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惠民和劑局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卷之九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 (1)

1. 膠艾湯

治勞傷血氣,衝任虛損,月水過多,淋瀝漏下,連日不斷,臍腹疼痛,及妊娠將攝失宜,胎動不安,腹痛下墜。或勞傷胞絡,胞阻漏血,腰痛悶亂,或因損動,胎上搶心,奔沖短氣,及因產乳,衝任氣虛,不能約制,經血淋瀝不斷,延引日月,漸成羸瘦。

阿膠(碎,炒燥),芎藭,甘草(炙,各二兩),當歸,艾葉(微炒,各三兩),白芍藥,熟乾地黃(各四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酒六分,煎至八分,濾去渣,稍熱服,空心,食前,日三服。甚者連夜並服。

白話文:

膠艾湯主治因勞累導致的血氣虧損、衝任二脈虛弱,出現月經量過多、尿頻尿急、白帶異常等症狀,且持續時間長,伴隨臍腹疼痛;也適用於妊娠期胎兒不穩、胎動不安、腹痛下墜;或因勞累損傷胞絡,導致胞宮阻滯、出血、腰痛等症狀;或因外力衝擊,導致胎兒上衝,心慌氣短;以及產後因衝任氣虛,無法約束經血,導致經血淋漓不止,日久體虛消瘦。

藥方組成:阿膠(打碎,炒至乾燥)、川芎、炙甘草(各二兩)、當歸、炒艾葉(各三兩)、白芍藥、熟地黃(各四兩)。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三錢(約9克),用水一盞(約200毫升),酒六分(約120毫升)煎煮至八分(約160毫升),過濾去藥渣,溫服,空腹,飯前服用,每日三次。病情嚴重者可夜間也服用。

2. 保生丸

養胎益血,安和子臟。治妊娠將理失宜,或因勞役,胎動不安,腰腹痛重,胞阻漏胎,惡露時下,子臟挾疾,久不成胎;或受妊不能固養,痿燥不長,過年不產,日月雖滿,轉動不力;或致損墮,及臨產節適乖宜,驚動太早,產時未至,惡露先下,胎胞枯燥,致令難產;或橫或逆,痛極悶亂,連日不產,子死腹中,腹上冰冷,口唇青黑,吐出冷沫。

新產惡血上衝,暈悶不省,喘促出汗,及瘀血未盡,臍腹㽲痛,寒熱往來;或因產勞損,虛羸未復,面黃肌瘦,心忪盜汗,飲食不進,漸成蓐勞。入月常服,壯氣養胎,正順產理,潤胎易產。產後常服,滋養血氣,和調陰陽,密腠理,實腑臟,治風虛,除痼冷。

大麻仁(去皮,一兩半),貝母,黃芩,大豆黃卷,粳米,甘草(微炙赤),乾薑(炮),肉桂(去粗皮),石斛(去根),石膏(細研,各一兩),當歸(去蘆,炒,半兩),秦椒(微炒出汗,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並用溫酒或棗湯化下,嚼亦得,空心,食前服。

白話文:

保生丸

此藥能滋養胎兒、益氣補血,使子宮平和安穩。主治妊娠期間調理不當,或因勞累,導致胎兒不安、腰腹部疼痛劇烈、胎盤阻滯導致胎兒流產、惡露不斷、子宮疾患、久不受孕;或懷孕後難以保胎,胎兒發育不良、萎縮乾燥、懷孕超過一年仍未生產、即使懷孕時間足月,生產仍困難;或導致胎兒流產、臨產時情況不適宜,受到驚嚇過早分娩,生產時間未到惡露卻先排出,胎盤乾燥,導致難產;或胎兒橫位、胎位不正,疼痛難忍、精神恍惚,連日不能生產,胎兒死在腹中,腹部冰冷,口唇青黑,吐出冷水樣的泡沫。

產後惡血上涌,頭暈昏迷,呼吸急促出汗,以及瘀血未淨,臍腹絞痛,寒熱交替;或因生產勞累損傷身體,體虛未恢復,面色萎黃消瘦,心慌盜汗,食慾不振,逐漸形成產後病。每月經期服用,能壯氣養胎,使生產順利,潤滑胎兒,易於生產。產後常服,能滋養血氣,調和陰陽,使肌膚緻密,臟腑充實,治療風虛,去除寒邪。

藥材組成:大麻仁(去皮,一兩半)、貝母、黃芩、大豆黃卷、粳米、甘草(微炙至赤色)、乾薑(炮製)、肉桂(去粗皮)、石斛(去根)、石膏(研磨細粉,各一兩)、當歸(去蘆頭,炒制,半兩)、秦椒(微炒至出汗,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蜂蜜調和製成彈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用溫酒或紅棗湯送服,也可直接嚼服,空腹,飯前服用。

3. 榆白皮散

滑胎易產。治妊娠曾因漏胎去血,或臨產驚動太早,產時未至,穢露先下,致使胎胞乾燥,臨產艱難,並宜服之。

冬葵子,榆白皮,瞿麥(各一兩),木通(半兩),大麻仁(去殼),牛膝(去苗,酒浸,焙,各三分)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渣,溫服,不拘時。

白話文:

榆白皮散

此方用於治療容易流產及生產困難。適用於懷孕期間曾發生過流產出血,或臨產時受到驚嚇導致生產過早,生產時間未到,卻出現陰道分泌物提前排出,造成胎膜乾燥,導致生產困難的患者。

藥方組成:冬葵子、榆白皮、瞿麥各一兩,木通半兩,去殼大麻仁、去苗並以酒浸後烘乾的牛膝各三分。

使用方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盞半水煎煮至八分,去渣後溫服,不限時間。

4. 當歸丸

治產後虛羸,及傷血過多,虛竭少氣,臍腹拘急,痛引腰背,面白脫色,嗜臥不眠,唇口乾燥,心忪煩倦,手足寒熱,頭重目眩,不思飲食;或勞傷衝任,內積風冷,崩中漏下,淋瀝不斷,及月水將行,腰腿重疼,臍腹急痛。及治男子、婦人從高墜下,內有瘀血、吐血,下血等病。

真蒲黃(炒,三分半),熟乾地黃(十兩),阿膠(搗碎,炒燥),當歸(去蘆,微炒),續斷乾薑(炮),甘草(微炙赤),芎藭(各四兩),附子(炮,去皮、臍),白芷,白朮,吳茱萸(湯洗七次,微炒,各三兩),肉桂(去皮),白芍藥(各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以溫酒下,漸加至五十丸。

白話文:

當歸丸

此方治療產後體虛羸弱,以及失血過多導致虛弱無力、氣短,腹部拘緊疼痛牽扯到腰背,面色蒼白,嗜睡難眠,口唇乾燥,心慌煩躁,手腳忽冷忽熱,頭昏眼花,食慾不振等症狀;或因勞累損傷衝任二脈,體內積聚風寒,導致崩漏不止,小便淋漓不斷,月經將至時腰腿疼痛加劇,腹部劇痛等症狀。也可用於治療男女因墜落受傷,體內瘀血,吐血、便血等症。

藥材包括:炮製過的蒲黃(三分半)、熟地黃(十兩)、炒乾的阿膠(搗碎)、微炒過的當歸(去蘆頭)、炮製過的續斷和乾薑、微炙過的甘草、川芎(各四兩)、炮製後去皮、臍的附子、白芷、白朮、湯洗七次後微炒的吳茱萸(各三兩)、去皮的肉桂、白芍藥(各二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煉好的蜂蜜調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十丸,飯前用溫酒送服,逐漸增加劑量至每次五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