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本草新編》~ 卷之三(角集) (1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角集) (17)

1. 元參

肺火雖盛,黃芩用二錢,無不清涼;心火雖烈,黃連用三錢,無不消滅。正以上焦之火,原易炎上,又易解故也。若下焦之火,非出之於肝木,即出之於腎水。肝、腎之火,皆龍雷之火也,忽然上騰,忽然下降,其浮游無定之狀,實予人難以捉摸,非大用元參,乃水不足濟火,其焚林劈木之威,有不可言者矣。人見用元參不能降火,誰知是少用元參,不能以益水耶。

總之,實火可瀉,而虛火可補。瀉實火,可少用寒涼,而瀉虛火,必須多用滋潤,此元參退腎、肝之虛火,斷宜多用,以定浮游,切戒少用,以增其酷烈也。

或疑元參退浮游之火,火退又用何藥,便浮游之火不再浮游,抑仍用元參為善後之策乎?夫元參可以退一時之火,安能退久遠之火。火性炎上,非水不足以濟一時之急;火性又善藏,非水不足以救萬火之炎。用元參以降火,隨用肉桂以安火,大用元參,而少用肉桂,或佐之以純補真陰之藥,自然火得水以相制,火得水而潛藏,又何至再為浮游哉。

或疑元參用之於肉桂之中,恐寒熱之未宜,此乃未知陰陽之妙矣。夫陰陽之道,彼此相根,無陰,乃陽從何生;無陽,乃陰從何長。元參得肉桂,乃陰易生;肉桂得元參,乃陽又易長。惟陽長而後陰消,陰消於下,而火不騰於上矣。二味合用,正陰陽之妙用也。

或疑陰陽平而後無病,今用元參、肉桂,一多一少,吾恐輕重不同,陰陽不得其平也。夫陰陽之不平也,久矣。誠觀天地,無不陰多於陽,群陰之中,得一陽而安,倘陽多於陰,乃成酷烈世界矣。人一身之中,五臟六腑,無非火氣,然非水氣之溺滿,乃又成焦捁腹體矣。所以,補陰之藥不可不多,而補陽之藥不可不少。

蓋陰旺,則火旺可以制火;若陽旺,則乃火旺,必至爍水矣。用元參滋補,必宜多。肉桂益陽,必宜少。二味一多一少,似乎陰陽之不得其平,誰知陰多於陽,正陰陽兩得其平哉。

或疑元參降火,又要知母、黃柏之流亞也,先生戒知母、黃柏之不宜輕用,又勸人治浮游之火者,多用元參,何其自相皆謬乎。非謬也。元參微寒,非大寒。大寒之地,草木不生,微寒之地,草木更茂。所以棄知母、黃柏,而用元參、地骨也。況元參、地骨微寒之中,又有滋補之味,異於黃柏、知母甚遠,烏可同類而並論哉。

或疑寒涼既有損於脾胃,而微寒之藥豈無損哉。夫治病去其甚者,未可一概盡去。吾患黃柏、知母過寒涼,非盡謂寒涼之不可用也。故倘知母、黃柏尚稱其功,以示可用,豈元參、地骨微寒之藥,而反去之乎。況元參、地骨治虛火之內熱上游,實有殊功,余又何可不亟為表揚,以勸世之必用哉。

或問元參微寒,何以能瀉浮游之火耶?蓋火分虛、實,實火宜大寒之品,以降其炎騰之勢;虛火宜微寒之味,以引其歸斂之途。元參瀉中有補,治虛火實宜,浮游之火,正虛火也,故亟需之耳。或問玄參何宜於腎?曰:腎水虛,則寒而濕,宜用溫以補之。腎火虛,則熱而燥,宜用涼以補之。故玄參一味,特為腎臟君藥也。

白話文:

元參

肺火旺盛,用二錢黃芩就能清熱;心火很旺,用三錢黃連就能消除。這是因為上焦的火容易向上蔓延,也容易消除。但下焦的火,不是來自肝木,就是來自腎水。肝腎之火,都是暴烈之火,忽上忽下,飄忽不定,難以捉摸。如果不大量使用元參,就如同水不足以滅火,其焚燒之勢,難以言喻。有些人見用元參不能降火,卻不知是因為用量太少,無法滋陰生水。

總之,實火可以瀉,虛火則需補。瀉實火可以用少量的寒涼藥物,而瀉虛火則必須大量使用滋潤的藥物。元參治療腎、肝虛火,一定要多用,以穩定浮動的火勢,切忌用量少,反而加重病情。

有人疑惑,元參能退去浮動的火,火退了之後還用什麼藥?難道浮動的火不會再次浮動,還是繼續用元參?元參可以退一時之火,卻不能持久。火的特性是向上蔓延,水才能迅速制止;火的特性也是善於潛藏,水才能徹底撲滅。用元參降火,同時用肉桂安火,大量使用元參,少量使用肉桂,或者輔以純粹滋補真陰的藥物,這樣火就能得到水的制約,潛藏起來,就不會再浮動了。

有人擔心,元參與肉桂同用,寒熱是否相衝?這是不知道陰陽之妙。陰陽之道,相互依存,沒有陰,陽從何而生?沒有陽,陰從何而長?元參配合肉桂,陰容易滋生;肉桂配合元參,陽也容易生長。只有陽氣生長之後,陰氣才能消退,陰氣從下消退,火就不會向上蔓延了。這兩種藥物合用,正是陰陽之妙。

有人擔心,陰陽平衡了才無病,現在用元參、肉桂,一多一少,恐怕輕重不一,陰陽無法平衡。陰陽失衡,已經很久了。你看天地間,陰氣大多於陽氣,在眾多的陰氣中,有一點陽氣就能平衡;如果陽氣多於陰氣,就會變成一個酷熱的世界。人體內五臟六腑,充滿火氣,但如果水氣不足,就會導致身體乾燥焦灼。所以,滋陰的藥物不能少用,滋陽的藥物也不能不用。

陰氣旺盛,火氣旺盛就能制住火;如果陽氣旺盛,火氣旺盛就會燒乾水。用元參滋補,一定要多用;肉桂益陽,一定要少用。兩種藥物一多一少,好像陰陽不平衡,卻不知陰多於陽,正是陰陽平衡。

有人懷疑,元參降火,還要用到知母、黃柏之類的藥物嗎?我告誡大家不要輕易使用知母、黃柏,卻勸大家治療浮動之火要用元參,這豈不是自相矛盾嗎?並非矛盾。元參微寒,並非大寒。大寒的地方,草木不生;微寒的地方,草木更茂盛。所以捨棄知母、黃柏,而用元參、地骨皮。況且,元參、地骨皮微寒之中,又有滋補的功效,與黃柏、知母相差甚遠,怎能混為一談?

有人擔心,寒涼藥物會損傷脾胃,微寒的藥物豈能無害?治療疾病,去除其過甚之處,不能一概而論。我擔心黃柏、知母過於寒涼,並不是說寒涼藥物不能使用。如果知母、黃柏還有其功用,可以繼續使用,那麼元參、地骨皮這微寒的藥物,反而不用了嗎?況且,元參、地骨皮治療虛火內熱上炎,確實有奇效,我怎能不大力推廣,勸告世人使用呢?

有人問,元參微寒,為何能瀉浮動之火?因為火分虛實,實火宜用大寒之品,以降低其上升之勢;虛火宜用微寒之品,以引導其收斂。元參瀉中有補,治療虛火最宜,浮動之火正是虛火,所以非常需要。有人問玄參為何適合腎?因為腎水虛,則寒濕,宜用溫藥補之;腎火虛,則熱燥,宜用涼藥補之。所以玄參單味,是腎臟的要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