末敷之,日三。甚驗。一加牡蠣等分。《外臺秘要》

又,馬齒莧燒,研,敷之。《千金方》

小兒臍爛成風。

杏仁去皮研,敷。《子母秘錄》

小兒蓐瘡。

五月五日取蟾蜍炙,研末,敷之,即瘥。《子母秘錄》

又,嚼澤蘭心封之,良。《子母秘錄》

小兒天疱濕瘡。

曝乾百合花研末,菜子油塗,良;或用生百合搗,塗,亦佳。

孩子熱瘡。

亂髮一團如梨子大,雞子黃十個煮熟,同於銚子內熬至甚干,始有液出,旋置盞中,液盡為度,用敷瘡上。即以苦參粉粉之。神效。《傳信方》

小兒膿瘡,遍身不幹。

用黃柏末入枯礬少許,摻之即愈。《簡便方》

小兒浸淫瘡,痛不可忍,發寒熱者。

刺薊葉搗爛,新水調,敷瘡上,干即易之。《簡要濟眾方》

小兒蟲瘡。

榆皮末和豬脂塗綿上,覆之,蟲出立瘥。《千金方》

小兒甜瘡。

大棗去核,填入綠礬,燒存性,研,貼之。《拔萃方》

白話文:

嬰兒肚臍患瘡,出血或流膿,可用海螵蛸和胭脂磨成粉末,用油調和後塗抹。

嬰兒肚臍瘡向下蔓延的,可用黃柏粉末塗抹。也可以用伏龍肝磨成粉末敷上,或用煅燒過的龍骨研磨成粉敷用。 也可用甑子蓋燒成的灰敷在患處。

嬰兒肚臍瘡流出膿液,久治不癒的,可用蟾蜍燒成灰敷在患處,一天三次,效果很好。也可以加入等量的牡蠣一起使用。也可用馬齒莧燒成灰,研磨後敷用。

嬰兒肚臍爛掉,形成風疹的,可用去皮杏仁研磨後敷上。

嬰兒患蓐瘡(產褥期感染),可在五月五日捕捉蟾蜍烤熟,研磨成粉末敷用,就能痊癒。也可以嚼碎澤蘭的莖心敷在患處,效果很好。

嬰兒患天疱濕瘡(一種濕疹),可用曬乾的百合花研磨成粉末,用菜籽油調和後塗抹,效果很好;或用新鮮百合搗爛後塗抹,效果也很好。

孩子患熱瘡(一種熱毒引起的皮膚病),可用約梨子大小的一團亂髮,和十個煮熟的雞蛋黃一起放在銚子裡熬煮,直到非常乾燥,出現液體,再倒入小碗中,待液體完全蒸發,用此藥膏敷在患處,然後撒上苦參粉,效果神奇。

嬰兒膿瘡遍佈全身,久治不癒的,可用黃柏粉末加入少許枯礬,撒在患處即可痊癒。

嬰兒患浸淫瘡(濕疹的一種),疼痛難忍,並伴有寒熱症狀的,可用刺薊葉搗爛,用清水調和後敷在患處,敷料乾燥後需及時更換。

嬰兒患蟲瘡,可用榆樹皮磨成粉末與豬油混合,塗在棉布上敷在患處,蟲子就會出來,病就會痊癒。

嬰兒患甜瘡(一種皮膚病),可用去核大棗填入綠礬,燒至藥材變性,研磨成粉末後貼在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