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諸證方論》~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症方論 (10)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症方論 (10)
1. 急慢風三六九日一切風俱治方
膽星(八錢),雄黃(一兩五錢),硃砂(二錢),人參(二錢),天竺黃(一錢五分),茯苓(二錢),鉤藤(一兩五錢),牛黃(二錢),麝香(二錢),柴胡(二錢,酒煮),郁,金(二錢),青皮(二錢),甘草(四錢)
共為末,煎膏為丸,〔如〕豆子大,真金一張為衣,陰乾勿泄氣。薄荷湯磨服。
白話文:
這份古方是用於治療各種風症,包括急性和慢性風症的。配方如下:膽星8錢、雄黃1兩5錢、硃砂2錢、人參2錢、天竺黃1錢5分、茯苓2錢、鉤藤1兩5錢、牛黃2錢、麝香2錢、柴胡2錢(需用酒煮)、鬱金2錢、青皮2錢、甘草4錢。
將這些藥材混合磨成粉末,然後熬製成膏狀,做成丸子,大小如豆子。外層裹上一張真金做為保護層,放在陰涼處晾乾,確保空氣不外洩。服用時,用薄荷湯來研磨此藥丸後再服用。
2. 破傷風
蟬蛻(去淨頭足,為末)五錢,用好酒一碗,煎滾,入末調勻,服之立蘇。
又附治方用:
升麻,油頭髮,馬尾羅底,羊糞蛋各等分,共為末,黃酒調服。
白話文:
破傷風的治療方式如下:
取五錢的蟬蛻(去除乾淨的頭部和腳部,研磨成粉),使用一碗好酒來煎煮至沸騰,然後加入蟬蛻粉末攪拌均勻,服用後患者會立即甦醒。
另外附加一個治療方法:
取等量的升麻、油頭髮、馬尾羅底、羊糞蛋,全部研磨成粉,用黃酒調和後服用。
3. 循衣撮空
此症非大實,則大虛。當審其因,察其脈,參其症,而分黑白矣。
實而便秘〔者〕,大承氣湯。虛而便滑〔者〕,獨參湯;厥逆者加附子。
白話文:
這個症狀不是極度的實證,就是極度的虛證。應詳細審查其病因,觀察其脈象,並參考相關的症狀,這樣就能分辨出病情的性質是屬於陰還是陽,是寒還是熱了。
如果是實證且有便祕的情況,可以使用大承氣湯來治療。如果是虛證且有腹瀉的情況,應使用獨參湯;如果還有四肢冰冷的現象,則需加上附子來增強溫補的作用。
4. 恐怕症
夫人夜臥交睫,則夢爭鬥,負敗恐怖之狀,難以形容。人以為心病也。不知〔乃〕肝經之病。〔蓋〕魂藏於肝,肝血虛,〔則〕魂失養,故交睫則若魘;乃肝膽虛怯,故多負多恐。此非峻補,不能奏功。而草木之〔品〕不堪任重,乃以酒化鹿角膠,空腹服之可痊。蓋鹿角膠峻補精血,血旺則神自安矣。
白話文:
有個婦人晚上睡覺剛閉上眼睛,就會夢到打鬥的場景,夢中的她總是處於失敗和極度恐懼的情況,這種狀態難以用語言描述。一般人會以為這是心理問題,但事實上,這是肝臟功能異常導致的疾病。因為人的魂魄是藏在肝臟裡的,如果肝臟的血液不足,魂魄就會失去滋養,因此只要一閉眼就容易做噩夢。而且,肝膽功能虛弱的人,通常會有過多的挫敗感和恐懼感。這種情況,如果不進行強力的滋補,是不會見效的。一般的草藥可能無法承擔這種強力滋補的需求,所以可以使用酒來融化鹿角膠,空腹服用,就能治癒。因為鹿角膠能強烈地滋補精血,當血液充足,精神自然就會安定下來了。
5. 〔神氣不寧〕
又有神氣不寧,每臥則魂飛揚,覺身在床而魂離體也;驚悸多魘,通夕無寐。人皆以為心病,不知此(乃)肝經受邪也。肝氣一虛,邪氣襲之;肝藏魂不得歸,是以魂飛揚若離體也。
此〔症〕用珍珠母為君,龍齒佐之。珍珠母入肝為第一,龍齒與肝同類也。龍齒、虎睛,今人例以為鎮心藥;不知龍齒安魂,虎睛定魄也。東方蒼龍,木也,屬肝而藏魂。西方白虎,金也,屬肺而藏魄。龍能變化,故魂遊而不定。虎能專靜,故魄止而有守。是以治魄不寧,宜虎睛;治魂飛揚,宜龍齒,藥各有當也。
白話文:
有種情況是精神無法平靜,每當躺下就感覺魂魄飄散,好像身體在牀上但靈魂卻離開了身體;經常感到驚恐不安,做惡夢,整晚都無法入睡。人們通常會認為這是心臟有問題,卻不知道其實是肝臟受到了邪氣的影響。一旦肝氣虛弱,邪氣就會乘虛而入;肝臟本來負責藏魂,如今魂魄無法歸位,所以才會有魂魄飄散、彷彿離體的感覺。
這種病症,我們會使用珍珠母作為主要治療藥材,輔以龍齒。珍珠母對於調理肝臟效果最佳,而龍齒和肝臟屬於同一類型。現在的人們通常將龍齒和虎睛視為安定心神的藥物,但實際上,龍齒可以安撫魂魄,虎睛則能穩定靈魂。東方的青龍,屬木,對應肝臟,負責藏魂;西方的白虎,屬金,對應肺臟,負責藏魄。龍具有變幻能力,因此魂魄會遊蕩不定;虎則能夠專心靜止,所以魄能保持穩定。因此,如果要治療魄的不安,應該使用虎睛;要治療魂魄飄散,則應使用龍齒,藥物的選擇應該根據具體情況來決定。
6. 內傷猝倒方
凡人猝然昏倒,迷而不悟,喉〔中〕有痰,人以為風也,誰知是氣虛〔乎〕?若作風治,未有不死者。蓋因平日不慎女色,精虧以致氣虛;又加起居不慎,而有似乎風之吹倒者。方宜用:
人參(一兩),黃耆(一兩),白朮(一兩),茯苓(五錢),白芥子(三錢),菖蒲(二錢),附子(一錢),半夏(二錢),水煎服
此方補氣而不治風,消痰而不耗氣;一劑神定,二劑痰清,三劑可痊愈。
白話文:
[內傷猝倒的治療方式]
大意是:無論何人突然間昏倒,意識不清,喉嚨中有痰,人們常誤以為是中風,但其實誰能知道這是因為氣虛呢?如果按照中風的方式來治療,病人很可能會因此喪命。這通常是因為患者平時沒有節制性生活,導致精氣流失,進而氣虛;再加上生活作息不正常,才會有如被風吹倒的情況。應使用以下的藥方:
人參(30克),黃耆(30克),白朮(30克),茯苓(15克),白芥子(9克),菖蒲(6克),附子(3克),半夏(6克),用水煎煮後服用。
這個藥方能夠補充元氣而不針對風邪,能化痰而不耗損氣力;服用一次後精神就能穩定,二次後痰就能清除,三次後便可完全康復。
7. 〔陰虛猝倒方〕
8. 又治方
又有腎中之水虛,而不能上交於心者;更有肝氣燥,不能生心中之火者,此皆陰虛而能令人猝倒者也。方用再蘇丹:
熟地(二兩),山萸(一兩),元參(一兩),柴胡(一錢),菖蒲(一錢),白芥子(三錢),麥冬(一兩),茯苓(一兩),北五味(一兩),水煎服
此方補腎水,滋肺氣,安心通竅,瀉火消痰,實有神妙。
一方茯苓五錢,服十劑可愈。
白話文:
[另有一種治療方法],當腎臟中的水份不足,無法向上與心臟交換協調;或是肝氣過於燥熱,無法滋養心臟的活力,這些情況都是因為陰氣不足,有可能會導致人突然昏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使用「再蘇丹」這個藥方:
藥方成分包括:熟地(二兩),山萸(一兩),元參(一兩),柴胡(一錢),菖蒲(一錢),白芥子(三錢),麥冬(一兩),茯苓(一兩),北五味(一兩)。將這些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這個藥方主要的作用是補充腎臟的水份,滋潤肺部氣息,安定心神並暢通身體孔竅,同時還能清熱去火,化痰止咳,其療效實在神奇。
另一個藥方則單純使用茯苓(五錢),連續服用十劑就能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