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越峰

《疑難急症簡方》~ 卷二 (25)

回本書目錄

卷二 (25)

1.

牙痛(余晟記說),附子搗爛貼足心。

又方(章墨舫說),輕粉研,填合谷穴。(在手拇指食指之背又里些,屬陽明大腸經。)將艾灸三五壯,即愈。

火牙疼(《醫學》),巴豆(一粒,去皮殼),搗爛,燈花紙包,左邊牙疼塞左耳,右邊塞右耳。

風牙蟲牙攻蛀疼痛,動搖連頰,浮腫(《醫級》),川椒(炒出汗),蜂房(炙,等分),為末,每用二錢煎,溫漱即愈。

牙蟲痛(又),韭菜子(五錢),煎漱之,蟲自出。

牙痛神效漱方(陳儀臣),一撮花椒水一鍾,細辛白芷與防風,濃煎漱齒三更後,不怕牙疼風火蟲。

一切牙痛(《醫級》),蟾酥(少許),巴豆(一粒,去油),杏仁(一粒,去皮炒焦),共研如泥,綿裹如粟米大,若蛀牙塞入蛀孔,風牙寒牙貼之,吐涎即愈。

牙痛(道法統宗淨明堂),五靈脂(一兩),川椒(五錢),共末,擦患處。

齒痛血出或癢痛(倪賢宗),骨碎補(二兩),銅刀銼,炒焦研末,擦牙良久,吐咽俱可。劉松石云:能固牙益髓,並去骨毒,經驗。

牙齦腫痛臭爛(《證治》),老芥菜梗燒炭研敷。

牙齦腫勢欲成癰者(《醫級》),葡萄乾(去核),焰硝填滿,煅後放地出火氣,研末擦,涎出任吐,愈。

齒癰(丁氏),牙齦胬肉漸長,朴硝末敷。

盤根牙癰(又),破爛至牙骨脫落,白礬(生六錢,熟三錢),天雄黃(一錢),共研摻綿紙上,捲成紙捻,塞牙邊。久塞可保余牙,飲食時,去藥捻,日換數次。

牙蜒蚰火(樊氏),牙齦一時腐爛,牙歪將落,飲食難吞,可用生桐油刷患處,吐涎即愈。

無病忽然齒長(《玉曆》),名曰髓溢,白朮煎湯,漱口愈。

老年免落牙(丁氏),凡人將老,初落一牙,取瓦上焙枯研細,敷滿口牙上半日,再行吞下,可保余牙,永不脫落。

離骨丹取牙(丁氏),白馬尿浸茄根三日,炒為末,點牙即落,勿近好牙。

睡臥咬牙(又),取所臥席下灰塵(一捻)入口中,勿令本人知,即愈。

牙關緊閉(又),鹽梅擦牙上,涎出即開,若因中風,白礬、鹽(各半)研,擦牙即開。

白話文:

【牙】

牙痛的部分,根據餘晟記的記載,可以將附子搗碎後貼在腳底心。

另一個方法是章墨舫提供的,將輕粉研磨後塗抹在合谷穴(位於拇指和食指背面稍內側,屬於陽明大腸經)。然後使用艾草灸三到五次,牙痛就會緩解。

對於火牙痛,根據《醫學》的記載,可以拿一粒去掉皮殼的巴豆搗碎,用燈花紙包好,如果左邊的牙痛就塞進左耳,右邊牙痛就塞進右耳。

對於風牙和蟲蛀牙造成的疼痛,甚至影響到臉頰和造成浮腫,《醫級》建議,可以將等量的炒出汗的川椒和炙過的蜂房磨成粉末,每次取二錢煎煮,溫熱漱口即可緩解。

對於牙蟲引起的疼痛,可以將五錢的韭菜籽煎煮後漱口,牙蟲會自動排出。

陳儀臣提供了一個非常有效的漱口方,取花椒、細辛、白芷和防風,濃煎後在半夜三更後漱口,可以有效防止牙痛、風火蟲。

對於各種牙痛,《醫級》建議可以用少量的蟾酥、去掉油的巴豆和去皮炒焦的杏仁,混合研磨成泥狀,用綿布包裹成粟米大小,如果是蛀牙,可以直接塞入蛀洞,如果是風牙或寒牙,可以貼在患處,吐出唾液後即可緩解。

對於牙痛,道法統宗淨明堂建議,可以將五靈脂和川椒一起磨成粉末,塗抹在患處。

對於牙齒疼痛出血或是瘙癢疼痛,倪賢宗建議,可以將骨碎補銼碎,炒焦後研磨成粉末,塗抹在牙齒上一段時間,不管是吐掉還是吞下都可以。劉松石表示,這個方法可以固齒增強骨髓,同時去除骨毒,效果顯著。

對於牙齦腫痛並且有臭味腐爛的情況,《證治》建議,可以將老芥菜梗燒成炭後研磨成粉末,敷在患處。

對於牙齦腫脹可能形成膿包的情況,《醫級》建議,可以將葡萄乾去核,填充焰硝,煅燒後放置於地面讓火氣散去,然後研磨成粉末塗抹在患處,將口水吐出,即可緩解。

對於牙齦長出胬肉的情況,丁氏建議,可以將朴硝粉末敷在患處。

對於牙齦嚴重腐爛導致牙骨脫落的情況,可以將六錢生白礬和三錢熟白礬,以及一錢天雄黃混合研磨,撒在綿紙上捲成紙捻,塞在牙邊。長期使用可以保護其他牙齒,在進食時取下藥捻,每天換幾次。

對於牙齦突然腐爛,牙齒歪斜且難以進食的情況,樊氏建議,可以用生桐油刷在患處,吐出口水後即可緩解。

對於牙齒無故變長的情況,《玉曆》稱之為髓溢,可以用白朮煎湯漱口緩解。

對於老年人開始掉牙的情況,丁氏建議,當第一顆牙齒掉落時,可以將瓦片上的灰塵烘烤乾燥後研磨成細粉,敷在所有牙齒上半天,然後吞下,可以保護其他牙齒,避免脫落。

對於拔牙,丁氏提供了離骨丹,將白馬尿浸泡茄子根三天,炒成粉末後塗抹在牙齒上,牙齒就會自然掉落,但要避免塗抹在健康的牙齒上。

對於晚上磨牙的情況,可以在患者不知情的情況下,將臥席下的灰塵放入患者口中,即可緩解。

對於牙關緊閉的情況,可以用鹽梅擦拭牙齒,等到口水流出後牙關就會打開。如果是由中風引起的,可以將等量的白礬和鹽研磨後擦拭牙齒,也能打開牙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