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新編》~ 卷之五(羽集) (9)
卷之五(羽集) (9)
1. 陽起石
陽起石最難得真,必得真者,依法配合方驗,非雲母石之根也。明透者佳。味甘,氣平,有毒。入命門。治腎氣乏絕,陰痿不舉,破血瘕積凝腹痛,去陰囊濕癢,驅子宮冷寒。此物雖溫補命門,而制之不得法,反能動燥,受害無窮。金石之藥,所以不及草木之味。然亦有時不可不服金石藥者,乃陰寒無火之人,又加天厭之客也。
天厭之客,為天所厭絕。吾人行醫,必欲使其陽道修偉,不幾受逆天之愆乎。不知醫道之大,實能參贊天地之窮。苟人心悔悟,上至格天,而竟無法以挽回,使其天厭終身,後嗣絕滅,亦失愛育之至仁也。故吾注《本草》,不得不闡發陽起石之奇,蓋此物制之得宜,實可使天厭者重新再造,非草木之藥可比也。
其法用陽起石一兩,先用驢鞭肉汁煮三炷香取起,白炭火燒紅,即於驢鞭汁淬之七次,而陽起石可用矣。同驢肉汁入於人參、耆、朮、茯神、菟絲、龍骨、熟地、枸杞、山茱萸、杜仲、破故紙之中,自然重新長肉,改換筋膜,內陽既興,外陽亦出,必非從前細小之勢矣。倘舍驢鞭之汁煅煉陽起石,雖亦能取效,只可興平常之陽,不能興天厭之陽也,且口乾舌燥,亦所不免,非瘡瘍生,即消渴患矣。
([批]遠公存心慈憫,且欲參贊化育,發明陽起石之奇,竟至改造天厭,再生子嗣,不顧及天譴乎。然而,天心隨人心為轉移,人心善,則天亦隨人心而變化,但人宜善承之,毋負遠公好善之懷也。)
或問陽起石,但知其興陽,未聞其能改造天厭,先生之論自應奇絕,但未知曾有驗之否?曰:天有缺陷,煉石可以補天,豈人有缺陷,煉石獨不可以補人乎。其有驗有不驗者,因人有善不善也。陽起石之能改造天厭,又何必過疑哉。
或問先生傷人死於貪生,戒丹砂之不可輕用,何於陽起石而表揚其奇,似乎有導淫之失矣。曰:吾尚論《本草》,功過不掩。丹砂實有過,予不敢隱。陽起石實有功,予亦不敢沒。至人之生死,人自取之,於余何譏焉。
白話文:
陽起石這種藥材很難找到真正的,必須是真正的陽起石,才能按照方法配藥使用,它不是雲母石的根部。外觀呈現透明的最好。味道甘甜,性質平和,但有毒性。主要作用於命門穴(位於腰部後方的穴位)。可以治療腎氣衰竭、男性陽痿不舉、破除腹部血塊腫塊、去除陰囊濕疹搔癢,以及驅除子宮寒冷。這種藥材雖然能溫補命門,但是如果炮製方法不當,反而會引發燥熱,造成無窮的傷害。金石類藥物的效果比不上草木類藥物,但是有時候對於那些陰寒體質、體內沒有火氣的人,加上是天厭之人(指被上天厭棄、難以生育的人),就不得不使用金石類藥物了。
所謂「天厭之客」是指被上天厭棄、難以生育的人。我們行醫,如果想要讓男性的性功能強盛,不是有違天意的過錯嗎?其實不然,醫道的偉大之處,在於它能參與天地之間的運化。如果人們能夠真心悔改,上天也能夠感動,如果完全沒有辦法挽回,讓那些被天厭棄的人終身不能生育,甚至斷絕後代,也失去了愛護生命的仁慈之心。所以我在註解《本草》時,不得不闡述陽起石的奇特之處,因為這種藥材只要炮製得當,確實可以讓被天厭棄的人重新恢復生育能力,這是草木藥物所無法比擬的。
炮製的方法是:取一兩陽起石,先用驢鞭的肉汁煮透,大約煮完三炷香的時間後取出,再用白炭火燒紅,然後立刻放入驢鞭肉汁中淬火七次,這樣陽起石就可以使用了。將炮製好的陽起石,和驢肉汁一起加入人參、黃耆、白朮、茯神、菟絲子、龍骨、熟地黃、枸杞子、山茱萸、杜仲、補骨脂等藥材中,自然能夠重新生長肌肉,改變筋膜,體內的陽氣興盛,體外的性功能也會恢復,絕非從前那種細弱無力的樣子。如果不用驢鞭汁來煅燒陽起石,雖然也能發揮一些作用,但只能興盛普通的陽氣,不能興盛被天厭棄之人的陽氣,而且還會導致口乾舌燥,不是長瘡,就是得消渴病。
(批註:遠公(指作者)的心地慈悲,而且想要參與天地化育的運行,發明陽起石的奇效,甚至能改造被天厭棄的人,讓他們再生育後代,難道不怕受到上天的譴責嗎?然而,天意是隨著人心變化的,人心向善,天意也會隨之轉變,但是人們應該好好把握機會,不要辜負遠公行善的心意。)
有人問,陽起石大家只知道它能興陽,從沒聽說過能改造天厭之人,先生的論點實在驚奇,但不知道有沒有實際驗證過?我回答說:天都有缺陷,煉製石頭可以補天,難道人有缺陷,煉製石頭就不能補人嗎?至於有的驗證有效,有的沒效,是因為人的善惡不同。陽起石能夠改造天厭之人,又何必過度懷疑呢?
又有人問,先生曾經說過人因為貪生而死,告誡人們不要隨便服用丹砂(一種中藥),為什麼現在又要表揚陽起石的奇效,似乎有引導人們沉溺於淫慾的過失呢?我回答說:我評論《本草》,是功過分明,丹砂確實有過錯,我不敢隱瞞。陽起石確實有功勞,我也不敢埋沒。至於人的生死,是自己造成的,與我又有什麼關係呢?
2. 禹餘糧
禹餘糧,味甘,氣寒,無毒。入脾、胃、大腸。療血閉瘕症,止赤白漏下,除寒熱煩滿、咳逆邪傷。經曰:重可去怯。禹餘糧之重,正鎮固之劑,可用之止滑也。但只可暫用以固脫,不可久服以延年。《本經》言耐老輕身,予不敢信。
或問禹餘糧,傳大禹治水之時,棄糧于山中,乃成此物,故凶荒之時,可掘而服食以救飢,果有之乎?曰:此好事者之言也。禹餘糧乃山中之土,異於凡土則有之,豈能療飢以活命。夫饑饉之民,腸胃未有不虛弱者也。用禹餘糧之重物以充飢,非充飢也。正所以速之死耳。呂仙曰:遠公注《本草》,憫禹餘糧之不可救荒,請命於我。
我嘉遠公善心之無窮也,傳一法以救飢。遇凶荒之年,朝東方日出時,心中註定於太陽,不必朝對太陽也,用口開吸太陽之氣,自覺為我吞入,嚥下腹中一口,口中漱津一口,咽送腹中,如此七次,不必再咽。但飲滾水、食青草,再不死矣。此救飢之妙法也,特志之。
白話文:
禹餘糧,味道甘甜,性質寒涼,沒有毒性。它主要作用於脾、胃、大腸。可以治療婦女因血瘀造成的閉經、腹部腫塊等症狀,也能止住婦女的赤白帶下,還能解除因寒熱引起的煩躁、胸悶、咳嗽、氣逆等病症。《黃帝內經》說:藥物沉重的特性可以去除虛怯的病症。禹餘糧的沉重特性,正是可以鎮定固澀的藥物,可以用來止瀉。但它只能暫時用來鞏固脫落的情況,不可以長期服用以求延年益壽。《神農本草經》說它能使人耐老、身體輕盈,我不敢相信。
有人問,禹餘糧,傳說是夏禹治水時,把糧食丟在山中形成的,所以在饑荒的時候,可以挖掘來吃以救命,真的有這種事嗎?我說:這只是好事者的說法罷了。禹餘糧是山中的土壤,它和一般的土壤不同是有的,但怎麼可能用來果腹活命呢?饑荒的人民,腸胃沒有不虛弱的。用禹餘糧這種沉重的東西來充飢,不是充飢,而是加速他們的死亡而已。呂洞賓仙人說:慧遠法師註解《本草》時,憐憫禹餘糧不能用來救濟饑荒,所以向我請教。
我讚賞慧遠法師的善心無窮,於是傳授一個救濟饑荒的方法。遇到饑荒的年份,在每天早上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心中專注於太陽(不必真的面對太陽),用嘴巴吸入太陽的氣,感覺好像吞入腹中,再把口中的津液漱口一次,吞下,這樣重複七次,之後就不用再吞。之後只要飲用滾燙的開水、吃青草,就不會再死了。這是救濟饑荒的絕妙方法,特此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