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本草新編》~ 卷之三(角集) (2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角集) (22)

1. 仙茅

仙茅,味辛,氣溫,有毒。入腎。治心腹冷氣,療腰膝攣痹,不能行走,男子虛損勞傷,老人失溺,無子,益肌膚,明耳目,助陽道,長精神,久服通神強記。中仙茅毒者,含大黃一片即解,不須多用大黃也。此種藥近人最喜用之,以《本草》載其能助陽也。然全然不能興陽。

蓋仙茅氣溫,而又入腎,且能去陰寒之氣,以止老人之失溺,苟非助陽,焉能如此。而子獨謂全不興陽者,以仙茅之性,與附子、肉桂迥異。仙茅雖溫,而無發揚之氣,長於閉精,而短於動火。閉精,則精不易泄,止溺,則氣不外走,無子者自然有子,非因其興陽善戰,而始能種玉也。子辨明其故,使世之欲閉其精者,用之以固守其精。

而元陽衰憊,痿弱而不舉者,不可惑於助陽之說,錯用仙茅,歸咎於藥之不靈也。

或問仙茅閉精,而不能興陽,其說甚創,然子論之甚辨,豈亦有試之而云然乎?曰:餘論其性耳,何試為然,而余亦曾自試之矣。予平日之陽,亦未甚衰也,服仙茅半年,全然如故。余不得其意,後遇岐天師之指示,而始爽然自失也。仙茅閉精,而不興陽,實身試而有驗,乃閱歷之語,非猜度之辭也。

白話文:

仙茅,味道辛辣,性質溫熱,有毒性。主要作用於腎臟。可以用來治療胸腹部的寒冷氣滯、腰腿的攣縮麻痺、不能行走,以及男子因虛損導致的勞傷、老人尿失禁、不孕,還可以使肌肉飽滿、耳聰目明,幫助陽氣、使精神飽滿。長期服用可以使人精神通達、記憶力增強。如果中了仙茅的毒,含一片大黃就能解毒,不需要多用大黃。這種藥現在很多人喜歡用,因為《本草》記載它能幫助陽氣。然而,它實際上完全不能使陽氣興盛。

因為仙茅性質溫熱,而且作用於腎臟,又能去除陰寒之氣,所以可以用來治療老人尿失禁。如果不是幫助陽氣,怎麼能達到這種效果呢?你卻說它完全不能興盛陽氣,是因為仙茅的性質與附子、肉桂截然不同。仙茅雖然溫熱,但沒有發散陽氣的作用,它擅長於封藏精氣,而不擅長於激發慾火。封藏精氣,那麼精液就不容易洩出;止住小便,那麼氣就不會向外散失。沒有生育能力的人自然就會有孩子,這並不是因為它能興盛陽氣、善於交合,才能使人懷孕的。我說明了其中的道理,是想讓那些想要封藏精氣的人,用它來固守精氣。

而那些元陽衰弱、陽痿不舉的人,不要被它能幫助陽氣的說法所迷惑,錯誤地使用仙茅,反而責怪藥物沒有效果。

有人問,仙茅能封藏精氣,卻不能使陽氣興盛,這種說法很新穎,但是你分析得非常透徹,難道也是親身試驗過才這麼說的嗎?我回答說:我只是根據它的藥性來推論的,何必親自試驗?而且我也曾經親身試驗過。我平時的陽氣也並不衰弱,服用了仙茅半年,完全沒有變化。我不明所以,後來遇到岐天師的指點,才恍然大悟。仙茅封藏精氣,卻不能使陽氣興盛,這是我親身試驗過的結果,是實際經驗的總結,不是隨便猜測的。

2. 附子

附子,味辛,氣溫、大熱,浮也,陽中之陽,有大毒。大者為天雄,小者為川烏。天雄過熱,不可用;川烏熱太劣,不若附子之適於用也。製法:每個用甘草五錢,煮水一碗,將附子泡透,不必去皮臍尖子,正要全用為佳。取甘草至仁,以制不仁也。無經不達,走而不守,但可為臣使,佐群藥通行諸經,以斬關奪門,而不可恃之安撫鎮靜也。

去四肢闕逆,祛五臟陰寒,暖腳膝而健筋骨,溫脾胃而通腰腎,真奪命之靈丹,回春之仙藥也。用之當,則立刻重生;用之不當,則片時可死。畏之而不敢用,因循觀望,必有失救之悲;輕之而敢於用,孟浪狂妄,又有誤殺之嘆。要在人辨寒熱陰陽,而慎用之也。夫附子,陽藥也,以陽治陰,最為相宜,以陽治陽,自然相惡。

陽主熱,而陰主寒,有如冰炭,何至錯誤。惟陽似陰,而陰似陽,以假亂真,往往殺人,慘於刀刀也。我今辨陰陽寒熱之殊,使用附子者盡生人,而不再誤殺人也。陰熱之症,乃腎水之耗,而腎守之火不能下安於腎宮,上衝於咽喉口齒之間,其舌必滑者也。論理大補其真陰之水,水旺而火又不歸。

然而,徒補其水,火雖少衰,終不能一時驟降,少用附子,同肉桂入於六味地黃湯中,大劑冷服,下喉而火即消,歸下腎內,上焦之熱,盡化為清涼矣,此用附子以治陰熱之秘法也,陽熱之症,乃心火之盛,移於其熱胃中,發狂而大叫,或失神而譫語,手足反現冰冷,而胸前膈上多有發斑者,必大渴呼水,而舌苔或紅、或黃、或灰黑,必燥而峭,開裂成綾者也。論理不必從治,竟用三黃石膏直治其火,火瀉而腎水不幹,可免亡陽禍。

然火過於旺盛,用大寒之藥,恐致格拒,尚不入加附子一片,重一分,入於三黃石膏湯中,以火從火,引苦寒之藥下行,而不相背,熱性過而寒性發,自能瀉火邪於頃刻矣,此用附子以治陽熱之秘法也。陰寒之病,乃寒邪直中於腎經,此傷寒之卒病也。

腎受寒邪,命門之火自不能藏,欲遁出於軀殼之外,而寒乘勝追逐,犯於脾則腹痛,犯於肝乃脅痛,犯於心則心痛,或手足青者有之,或筋骨拘攣者有之,或嘔或吐,或瀉或利,甚則身青袋縮,死生懸於反掌,真危急存亡之秋也。

探其舌必滑,急用附子二三錢、人參五六錢或一二兩、白朮一二兩、乾薑二錢,同煎服之,下喉而陽回寒散矣,此陰寒用附子之法有如此,陽寒之病,平素傷其脾胃之氣,不能榮衛於一身,以致風寒但犯,發熱惡寒,喜臥而不喜語言,喜靜而不喜紛擾,與之飲食,又能知味,身雖熱,而神思甚清,脈必細微,氣必甚怯,此陽氣不足,而邪乃中之也,其舌雖干而必滑,急用理中湯加附子一錢治之,正氣足而邪自散矣。甘溫除大熱,非此之謂歟。

白話文:

附子味辛,性溫熱,屬陽中之陽,有大毒。大附子稱為天雄,小附子稱為川烏。天雄藥性過於燥熱,不可使用;川烏的熱性又不及附子,不如附子適合入藥。炮製方法:每枚附子用甘草五錢,加水一碗煎煮,將附子泡透,不必去除外皮、臍和尖端,最好完整使用。用甘草來炮製附子,使之減毒。附子藥性走而不守,能通行全身經絡,可作輔藥,幫助其他藥物通行全身,如同破門而入,但不可單獨使用來安撫鎮靜。

附子能治療四肢厥逆,去除五臟陰寒,溫暖腳膝,強健筋骨,溫補脾胃,通利腰腎,是真正的救命靈丹妙藥。使用得當,則能起死回生;使用不當,則可能瞬間致死。畏懼而不敢使用,猶豫觀望,必定錯失救治良機;輕忽而濫用,魯莽妄為,又可能造成誤殺。必須正確辨別寒熱陰陽,謹慎使用。附子是陽性藥物,用陽性藥物治療陰性病症最為適宜,用陽性藥物治療陽性病症則會互相排斥。

陽主熱,陰主寒,如同冰炭,怎麼會搞錯?只是有時陽氣虛弱而似陰,陰氣盛而似陽,以假亂真,往往造成誤殺,其慘烈程度遠甚於刀割。如今我已能辨別陰陽寒熱的不同,使用附子者皆能痊癒,不再誤殺性命。陰熱症是腎水虧耗,腎臟的真火不能下行歸位於腎宮,而上衝咽喉口齒之間,舌苔必定光滑。理論上應大補腎陰之水,水盛則火自歸位。

然而,單純補益腎水,雖然火氣能略微減弱,卻不能立即迅速下降,可以少量使用附子與肉桂,加入六味地黃湯中,大量服用,藥液下嚥,火氣即可消除,歸於腎臟,上焦的熱氣也會轉化為清涼。這是用附子治療陰熱症的秘方。陽熱症是心火旺盛,熱邪移至胃中,患者會發狂大叫,或神志不清,胡言亂語,手足反而冰冷,胸前膈上常出現斑點,必定口渴難耐,舌苔或紅、或黃、或灰黑,乾燥粗糙,甚至裂成紋路。理論上不應從治其本,而應直接用三黃石膏清瀉心火,心火消退,腎水不傷,即可避免危及生命。

但是,如果心火過於旺盛,使用大寒藥物恐怕會產生抗拒,不妨加入一片,甚至一分重的附子到三黃石膏湯中,以火引火,引導苦寒藥物下行,而不致互相抵觸,熱性過盛之後,寒性發揮作用,就能迅速瀉去火邪。這是用附子治療陽熱症的秘方。陰寒病症,是寒邪直接侵犯腎經,屬於傷寒急症。腎臟受寒邪侵襲,命門之火無法固守,想要逃離軀體,而寒邪乘勢追擊,犯脾則腹痛,犯肝則脅痛,犯心則心痛,有的手足青紫,有的筋骨拘攣,有的嘔吐,有的泄瀉,嚴重者則面色青紫,身體蜷縮,生死攸關,情況危急。

觀察其舌苔必定光滑,應立即使用附子二三錢、人參五六錢或一二兩、白朮一二兩、乾薑二錢,一起煎服,藥液下嚥,陽氣回歸,寒邪消散。這是治療陰寒症使用附子的方法。陽虛寒症,平時脾胃之氣受損,不能溫養全身,導致風寒入侵,發熱惡寒,喜歡臥床休息,不愛說話,喜歡安靜,不喜歡喧鬧,能分辨食物的味道,身體雖熱,但神志清醒,脈搏細微,氣息虛弱,這是陽氣不足,而邪氣侵犯的表現,舌苔雖然乾燥,但必定光滑,應立即服用理中湯加附子一錢治療,正氣充足,邪氣自然消散。甘溫藥物能去除大熱,正應驗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