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新編》~ 卷之五(羽集) (13)
卷之五(羽集) (13)
1. 石膏
或問白虎湯發明真無微不晰,而石膏用之於大、小青龍湯中,尚未議及,豈白虎能殺人,而青龍否乎?曰:龍性難馴,用之不當,其殺人同於白虎。夫同一石膏也,何以分稱龍、虎,亦在人用之何如耳。用之於熱散之中,則名青龍;用之於寒散之中,則名白虎。石膏大涼,用於熱之內,則能解熱,而不畏其涼;用於寒之內,過於大涼,雖能退熱,而常生其變。似乎白虎之湯,猛於青龍也。
然而,邪在胃,非白虎不可解熱;邪未入胃而將入於胃,非青龍不可解熱也。惟是石膏得桂枝、麻黃,勢善升騰,用之青龍湯中,只可少而不可多,有異於白虎湯中,石膏可以重加也。
或問青龍湯有大、小之名,分在石膏之多寡乎?曰:石膏不可多用,不獨小青龍湯也。小青龍之別於大青龍者,以方中用芍藥也。龍性雖難馴,得芍藥之酸收,則石膏不能升騰矣,蓋芍藥所以制石膏也。譬如小龍初長頭角,惟恐傷人,畏首畏尾,故以小名之。世人但知石膏之猛,誰知加入芍藥,則石膏正無足忌乎。
惟小青龍之用石膏,不得其宜,亦有禍害,但不若大青龍無制之橫耳。
又問大青龍既然過橫,何不加入芍藥乎?曰:此又不可也。邪在榮衛之間,將趨入於陽明,非大青龍之急用,斷不能行雨以散熱。若加入芍藥之酸收,則風雲不能際會,未免收斂有餘,而優渥不足。此仲景夫子特製大青龍湯,雨以沛之,毋單尚涼風之習習也。
白話文:
有人問:白虎湯的藥方已詳盡無遺,但石膏在大小青龍湯中的運用卻未提及,難道白虎湯能致人死命,而青龍湯卻不會嗎?
回答說:龍性難駕馭,用得不當,致死之效與白虎湯無異。同樣是石膏,為何在青龍、白虎湯中名稱不同?關鍵在於用藥者的判斷。用於熱邪已散的狀況,則稱為青龍湯;用於寒邪已散的狀況,則稱為白虎湯。石膏性寒,用於內熱,則能解熱,且不怕其寒性;但用於內寒,其寒性過於強烈,雖然能退熱,卻常會產生不良反應。看起來白虎湯比青龍湯猛烈。
然而,邪氣在胃中,非白虎湯不可解熱;邪氣尚未入胃,但將要入胃時,非青龍湯不可解熱。只是石膏配伍桂枝、麻黃,容易向上升騰,因此用於青龍湯中,只能用量少,不能用量多,這與白虎湯中石膏可以大量使用不同。
有人問:青龍湯有大、小之分,是根據石膏用量多少來區分的嗎?
回答說:石膏不可多用,這不僅僅是小青龍湯的原則。小青龍湯與大青龍湯的區別,在於小青龍湯中使用了芍藥。雖然龍性難馴,但有了芍藥的收斂作用,石膏就不會過度升騰了,芍藥正是用來制約石膏的。譬如小龍剛長出角,生怕傷人,畏畏縮縮的,所以稱為小青龍湯。世人只知道石膏藥性猛烈,卻不知道加入芍藥後,石膏就沒有什麼可擔心的了。
不過,小青龍湯中使用石膏若不當,也會有危害,只是不如大青龍湯那樣沒有制約的猛烈。
又問:既然大青龍湯過於猛烈,為何不加入芍藥?
回答說:這也不行。邪氣在榮衛之間,將要侵入陽明經,非大青龍湯的迅速作用不可,才能像下雨一樣迅速散熱。如果加入芍藥的收斂作用,則風雲就不能交會,收斂過度,反而滋養不足。這是張仲景特地制定大青龍湯的用意,用它來像大雨一樣沛然瀉熱,而不是單純依靠涼風緩緩吹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