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單方》~ 卷八 (10)
卷八 (10)
1. 滯下
又方,縮砂仁,炮附子,乾薑,厚朴,陳橘皮(等分)
為末,飯丸梧子大。每服四十丸,米飲下,日二服。並《藥性論》
冷痢腹痛,不能食者。
肉豆蔻一兩去皮,醋和麵裹,煨,搗末。每服一錢,粥飲調下。《聖惠方》
冷痢厥逆,六脈沉細。
人參,大附子(各一兩半)
每服半兩,生薑十片、丁香十五粒、粳米一撮,水二盞。煎七分,空心溫服。《經驗方》
脾泄氣痢。
豆蔻一顆米醋調麵裹,煨,令焦黃,和麵研末,更以欓子炒,研末一兩相和,又以陳廩米炒焦,為末。每以二錢煎作飲,調前二味三錢,旦暮各一服,便瘥。《傳信方》
氣痢,眾藥不效。
用牛乳半斤、蓽茇三錢,同煎減半,空腹頓服,即愈。此金吾張寶藏進方,愈唐太宗疾,授三品官。
虛痢危困,因血氣衰弱者。
鹿茸一兩酥炙,為末,入麝香五分,以燈心煮棗肉,和,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飲下三十丸。《濟生方》
老人虛痢不止,不能飲食。
上黨參(一兩),鹿角(去皮,炒,研五錢)
為末。每服方寸匕,米湯調下,日三服。《十便良方》
酒痢便血腹痛,或如魚腦五色者。
乾絲瓜一枚連皮燒,研,空心酒服二錢。《經驗良方》
酒痢下血。
百藥(煎),陳槐花(等分)
焙,研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送下。《本事方》
痢下腸蠱。凡痢下應先白後赤;若先赤後白,為腸蠱。
牛膝二兩搗碎,以酒一升漬,經一宿。每飲一兩杯,日三服。《肘後方》
下痢咽腫,春夏病此。
宜用白頭翁、黃連各一兩,木香二兩,水五升,煎一升半,分三服。《聖惠方》
暴痢後,氣滿不能食。
煮赤小豆食,一頓即愈。孟詵方
下痢噤口。
人參,蓮肉(各三錢)
以井華水二盞,煎一盞,細細呷之;或加薑汁炒黃連三錢。《經驗良方》
又,肥皂莢一枚,以鹽實其內燒存性,為末,以少許入白米粥內,食之,即效。《乾坤生意》
又,糯谷一升炒出白花,去殼,用薑汁拌濕,再炒,為末。每服一匙,湯下,三服即止。《經驗良方》
又,臘肉脯煨熟,食之。妙。李樓方
下痢噤口,雖是脾虛;亦熱氣閉隔心胸所致。俗用木香失之溫,用山藥失之閉,惟參苓白朮散加石菖蒲粳米飲調下,或用參苓石蓮肉少入菖蒲服,胸次一開,自然思食。士嬴方
又,木鱉仁六個研泥,分作二份。用面燒餅一個,切作兩半,只用半餅作一竅,納藥在內,乘熱覆在病人臍上一時,再換半個熱餅,其痢即止,遂思飲食。《經驗方》
又,用大田螺二枚搗爛,入麝香三分作餅,烘熱貼臍間,半日熱氣下行,即思食矣。甚效。《丹溪纂要》
久痢噤口。
石蓮肉炒,為末。每服二錢,陳倉米飲調下,便覺思食。甚妙。加入香連丸,尤妙。亦治脾泄腸滑。《丹溪心法》
白話文:
滯下
縮砂仁、炮附子、乾薑、厚朴、陳橘皮等量研磨成粉,做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四十丸,用米湯送服,一天服用兩次。(出自《藥性論》)適用於腹痛、食慾不振的寒痢。
肉豆蔻一兩(去皮),用醋和麵裹好,煨熟後搗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粥送服。(出自《聖惠方》)適用於寒痢、厥逆,脈象沉細者。
人參、大附子各一兩半。每次服用半兩,用生薑十片、丁香十五粒、粳米少許,水兩杯煎至七分,空腹溫服。(出自《經驗方》)適用於脾虛泄瀉引起的痢疾。
豆蔻一顆,用米醋調麵裹好,煨至焦黃,研磨成粉;再用欓子炒後研磨成粉,與前者按一兩比例混合;再用陳米炒焦研磨成粉。每次取二錢煎成藥飲,調入前兩種藥粉三錢,早晚各服用一次,即可痊癒。(出自《傳信方》)適用於氣痢,其他藥物無效者。
牛乳半斤、蓽茇三錢,同煎至半量,空腹一次服下即可痊癒。此方為金吾張寶藏所進,治癒唐太宗的疾病,因此被授予三品官職。(治癒唐太宗的氣痢)
鹿茸一兩酥炙後研磨成粉,加入麝香五分,與燈心煮熟的棗肉混合,做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空腹服用三十丸,用米湯送服。(出自《濟生方》)適用於因血氣虛弱導致的危重痢疾。
上黨參一兩、鹿角(去皮,炒,研磨)五錢,研磨成粉。每次服用方寸匕(約3克),用米湯送服,一天服用三次。(出自《十便良方》)適用於老人虛弱型久痢,不能飲食者。
乾絲瓜一個(連皮)燒焦研磨成粉,空腹用酒送服二錢。(出自《經驗良方》)適用於酒痢、便血、腹痛,或大便顏色如魚腦般五彩斑斕者。
百藥煎劑、陳槐花等量,焙乾研磨成粉,用酒糊做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米湯送服。(出自《本事方》)適用於酒痢下血。
牛膝二兩搗碎,用酒一升浸泡一夜。每次服用一兩杯,一天服用三次。(出自《肘後方》)適用於痢疾伴有腸蟲感染(先瀉白後瀉赤為痢疾,先瀉赤後瀉白為腸蟲感染)。
白頭翁、黃連各一兩,木香二兩,水五升,煎至一升半,分三次服用。(出自《聖惠方》)適用於下痢咽腫,多發生於春夏季。
煮熟的赤小豆,一次吃完即可痊癒。(孟詵方)適用於暴瀉後,氣脹不能進食者。
人參、蓮子肉各三錢,用井水兩杯煎至一杯,慢慢服用;或加入薑汁炒黃連三錢。(出自《經驗良方》)適用於下痢噤口。
肥皂莢一個,在裡面放入鹽,燒至存性,研磨成粉,少量加入白米粥中食用即可見效。(出自《乾坤生意》)適用於下痢噤口。
糯谷一升炒至變白,去殼,用薑汁拌濕後再炒,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一匙,用湯送服,服用三次即可。(出自《經驗良方》)適用於下痢噤口。
臘肉脯煨熟後食用。(李樓方)適用於下痢噤口。
下痢噤口,即使是脾虛,也是因為熱氣閉阻心胸所致。一般用木香太溫,用山藥太澀,最好是參苓白朮散加石菖蒲,用粳米湯送服;或用參苓白朮散加少量蓮子肉和石菖蒲,胸膈舒暢後,自然就會想吃東西。(士嬴方)
木鱉仁六個研磨成泥,分成兩份。用麵燒餅一個,切成兩半,只用半個餅挖個洞,放入藥泥,趁熱貼在病人肚臍上片刻,再換另一半熱餅,痢疾就會停止,病人就會想吃東西。(出自《經驗方》)適用於下痢噤口。
大田螺兩個搗爛,加入麝香三分,做成餅狀,烘熱後貼在肚臍上,半日後熱氣下行,就會想吃東西,效果很好。(出自《丹溪纂要》)適用於下痢噤口。
石蓮子肉炒熟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用陳倉米湯送服,就會想吃東西,效果很好。加入香連丸效果更好,也可治療脾虛泄瀉。(出自《丹溪心法》)適用於久痢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