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杏仙方》~ 卷三 (10)
卷三 (10)
1. 瘰癧
瘰癧相連頸項生,虛勞氣鬱結其形。益氣養榮並解鬱,內消方顯藥通靈。
治瘰癧,內消。用蜈蚣,不拘多少,瓦焙、為末,用銀杏汁為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丸,鹽湯送下。外將被蓋,出汗。服數次而愈。
一方,用斑蝥一個,去翅足,用粟米一升同炒,令米焦黃,去米不用。將蝥細研,入干薄荷末四兩,研勻,以烏雞子清丸如綠豆大。每一丸,空心茶下。加至五丸,減每日卻一丸,減至一丸,後每日服五丸,效。
一方,治瘰癧未破者。用雄黃、地龍糞、小麥面等分,研末,醋調塗之。
一方,治瘰癧已破者。用銀硃一錢,銅青一錢,松香五分,三味研末。如有水,干敷之;如干,香油調搽。
一方,治瘰癧潰爛不愈者。用貓頭一個,燒存性,為末,香油調搽。
一方,治老鼠瘡。用靛葉,以手揉軟貼之,頻易。
一方,治瘰癧用藥皆消,惟一二個不消者。用癩蛤蟆一個,剝取皮,蓋瘡上,灸七壯,立消。
一方,治瘰癧。用斑蝥一錢(糯米同炒黃色,去米),五靈脂(炒)四錢,共為末,食後,黃酒調下。壯者一錢,弱人五分。又方治魚口未破及婦人閉經不通,空心服。
白話文:
【瘰癧】
瘰癧疾病,通常在頸部形成一連串的腫塊,是因體內元氣虛弱和氣鬱結聚所致。治療時需注重提升元氣、滋養身體並解除氣鬱,藥物才能發揮內消作用,使病狀得以改善。
治療瘰癧,採取內消療法。使用蜈蚣,數量不限,先在瓦上烘焙乾燥後磨成粉末,再用銀杏汁製成大小如同黍米的丸藥。每次服用十粒,用鹽水送下。服藥後,外用被子覆蓋,讓患者發汗。經過幾次服用後,病情應可痊癒。
另一方法,使用一個斑蝥,去除其翅膀和腳,與一升小米一同炒至米粒焦黃,然後去掉小米不用。將斑蝥細緻研磨,加入四兩幹薄荷末,混合均勻,用烏雞蛋清調和製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天清晨空腹時服用一丸,逐漸增加至五丸,之後再逐日減少一丸,直至減回一丸,隨後每日固定服用五丸,可達到療效。
另一方法,治療未破裂的瘰癧。取等量的雄黃、地龍糞(即蚯蚓糞便)、小麥麪粉,混合研磨成末,用醋調和後塗抹於患處。
另一方法,針對已破裂的瘰癧。準備一錢銀硃、一錢銅青、五分松香,三者研磨成末。如果傷口有滲水,直接將藥粉撒於患處;若傷口乾燥,則用香油調和藥粉後塗抹。
另一方法,治療久潰爛不愈的瘰癧。取一個貓頭骨,燒成灰燼後磨成末,用香油調和後塗抹於患處。
另一方法,治療鼠瘡。使用靛葉,用手揉軟後貼於患處,頻繁更換。
另一方法,治療瘰癧雖用藥大多消散,但仍有少數無法消除的情況。使用一隻癩蛤蟆,剝下其皮膚,覆蓋於瘡口上,進行艾灸七壯,即可立即消散。
另一方法,治療瘰癧。取一錢斑蝥(與糯米一同炒至黃色,去除糯米),四錢炒制後的五靈脂,共同研磨成末,飯後用黃酒調和服用。強壯者一次服用一錢,體弱者則服用五分。此方同樣適用於魚口瘡未破裂以及婦女閉經不通的情況,於清晨空腹時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