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本草單方》~ 卷十 (13)

回本書目錄

卷十 (13)

1.

耳卒熱腫。

木鱉子仁(一兩),赤小豆,大黃(各半兩)

為末。每以少許生油調,塗之。《聖惠方》

又,生商陸削尖,納入,日再易。《聖濟錄》

耳腫風毒出血。

取柳蠹糞化水,取清汁調白礬末少許,滴之。《肘後方》

耳腮聾腫,及喉下諸腫。

用蝸牛同面研,敷之。

耳中有物如棗核,大痛不可動者。

以火酒滴入抑之,半時即可鉗出。李樓《奇方》

底耳疼痛。

桑螵蛸(一個燒存性),麝香(一字)

研末。每用半字摻入,神效。有濃先洗淨。《經驗方》

又,蠍梢七枚去毒,焙,入麝香半錢為末。挑少許入耳中,日夜三四次,以愈為度。《楊氏家藏方》

底耳腫痛,汁水不絕。

輕粉(一錢),麝香(一分)

為末,摻之。《簡便》

耳中耵聹,乾結不出。

用白蚯蚓入蔥葉中化為水,滴耳令滿,不過數度,即易挑出。

五般聤耳,出膿血水。

人牙燒存性、麝香少許,為末,吹之。名佛牙散。《普濟方》

耳中出血。

龍骨末吹入之。《三因方》

又,蒲黃炒黑,研末,摻入。《簡便方》

《聖惠方》亦治聤耳出膿。

聤耳出膿。

穿山甲燒存性,入麝香少許吹之,日三,水乾即愈。鮑氏《小兒方》

又,用狗膽一枚、枯礬一錢調勻,綿裹塞耳內,三四次,即瘥。《奇效良方》

又,用五倍子末吹之。《普濟方》

又,用五倍子焙乾一兩、全蠍燒存性三錢為末,摻耳中。《經驗方》

又,麻子一合干胭脂一分,研勻,作挺子,綿裹塞之。《聖惠方》

又,蟬蛻(五錢燒存性),麝香(五分炒)

研為末,綿裹塞之,追出惡物。效。《海上方》

又,海螵蛸(半錢),麝香(一字)

為末,以綿杖繳淨,吹入耳中。《澹寮》

又,楠木燒,研,以綿杖繳入。《聖惠方》

又,生地龍,釜上墨,生豬脂(等分,研)

蔥汁和勻,作挺子,綿裹塞之。《聖惠方》

治聤耳出膿疼痛,及耳生耵聹。

鵓鳩屎同夜明砂末等分,吹之。時珍方

耳出臭膿。

用竹蛙蟲末,胭脂丕子等分,麝香少許,為末,吹之。朱氏集驗。

治聤耳。

金絲荷葉搗汁,滴之。時珍方

耳疳出膿。

用天鵝油調草烏末,入龍腦少許和,敷,立效。《通玄論》

又,用抱出雞卵殼炒黃,為末,油調灌之,疼即止。《杏林摘要》

聤耳出汁。

陳皮(燒,研一錢),麝香(少許)

為末,日摻。名立效散。

又,爐甘石,礬石(各二錢),胭脂(半錢),麝香(少許)

為末,繳淨,吹之。《普濟方》

又,茶蛀屑研末,日日繳淨,摻之。時珍出《聖惠》

又,香附末,以綿杖送入。蔡邦度知府常用,有效。《經驗良方》

又,益母草絞汁,滴之。《聖惠方》

聤耳流水,或膿血。

取柑子嫩頭七個,水入數滴,杵,取汁,滴之,即愈。

耳疳出汁。

青黛、黃柏末,干搽。談埜翁方

白話文:

耳疾治療方法彙集:

耳突然發熱腫脹:用木鱉子仁一兩、赤小豆半兩、大黃半兩研成粉末,每次取少許,用生油調和後塗抹患處。(出自《聖惠方》)另一方法是用生商陸削尖後插入耳中,每日更換兩次。(出自《聖濟錄》)

耳腫伴隨風毒及出血:取柳蠹糞化成水,取其清液,調入少量白礬粉末,滴入耳中。(出自《肘後方》)

耳腮及喉嚨以下腫脹:將蝸牛與麵粉一起研磨,敷於腫脹處。

耳內有物體如棗核般大小,疼痛難忍且無法移動:用火酒滴入耳中抑制疼痛,半個時辰後即可取出。(出自李樓《奇方》)

耳底部疼痛:將一個桑螵蛸燒成灰燼,再與少許麝香研磨成粉末,每次取一半的藥量放入耳中,效果顯著。如有膿液,需先清洗乾淨。(出自《經驗方》)另一方法是取七枚蠍子尾部(去除毒性後烘乾),再加入半錢麝香研磨成粉末,每次取少許放入耳中,每日夜間使用三四次,直至痊癒。(出自《楊氏家藏方》)

耳底部腫痛,且不斷流出膿液:將輕粉一錢、麝香一分研磨成粉末,放入耳中。(出自《簡便方》)

耳垢乾燥結塊,難以取出:將白蚯蚓放入蔥葉中,使其化成水後,滴入耳中直至充滿,重複幾次即可輕鬆取出耳垢。

各種耳疾伴隨膿血流出:將人牙燒成灰燼,再加入少許麝香研磨成粉末,吹入耳中。(名為佛牙散,出自《普濟方》)

耳中出血:將龍骨研磨成粉末,吹入耳中。(出自《三因方》)另一方法是將蒲黃炒黑後研磨成粉末,放入耳中。(出自《簡便方》)《聖惠方》也記載此法可用於治療流膿的耳疾。

流膿性耳疾:將穿山甲燒成灰燼,加入少許麝香,每日吹入耳中三次,待膿液乾燥即可痊癒。(出自鮑氏《小兒方》)另一方法是用一個狗膽、一錢枯礬調勻,用棉花包裹後塞入耳中,重複三四次即可痊癒。(出自《奇效良方》)其他方法還包括:使用五倍子粉末吹入耳中(出自《普濟方》);使用焙乾的五倍子一兩、全蠍燒成灰燼三錢研磨成粉末,放入耳中(出自《經驗方》);將一合麻子與一分乾胭脂研磨均勻,用棉花包裹後塞入耳中(出自《聖惠方》);將五錢蟬蛻燒成灰燼,再與五分炒過的麝香研磨成粉末,用棉花包裹後塞入耳中,以排出病灶。(出自《海上方》);將半錢海螵蛸、一字麝香研磨成粉末,用棉籤清潔後,吹入耳中(出自《澹寮》);將楠木燒成灰燼研磨後,用棉籤送入耳中(出自《聖惠方》);將生地龍、釜上墨、生豬脂等分研磨後,再與蔥汁混合,用棉花包裹後塞入耳中(出自《聖惠方》)。

治療流膿性耳疾及耳垢:將鵓鳩屎與夜明砂等量研磨成粉末,吹入耳中。(出自時珍方)

耳內流出臭膿:將竹蛙蟲、胭脂、麝香等量研磨成粉末,吹入耳中。(出自朱氏集驗)

治療流膿性耳疾:將金絲荷葉搗碎取汁,滴入耳中。(出自時珍方)

耳疳流膿:將天鵝油與草烏粉末調和,再加入少許龍腦,敷於患處,效果迅速。(出自《通玄論》)另一方法是將抱出雞蛋殼炒黃後研磨成粉末,用油調和後灌入耳中,可立即止痛。(出自《杏林摘要》)

流膿性耳疾:將燒過的陳皮一錢、少許麝香研磨成粉末,每日放入耳中。(名為立效散)另一方法是將爐甘石、礬石各二錢、胭脂半錢、少許麝香研磨成粉末,清潔後吹入耳中。(出自《普濟方》)其他方法還包括:使用茶蛀屑研磨成粉末,每日清潔後放入耳中(出自時珍輯錄《聖惠方》);使用香附末,用棉籤送入耳中(出自蔡邦度知府常用方,載於《經驗良方》);使用益母草絞汁,滴入耳中(出自《聖惠方》);取柑子嫩頭七個,加幾滴水搗碎取汁,滴入耳中,即可痊癒;使用青黛、黃柏研磨成粉末,外用塗抹。(出自談埜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