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本草單方》~ 卷十二 女科 (8)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二 女科 (8)

1. 孕婦諸疾

用熟地黃二兩、當歸一兩微炒為末,梧子大。每溫酒下三十丸。《本事方》

懷胎腹痛。

枳殼(三兩麩炒),黃芩(一兩)

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一盞服。若脹滿身重,加白朮一兩。《活法機要》

胎動腹痛。

桑寄生(一兩半),阿膠(炒五錢),艾葉(半兩)

水一盞半,煎一盞,去滓,溫服。或去艾葉。《聖惠方》

妊娠腹痛,月未足,如欲產之狀。

用知母二兩為末,蜜丸梧子大。每粥飲下二十丸。《小品方》

孕婦子煩。

竹瀝頻頻飲之。

又方,茯苓(二兩),竹瀝(一升)

水四升,煎二升,分三服。不瘥,更作之。《梅師方》

妊娠子煩,口乾,不得臥。

黃連末,每服一錢,粥飲下;或酒蒸黃連丸,亦妙。《婦人良方》

妊娠子煩,因服藥致胎氣不安,煩,不得臥者。

知母一兩洗焙,為末,棗肉丸彈子大。每服一丸,人參湯下。醫者不識此病,作虛煩治,反損胎氣。產科鄭宗文得此方於陳藏器《本草拾遺》中,用之良驗。《集驗方》

孕婦咳嗽。

貝母去心,麩炒黃,為末,砂糖拌丸芡子大。每含咽一丸。神效。《急救方》

蓐內赤目。

生地黃薄切,溫水浸,貼。《小品方》

胎赤爛眼,昏暗。

用蠍虎數枚,以罐盛黃土按實,入蠍虎在內,勿令損傷。以紙封口,穿數孔出氣。候有糞數粒,去糞上一點黑者,只取一頭白者,唾津研成膏,塗眼睫周迴,不得揩拭。來早以溫漿水洗,三次,甚效。《聖濟總錄》

妊娠水腫,始自兩足,漸至喘悶,足趾出水,謂之子氣。乃婦人素有風氣,或衝任有血風,不可作水,妄投湯藥,宜天仙藤散主之。

天仙藤(洗,微炒),香附子(炒),陳皮,甘草,烏藥(等分)

為末。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生薑三片、木瓜三片,紫蘇三葉,煎至七分,空心服,一日三服。小便利,氣脈通,腫漸消,不須多服。《婦人良方》

妊娠水腫,身重,小便不利,灑淅惡寒,起即頭眩。

用葵子、赤茯苓各三兩為末,飲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則愈。若轉胞者,加發灰。神妙。《金匱要略》

禹講師用新汲水下。

妊娠浮腫。

羌活、蘿菔子同炒香,只取羌活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一日一服,二日二服,三日三服。亦治風水浮腫。《本事方》

婦人胎腫,屬濕熱。

山梔一合炒,研。每服二三錢,米飲下。丸服亦可。丹溪

又,烏鱧最能去濕、下水,與蒜同食;又可與白朮、茯苓、橘皮煮食。下子腫,大效。自記

妊娠吐水,酸心腹痛,不能飲食。

人參,乾薑(炮等分)

為末。以生地黃汁和,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湯下。《和劑局方》

妊娠中惡,心腹疼痛。

桔梗(一兩銼)

水一鍾,生薑三片,煎六分,溫服。《聖惠方》

妊娠尿難,飲食如故。

用貝母、苦參、當歸四兩為末,蜜丸小豆大。每飲服三丸至十丸。《金匱要略》

白話文:

孕婦諸疾

  1. **產後腹痛:**用熟地黃2兩、當歸1兩(微炒研末),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30丸,溫酒送服。(出自《本事方》)

  2. **懷孕腹痛:**用枳殼3兩(麩炒)、黃芩1兩,每次服用5錢,加水1.5盞煎成1盞服用。如果腹脹且身體沉重,可加入白朮1兩。(出自《活法機要》)

  3. **胎動腹痛:**用桑寄生1.5兩、阿膠(炒)5錢、艾葉0.5兩,加水1.5盞煎成1盞,去渣後溫服。也可不加艾葉。(出自《聖惠方》)

  4. **妊娠腹痛(臨產):**若妊娠腹痛,孕期未足卻有臨產徵兆,用知母2兩研末,製成梧子大小的蜜丸,每次服用20丸,粥飲送服。(出自《小品方》)

  5. **孕婦心煩:**可頻頻飲用竹瀝。另一方劑:用茯苓2兩、竹瀝1升,加水4升煎成2升,分三次服用。若症狀未癒,可重複服用。(出自《梅師方》)

  6. **妊娠心煩、口乾、失眠:**服用黃連末,每次1錢,粥飲送服;或服用酒蒸黃連丸,效果也很好。(出自《婦人良方》)

  7. **妊娠心煩、服藥致胎氣不安、失眠:**用知母1兩(洗淨烘乾研末),以棗肉製成彈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1丸,參湯送服。此方出自陳藏器《本草拾遺》,產科名醫鄭宗文曾用此方,療效顯著。(出自《集驗方》)

  8. **孕婦咳嗽:**將貝母去心,麩炒至黃色,研末,拌入砂糖製成芡子大小的藥丸,每次含服1丸,效果神奇。(出自《急救方》)

  9. **產後眼睛紅腫:**將生地黃切薄片,用溫水浸泡後敷貼。(出自《小品方》)

  10. **胎毒導致眼睛紅腫、昏暗:**取幾隻壁虎,放入罐中,用黃土壓實,封口後扎幾個小孔透氣。待壁虎排出幾粒糞便後,取糞便頂端一點白色部分,用唾液研磨成膏,塗抹在眼睫毛周圍,不可擦拭。早晨用溫水清洗三次,效果顯著。(出自《聖濟總錄》)

  11. **妊娠水腫(由下肢向上蔓延,伴有喘悶、足趾浮腫):**此症多因孕婦本身風氣較盛,或衝任脈有血風阻滯引起,不可誤認為一般水腫而服用利水藥物。宜用天仙藤散治療。天仙藤、香附子(炒)、陳皮、甘草、烏藥(等分)研末,每次服用3錢,加水1盞,生薑3片、木瓜3片、紫蘇3葉煎至7分,空腹服用,一日三次。小便通暢,氣血流通,腫脹就會逐漸消退,無需服用過多。(出自《婦人良方》)

  12. **妊娠水腫,身體沉重,小便不利,畏寒,起床時頭暈:**用葵子、赤茯苓各3兩研末,每次服用方寸匕(約2克),一日三次,小便通暢則痊癒。若出現胎位不正,可加入適量發灰。(出自《金匱要略》),禹講師建議用新汲取的水送服。

  13. **妊娠浮腫:**將羌活、蘿蔔子一起炒香,只取羌活研末,每次服用2錢,溫酒調服,第一天服1次,第二天服2次,第三天服3次。也可治療風水浮腫。(出自《本事方》)

  14. **孕婦水腫(濕熱型):**用山梔子1合(炒後研磨),每次服用2-3錢,米湯送服,也可製成藥丸服用。(出自丹溪)另記:烏鱧(魚類)具有很好的利濕消腫功效,可與大蒜一起食用,也可與白朮、茯苓、橘皮一起煮食,治療孕婦水腫效果顯著。(出自自記)

  15. **妊娠嘔吐、胃酸、腹痛、食慾不振:**將人參、乾薑(炮製後)等分研末,用生地黃汁和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50丸,米湯送服。(出自《和劑局方》)

  16. **妊娠惡阻,心腹疼痛:**用桔梗1兩(銼碎),加水1鍾,生薑3片,煎至6分,溫服。(出自《聖惠方》)

  17. **妊娠排尿困難,但食慾正常:**將貝母、苦參、當歸各4兩研末,製成小豆大小的蜜丸,每次服用3-10丸。(出自《金匱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