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單方》~ 卷十一 (13)
卷十一 (13)
1. 咽喉
一方,嚼胡麻葉,即愈。
咽喉怪症,生瘡層層如疊,不痛,日久有竅出臭氣,廢飲食。
用臭橘葉煎湯,連服,必愈。夏子益《奇方》 白礬半斤研末化水,新磚一片浸透,取曬,又浸,又曬,至水乾,入糞廁中,浸一月,取洗,安陰處,待霜出掃收。每服半錢,水下。《普濟方》
肺熱喉痛,有痰熱者。
甘草(炒二兩),桔梗(米泔浸一夜一兩),鼠黏根(二兩)
每服二錢,水一鍾半,入阿膠半片,煎服。錢乙《直訣》
熱病咽痛。
童便三合,含之,即止。《聖濟總錄》
治咽喉痛,不下飲食。
漿飲服筆頭灰二錢。時珍方
咽喉熱痛。
龍膽汁擂水,服之。《集簡方》
喉痹痰嗽。
杏仁(去皮熬黃三分)
和桂末一分研,泥裹,含之咽汁。亦治卒失音聲。陳藏器《本草》
喉中發癰。
山豆根磨醋,噙之追涎,即愈。勢重不能言者,頻以雞翎掃入喉中引涎出,就能言語。《永類》
懸癰喉痛,風熱上搏也。
惡實(炒),甘草(生等分)
水煎,含咽。名啟開散。《普濟方》
咽中懸癰,舌腫塞痛。
五倍子末,白殭蠶末,甘草末(等分)
白梅肉搗和,丸彈子大。噙咽,其癰自破也。朱氏《經驗方》
懸癰垂長,咽中煩悶。
白礬燒灰,鹽花(等分)
為末,箸頭頻點在上,去涎。《秘寶方》
喉中生肉。
綿裹箸頭拄鹽揩之,日五六度。孫真人方
喉中似物,吞吐不出,腹脹羸瘦。
取白蘘荷根搗汁服,蟲立出也。梅師方
咽喉口舌生瘡者。
以吳茱萸末醋調,貼兩足心,移夜便愈。其性雖熱,而能引熱下行,蓋亦從治之義也。《集驗方》
咽喉生瘡,脾肺虛熱上攻也。
麥門冬(一兩),黃連(半兩)
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麥門冬湯下。《普濟方》
喉痹已破,瘡口痛者。
豬腦髓蒸熟,入姜醋吃之,即愈。《普濟》
咽膈不利,風壅涎唾。
牛蒡子(微炒),荊芥穗(一兩),炙甘草(半兩)
為末。食後湯服二錢,當緩緩取效。寇氏《本草衍義》
鎖喉蛇瘴。嶺南樸蛇瘴,一名鎖喉瘴。項大腫痛連喉。
用赤足蜈蚣一二節,研細,水下即愈。《聖濟總錄》
療咽喉病及噎病。
用染布藍水溫服一鍾,良。時珍方
谷賊屍咽,喉中痛癢。此因誤吞谷芒檜刺癢痛也。谷賊屬咽,屍咽屬喉,不可不分。
用脂麻炒研,白湯調下。《三因方》
咽喉谷賊。小兒誤吞稻芒,著咽喉中,不能出者,名曰谷賊。
惟以鵝涎灌之,即愈。蓋鵝涎化谷,相制耳。《夷堅志》
《直指方》用蓬砂、牙硝等分,蜜和半錢,含咽。
屍咽痛癢,語言不出。
榧實(半兩),蕪荑(一兩),杏仁,桂心(各半兩)
為末,蜜丸彈子大,含之。《聖濟總錄》
天絲入咽。凡露地飲食,有飛絲入上,食之令咽喉生瘡。急以白礬、巴豆燒灰,吹入即愈。《瑣碎》
白話文:
咽喉
-
以白礬半斤研磨成粉末,加水化開。取一塊新的磚頭,反覆浸泡在藥水中再曬乾,如此反覆至水分完全蒸乾。然後將磚頭放入糞坑浸泡一個月,取出洗淨,放置陰涼處,待出現霜後掃去霜粉使用。每次服用半錢,用清水送服。(出自《普濟方》)
-
肺熱喉痛,伴有痰熱者:取炒過的甘草二兩、用米泔水浸泡一夜的桔梗一兩、鼠黏根二兩。每次服用二錢,加水一鍾半,再放入阿膠半片同煎服用。(出自錢乙《直訣》)
-
熱病引起咽喉疼痛:用童尿三合,含在口中,即可止痛。(出自《聖濟總錄》)
-
治療咽喉痛,無法進食者:服用筆頭大小的草木灰二錢,用水送服。(出自時珍方)
-
咽喉熱痛:用龍膽汁搗碎取汁,兌水服用。(出自《集簡方》)
-
喉嚨阻塞,痰咳:取杏仁(去皮,熬至呈黃色,三分)與桂皮粉末(一分)研磨混合,做成藥泥,含在口中,咽下藥汁。此法也可治療突然失聲。(出自陳藏器《本草》)
-
喉嚨長癰:將山豆根磨碎,加醋調和,含在口中,引出唾液,即可痊癒。若病情嚴重,無法言語者,可用雞毛頻頻掃拭喉嚨,引出唾液,即可恢復說話。(出自《永類》)
-
懸雍垂腫痛,因風熱上攻所致:取炒過的惡實與生甘草等量,加水煎煮,含在口中,咽下藥汁。此方名為啟開散。(出自《普濟方》)
-
咽中懸雍垂腫大,舌頭腫脹疼痛:取五倍子粉末、白殭蠶粉末、甘草粉末等量混合,再加入搗碎的白梅肉,揉成彈珠大小的藥丸,含在口中,咽下藥汁,腫塊即可自行潰破。(出自朱氏《經驗方》)
-
懸雍垂腫大下垂,咽喉煩悶:將白礬燒成灰,與等量的鹽花研磨成粉末,用筷子蘸取藥粉,頻頻點塗在患處,去除唾液。(出自《秘寶方》)
-
喉嚨長肉:用棉花包裹筷子頭,蘸取鹽巴,反覆擦拭患處,每日五到六次。(出自孫真人方)
-
喉嚨有異物感,吞吐不出,腹部脹滿消瘦:取白蘘荷根搗碎取汁服用,蟲子即可排出。(出自梅師方)
-
咽喉口舌生瘡:用吳茱萸粉末加醋調和,敷貼在雙腳心,一夜即可痊癒。吳茱萸性熱,卻能引熱下行,屬於從治之法。(出自《集驗方》)
-
咽喉生瘡,脾肺虛熱上攻所致:取麥門冬一兩、黃連半兩,研磨成粉末,用煉蜜做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用麥門冬湯送服。(出自《普濟方》)
-
喉嚨阻塞已潰破,瘡口疼痛:將豬腦髓蒸熟,加入薑醋食用,即可痊癒。(出自《普濟方》)
-
咽喉阻塞不通暢,風邪阻滯,涎液壅盛:取微炒的牛蒡子、荊芥穗一兩、炙甘草半兩,研磨成粉末。飯後用溫水送服二錢,需慢慢見效。(出自寇氏《本草衍義》)
-
鎖喉蛇瘴(嶺南地區一種毒蛇引起的疾病,症狀為頸項腫痛,蔓延至喉嚨):取赤足蜈蚣一到二節,研磨成粉末,用清水送服即可痊癒。(出自《聖濟總錄》)
-
治療咽喉疾病及噎膈:用染布的藍靛水溫服一鍾。(出自時珍方)
-
谷賊屍咽(誤吞谷芒、檜木刺等異物引起咽喉痛癢):誤吞谷芒在咽喉部稱為谷賊,在喉嚨部稱為屍咽,需區分。取炒熟的脂麻研磨成粉,用溫水送服。(出自《三因方》)
-
咽喉谷賊(小兒誤吞稻芒等異物卡在咽喉):用鵝涎灌服,即可痊癒。鵝涎能消化谷物,有制衡作用。(出自《夷堅志》)
-
《直指方》用蓬砂、牙硝等量,加蜂蜜調和,每次服用半錢,含在口中,咽下藥汁。
-
屍咽痛癢,無法言語:取榧實半兩、蕪荑一兩、杏仁、桂心各半兩,研磨成粉,用蜂蜜做成彈珠大小的藥丸,含在口中。(出自《聖濟總錄》)
-
天絲入咽(誤食飛入食物中的絲線,引起咽喉生瘡):迅速將白礬、巴豆燒成灰,吹入患處即可痊癒。另法:嚼食胡麻葉,即可痊癒。(出自《瑣碎》)
-
咽喉怪症,生瘡層層疊疊,不痛,久之有孔洞流出臭氣,影響飲食:用臭橘葉煎湯服用,必能痊癒。(出自夏子益《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