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氏家抄濟世良方》~ 卷八 (10)
卷八 (10)
1. 藥性草部
治溫瘧陰瘡、通月水、破癥瘕、下惡血。喉腫連頰吐氣數者,名馬喉痹,搗汁服之。
蛇床子(君。味苦辛甘,氣平,無毒)
暖婦人子臟、令男子陰強。治腰胯疼、四肢頑痹,陰汗濕癢、大風身癢,煎湯浴之。又產後陰下脫,絹袋盛蒸熨之。
王不留行(味苦甘,氣平,無毒)
主金瘡,止血逐痛,出刺除痹、療風疹癰疽、惡瘡乳瘻、婦人難產及經脈不勻。
牛蒡子,(味辛苦,氣平。根葉搗封熱毒、杖瘡、金瘡,風毒、癰腫)
明目、療風毒瘡疹、喉痹風熱、痰壅咽膈不利、齒痛、頭面風腫。
草蒿(味苦,氣寒,無毒)
塞鼻衄、敷金瘡。主婦人血氣腹內滿及冷熱久痢,止瀉開胃。童便浸製,治勞瘦留熱在骨節間良。
藜蘆(使。味辛苦,氣寒,有毒。反細辛、芍藥、五參)
主頭禿、疥瘙、惡瘡、殺蟲、去死肌、療喉痹不通。治馬刀爛瘡、吐上膈風痰、蠱毒。
射干(使。味苦,氣平微溫,有毒)
散結氣腫毒,行太陰、厥陰積痰,消結核。除腹中邪逆、胸滿腹脹。通月閉、化瘀血。
山豆根(味甘,氣寒,無毒)
解諸藥毒,止痛消瘡腫,殺寸白。合口中解咽喉腫痛。
白蘞(使。味苦甘,氣平微寒,無毒)
散結氣除熱。治目中赤、女子陰腫痛、湯火刀箭傷、療瘡發背、癰腫諸毒。
白及(使。味苦辛,氣平微寒,無毒)
主癰腫惡瘡、敗疽死肌、賊風鬼擊。除白癬疥蟲。
羊蹄根(味苦,氣寒,無毒)
主頭禿疥瘙、女子陰蝕、男婦坐板瘡。醋磨塗癬。產後兒枕痛。取羊蹄子微炒,水煎服神效。
連翹(使。味苦,氣平微寒,無毒)
主寒熱、鼠瘻瘰癧、癰腫惡瘡、癭瘤結熱、蠱毒。瀉心火、脾胃濕熱、通五淋及月經。除小兒心經客熱。
百草灰(五月五日採百草陰乾燒灰,水團重燒,令白醋和為餅)
腋臭,腋下夾之,干即易當抽,一身痛悶,瘡出即止,以水及小便洗之,不過三兩度。又治金瘡,止血生肌。
金星草,(味苦,氣寒。無毒。冬月不調,葉背有黃點兩行相對)
解硫黃丹石毒。療癰疽發背、瘡腫結核。根浸油敷頭長髮。
蒲公英(味甘,氣平,無毒)
主乳痛、療腫諸瘡及惡刺、化熱毒、消結核。
穀精草(味辛,氣溫,無毒)
主眼疾喉痹、齒痛及諸瘡疥。
夏枯草,(味苦辛,氣寒,無毒)
主寒熱、瘰癧、鼠瘻、頭瘡、破克、散癭結氣、腳腫濕癢。
山慈姑(有小毒。葉似韭,花似燈籠色,曰慈姑上有毛衣包裹,四月開花,五月苗枯,記其處,秋冬取之)
主癰腫瘡瘻、瘰癧結核。又解毒。勿誤用老鴉蒜,無效。
千里光(味苦甘,寒,無毒)
退熱明目。煎膏點楊梅瘡、療鵝掌風。煎湯洗諸瘡癬疥。
白話文:
藥性草部
蛇床子:味辛甘苦,性平,無毒。溫暖婦女子宮,壯陽。主治腰胯疼痛、四肢麻痹、陰部濕癢、皮膚瘙癢,可煎湯沐浴。產後陰部脫垂,可用絹布袋裝盛後蒸熨。
王不留行:味甘苦,性平,無毒。主治外傷出血、止痛、排出異物、治療風疹、癰疽、惡瘡、乳漏、婦女難產及月經不調。
牛蒡子:味辛苦,性平。根葉搗碎外敷,可治療熱毒、杖傷、外傷、風毒、癰腫。主治目疾、風毒瘡疹、喉嚨腫痛、風熱、痰阻咽喉、牙痛、頭面腫脹。
草蒿:味苦,性寒,無毒。可塞鼻止血、外敷治療外傷。主治婦女血瘀腹脹、久痢(慢性腸炎),可止瀉、開胃。用童尿浸泡後,可治療勞累瘦弱、體內餘熱停留在骨節間的症狀。
藜蘆:味辛苦,性寒,有毒,反細辛、芍藥、五參。主治頭禿、疥瘡、惡瘡、殺蟲、去除壞死組織、治療喉嚨腫痛不通。可治馬刀傷、嘔吐、上膈風痰、蠱毒。
射干:味苦,性平微溫,有毒。能消散腫塊、毒氣,治療太陰、厥陰經積痰,消散結核。可治療腹中邪氣、胸悶腹脹。可通經、化瘀血。
山豆根:味甘,性寒,無毒。解毒、止痛、消腫、殺菌。可治療咽喉腫痛。
白蘞:味甘苦,性平微寒,無毒。能消散腫塊、清熱。主治目赤、婦女陰部腫痛、湯火刀傷、瘡瘍、癰腫等。
白及:味辛苦,性平微寒,無毒。主治癰腫、惡瘡、潰爛、壞死組織、風邪。可治療白癬、疥蟲。
羊蹄根:味苦,性寒,無毒。主治頭禿、疥瘡、婦女陰部潰瘍、男女坐板瘡。醋磨後可塗抹癬瘡。產後嬰兒枕部疼痛,可將羊蹄子微炒後煎服,療效顯著。
連翹:味苦,性平微寒,無毒。主治寒熱、鼠瘻、瘰癧、癰腫、惡瘡、癭瘤、結熱、蠱毒。能瀉心火、脾胃濕熱,通利大小便及月經。可治療小兒心經熱盛。
百草灰:(五月五日採集百草陰乾燒成灰,用水團成球狀再燒,加白醋混合成餅)治療狐臭,將藥餅夾於腋下,待藥餅乾燥後取出更換,可止痛,瘡瘍痊癒即可停止使用,並用水或尿液清洗,一般不超過三、兩次。也可治療外傷出血,促進傷口癒合。
金星草:味苦,性寒,無毒。(冬季不凋謝,葉背有兩行相對的黃點)可解硫磺、丹砂等毒。治療癰疽、瘡腫、結核。根部浸油後可塗抹頭髮,促進頭髮生長。
蒲公英:味甘,性平,無毒。主治乳腺炎、腫瘡、惡刺、化解熱毒、消散結核。
穀精草:味辛,性溫,無毒。主治眼疾、喉嚨腫痛、牙痛及各種瘡疥。
夏枯草:味辛苦,性寒,無毒。主治寒熱、瘰癧、鼠瘻、頭瘡、破傷風、散結氣、腳腫濕癢。
山慈姑:(微毒)葉似韭菜,花似燈籠狀,花上有毛衣包裹,四月開花,五月枯萎。秋冬在原處採挖。主治癰腫、瘡瘻、瘰癧、結核。亦可解毒。注意勿與老鴉蒜混淆使用,以免無效。
千里光:味甘苦,性寒,無毒。能退熱明目。煎膏可治療梅毒,治療手足癬。煎湯可洗滌各種瘡癬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