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俊

《經驗良方全集》~ 卷二 (25)

回本書目錄

卷二 (25)

1.

痲音麻,痲風,熱病。本作麻,方書麻是氣虛,本是濕痰死血,脈澀而芤,屬死血為木,不知癢痛,十指麻,胃有濕痰死血,感風濕,遍體麻木。治宜行經,搜風順氣。

白話文:

【麻】

麻這個字在這裡讀作痲,所指的是痲風,或者是一種由熱引發的疾病。原本的描述用字是麻,但根據方書記載,麻感實際上是因為氣虛所致。其根本原因則是體內濕痰與死血的問題,從脈象上來看,會呈現澀且芤的情況,這表示是因死血導致的問題,歸屬於肝木系統。患者會感覺不到痛癢,手指頭會有麻的感覺,這代表胃部有濕痰和死血存在,當遇上風濕時,全身都會感到麻木。

治療上應著重於疏通經絡,搜尋風邪並順暢氣機。

2. 男婦痧症

唐棲痧藥方,五月五日午時置。(唐棲,地名,沈姓藥肆處)

蟬酥(二分),硃砂(一錢二分),丁香(一錢),巴豆仁(一錢),沉香(一錢),藿香(一錢),木香(一錢),麝香(三分),蒼朮(二錢),雄黃(六分),檀香(一錢)

加燒酒搗粽子角為丸,磁瓶貯,收貯勿冷泄氣。

上方專治陰陽反錯,冷熱交爭,受濕觸穢,中寒中暑,並山嵐毒瘴,四時不正之氣,鬱悶成痧。令人驟然腹痛,頭眩眼黑,飽脹噁心,轉筋吐瀉。手足厥冷者,服三丸。若吐瀉不出攪痛欲死,名曰絞腸痧,乾霍亂。甚至卒然昏倒,不省人事,指甲青黑,刺之無血者,用兩服,五絕等症連用三服,以箸頭搗化,用陰陽水,或冷茶調飲即醒,孕婦忌服。

急救絞腸痧痛(此症霎時肚痛,夏時更多)

用透明生白礬為末,每服一錢,不拘男婦,用陰陽水調吞,立能止痛,百發百中。存救人心者,預帶明白礬或舟車中,或深夜可當仙丹。

治絞腸痧痛回生立驗方

用蠟燭(蓋紅者,約一錢五分)一枝,滾湯中烊打化,俟溫吃下即愈。或有吃香油亦愈。

治絞腸痧方

用明礬三四錢,滾水調勻,溫服即效。

又方:先將兩背抹下,其惡血聚指頭上,以針刺其十指甲下一分半處,出血即安。

又方:以苧麻繩蘸熱水,先於頸項刮之。次刮兩小臂,及手足曲彎處,務颳起紅紫泡,以針刺出紫血即愈。

治絞腸痧,其症忽然心腹脹滿,絞刺疼痛,欲吐不吐,欲利不利,頃刻之間,忽然悶絕,切不可與以粥食,即飲米湯下咽亦死。

用炒鹽童便和服之,探吐,或十指甲後刺出血愈。或刺委中穴,在大指後內側,如韭菜葉,絞出血更妙。

治纏腰痧,腹中疼痛,眩暈昏迷,覺腰間如繩纏者。

急以真菜油一杯灌下,一吐即愈。

大凡陰痧腹痛,手足冷,身有紅點,以燈火焠之,妙。陽痧腹痛,手足暖,以針刺指出血好。

白話文:

這份來自唐代棲地沈姓藥店的古方,專門用於治療因陰陽失調、冷熱交錯、受潮濕或污濁環境影響而產生的痧症,包括了因寒暑侵襲、山區瘴氣、季節異常導致的鬱悶病症,以及突然腹痛、頭暈眼花、胃脹噁心、抽筋嘔吐或腹瀉等症狀。對於手腳冰冷者,建議服用三粒藥丸。如果嘔吐腹瀉嚴重且極度痛苦,這種情況被稱為絞腸痧或乾霍亂,甚至可能突然昏迷、失去意識、指甲呈現青黑色且針刺無血的情況,則需服用兩劑藥,對於五絕等重症則需連續服用三劑。應使用筷子頭將藥丸研碎,以陰陽水或冷茶調服即可醒來,但孕婦不宜服用。

對於急救絞腸痧痛(這種病症會突然感到劇烈的腹部疼痛,夏季尤為多見),可以使用生白礬磨成粉,每次服用一錢,不分男女,以陰陽水調服,能立即止痛,效果極佳。為了救人一命,可以在隨身攜帶或在船車中備有生白礬,或在深夜時刻,它可堪比仙丹。

另一種治療絞腸痧痛的有效方法是使用一枝紅色的蠟燭(約一錢五分重),將其放入滾水中融化,待溫度適宜後飲下,病情即會好轉。或者喝些香油也可能有助於康復。

另一種治療絞腸痧的方法是使用三四錢的明礬,以滾水調勻後溫服,效果顯著。

另一種方法是先在背部輕輕摩擦,使惡血集中於指尖,然後用針在每個指甲下一分半的位置刺入,放出血液即可舒緩。

還有一種方法是用沾有熱水的薴麻繩,先在頸部刮拭,再依次刮拭雙臂及手腳彎曲部位,務必刮出紅紫色的泡泡,再用針刺破,讓紫血流出即可康復。

對於絞腸痧,患者會突然感到心腹脹滿,劇烈疼痛,想嘔吐卻吐不出,想排泄卻排不出,在瞬間就可能陷入昏迷,此時千萬不能讓其進食,即使只飲米湯也可能致命。

可用炒鹽與童子尿混合服用,促使其嘔吐,或在十個指甲後方刺出血即可康復。還可刺委中穴,位於大拇指後內側,像韭菜葉一樣的位置,將其刺破讓血流出來,效果更佳。

對於纏腰痧,患者會感到腹部疼痛、頭暈目眩、意識模糊,並感覺腰部似被繩索纏繞。

應立即給予一杯純菜油飲下,一旦嘔吐即可康復。

一般來說,陰痧腹痛伴隨手腳冰冷,身上出現紅點,可用燈火烤炙,效果極佳。陽痧腹痛伴隨手腳溫暖,則可用針刺放血,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