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諸證方論》~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症方論 (1)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症方論 (1)
1. 治大小便不通方
方用:
油頭髮燒灰研末,用三指一捻,入半樽熱水中。飲之立通。
又一方用:
蜜(一盅),皮硝(一盅,兩),大黃(一錢),黃酒(一盅)
煎至一處,溫服甚效。此一方最簡。
白話文:
【治療大小便不順暢的處方】
第一個方法: 取一些油性的頭髮燒成灰,然後磨成細末,用量大概是三根手指一撮的量,將它加入到半杯熱水中。喝下去後馬上就能排便排尿。
另一個方法: 所需材料有蜂蜜一杯、皮硝一杯(約兩兩)、大黃一錢、黃酒一杯。將這些材料一起煎煮,等到煮好後溫熱時服用,效果非常顯著。這個方法是最簡單的。
2. 火邪內傷辨
此辨痢症之血色也。如火邪之血,色必鮮紅,脈必洪緩,口必渴而飲冷水,小便必澀而赤濁。內傷之血,色不鮮而暗紫,或微紅淡白,脈必細而遲,或浮澀而空,口不渴,即渴而喜飲熱湯,小便不赤不澀,即赤而不熱不渴(濁),此訣也。
後又附記「治痢神方」:
罌粟殼(七顆),陳桔皮(七片),烏梅(七個)
皆如常法,而甘草(七寸,炙其半),生,姜(七片,煨其半)
黑豆(四十九粒,炒其半)用井水一大碗,加小罐內,文武火熟煮而飲,一服痛止,再服脫然。
白話文:
這是在判斷痢疾出血的顏色。如果是火邪導致的出血,血色會非常鮮紅,脈搏會顯得洪大且緩慢,患者一定會口渴想喝冷水,小便也會呈現澀感且赤黃混濁。但若是內傷導致的出血,血色不會那麼鮮艷而是偏暗紫,或者微紅淡白,脈搏則會細弱且遲緩,或浮澀無力,患者通常不會感到口渴,即使口渴也會偏好熱湯,小便不會赤黃且沒有澀感,即使有赤黃現象,但不會伴隨熱感和口渴,這就是判斷的訣竅。
接著附錄了一個治療痢疾的神奇處方:
所需材料為罌粟殼七顆、陳皮七片、烏梅七個,
依常規處理,加上甘草七寸,其中一半要經過炙烤,薑七片,其中一半也要經過煨烤,
黑豆四十九粒,其中一半需經過炒製,使用一大碗井水,放入小罐中,以文武火煮至熟透後飲用,服用一次疼痛即可緩解,再次服用則可完全恢復。
3. 治瀉奇方
有一日瀉五、六十行者,傾腸而出,完穀不化,糞門腫痛,如火之熱,苟無以救之,必致立亡,〔方〕宜截瀉湯:
薏仁(二兩),澤瀉(二錢),人參(三錢),白芍(二兩),車前子(一兩),黃連(五錢),茯苓(五錢),甘草(二錢),山藥(一兩),肉桂(三分),水煎服
白話文:
這是一個治療嚴重腹瀉的奇效方法。有患者一天內腹瀉高達五、六十次,大便像傾倒般急劇,食物完全無法消化,肛門腫脹且疼痛,感覺像被火燒一樣。若不立即救治,可能會立即危及生命。以下為治療方劑:截瀉湯。
所需材料包括薏仁二兩,澤瀉二錢,人參三錢,白芍二兩,車前子一兩,黃連五錢,茯苓五錢,甘草二錢,山藥一兩,肉桂三分。將所有材料用水煎煮後服用。
4. 治水瀉方
白朮(一兩),車前子(五錢),水煎服
此方補腎健脾,利水去濕,〔治泄〕神效。
白話文:
治療腹瀉的處方:使用白朮一兩,車前子五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這個處方能補充腎氣、強健脾胃,並有利尿去濕的效果,對於治療腹瀉有著顯著的療效。
5. 又治火瀉方
火瀉,完穀不化,飲食下喉即出,晝夜有瀉數十次者,甚至有百次者,人皆知為熱也。然而熱之生也,何故?生於胃中之水衰,不能制火,使胃土關門不守於上下,所以直進而直出也。
論其勢之急迫,似乎宜治其標;然治其標,不能使火之驟降,必須急補腎中之水,使火有可居之地,而後不至於上騰,方宜用:
熟地(三兩),山萸(一兩),甘草(一兩),茯苓(一兩),車前子(一兩),白芍(三兩),肉桂(三分),水煎服
此方乃補腎之藥,非止瀉之藥;然而止瀉之妙,捷於桴鼓矣。神妙方。
白話文:
[治療火瀉的處方],內容如下:火瀉的情況,食物無法消化完全,飲食一下嚥就馬上排出,白天夜晚可能瀉肚數十次,甚至達到上百次,大家都認為這是因為體內有熱氣。但產生熱氣的原因是什麼呢?原因是胃中的津液不足,無法抑制火氣,導致胃部的功能失調,上下關口無法正常運作,因此食物才會直進直出。
從症狀的急迫性來看,似乎應該針對症狀本身進行治療;但是單純治療症狀,並無法讓火氣馬上降下來,必須迅速補充腎臟的津液,讓火氣有地方可以安頓,這樣纔不會讓火氣往上竄,應該使用以下的藥方:
熟地(90克),山茱萸(30克),甘草(30克),茯苓(30克),車前子(30克),白芍(90克),肉桂(1克),用水煎煮服用。
這個處方是補腎的藥物,不是止瀉的藥物;但是對於止瀉的效果,卻能迅速見效,就像敲鼓一樣立竿見影。這是一個神奇有效的處方。
6. 又治久瀉方
此症乃純是下清水,非言下利也。利無止法,豈瀉水亦無止法乎?故人患水瀉者,急宜止遏。方用:
白朮(五錢),茯苓(三錢),吳茱萸(五分),棗仁(一錢),車前子(一錢),北五味(一錢),水煎服
白話文:
這個病症特徵是純粹排出清如水的液體,並非一般所說的腹瀉。對於一般的腹瀉,我們有方法可以止住,難道對排出清水的情況就沒有止住的方法嗎?因此,當一個人遇到大量排出清水的情況,應該盡快阻止這種情況。以下是處方:
使用白朮(5錢)、茯苓(3錢)、吳茱萸(0.5錢)、棗仁(1錢)、車前子(1錢)、北五味(1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7. 治腰痛方
〔腰〕痛而不能俯者,濕氣也。方用:
柴胡(一錢),澤瀉(一錢),豬苓(一錢),防己(二錢),白芥子(一錢),白朮(五錢),山藥(三錢),肉桂(三分),甘草(五分),水煎服
此方妙在入腎而去濕,不是入腎而補水。初痛者,一、二劑可以奏功;日久者,必多服為妙。
〔腰〕痛而不能直者,風寒也。方用逍遙散加防己二錢,一劑可愈。若日久者,當加杜仲一錢改用白朮二錢,酒煎服,十劑即愈。
又丸方付(附)
杜仲(一兩,鹽炒),破故紙(五錢,鹽炒),熟地(三兩),白朮(三兩),胡桃仁(二錢),共為末,蜜丸。
每日空心,白水送下一兩,服畢自愈。〔如未痊愈,再服一料可愈〕。
白話文:
[治療腰痛的處方]
如果是腰痛到無法彎腰,這是由濕氣引起的。處方如下:
柴胡(3公克),澤瀉(3公克),豬苓(3公克),防己(6公克),白芥子(3公克),白朮(15公克),山藥(9公克),肉桂(1公克),甘草(2.5公克)。用水煎煮後服用。
這個處方的精妙之處在於能進入腎臟排除濕氣,而不是進入腎臟補充水分。初次腰痛的人,服用一、兩次就可以見效;長期腰痛的人,則需多服用幾次才會有顯著效果。
如果腰痛到無法挺直,這是風寒引起的。處方如下:使用逍遙散加防己(6公克)。服用一次即可康復。如果長期腰痛,應加入杜仲(3公克)並改用白朮(6公克),用酒煎煮後服用,十次即可以康復。
另外,還有以下藥丸配方:
杜仲(30公克,鹽炒),破故紙(15公克,鹽炒),熟地(90公克),白朮(90公克),胡桃仁(6公克),全部磨成粉末,加入蜂蜜製成丸狀。
每天空腹時,用白開水吞服30公克,服完後自然康復。如果還未痊癒,再服用一劑即可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