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表

《萬氏家抄濟世良方》~ 卷五 (4)

回本書目錄

卷五 (4)

1. 胎前

當清熱養血。

安胎飲,治孕成之後,見胎氣不安,或腹微痛,或腰間作疼,或飲食不美者服之。或至五、六個月常服數帖。

白朮,當歸,芍藥,熟地(各一錢),人參,川藥,黃芩(須沉水者佳),陳皮(各五分),甘草,砂仁,紫蘇(各三分)

姜一片,水煎服。

又方,安胎。

白朮、黃芩,炒麴為末,粥丸服。

治妊娠半產或三月墮者

於兩月前以杜仲八兩,糯米煎湯浸透,炒去絲;續斷二兩,酒浸焙乾為末,以山藥五、六兩,打糊丸桐子大。每服六十丸,空心米飲下。

固胎飲

當歸身,熟地,人參,白芍藥,白朮,川芎,陳皮,甘草,薛荔(即桑上羊兒藤),黃連(少加),黃柏(少加)

水二鍾,糯米一撮,煎八分服。血虛不安加阿膠;痛加宿砂。

芩術散

黃芩(條實者,酒浸炒,一兩),白朮(壁土炒、去上,一兩)

砂仁(炒,三錢)

為末。米湯調下二、三匙。

芎歸補中湯,治婦人性急,常慣小產。

當歸,川芎(各一錢半),茯苓(八分),黃耆(炙,一錢),黃芩(酒炒,二錢),甘草,陳皮,阿膠(蛤粉炒,各五分),白朮(土炒,錢半),續斷(酒洗,二錢),桑寄生(七分),香附(炒,一錢),砂仁(三分,按月加至一錢)

水二鍾,姜三片,煎八分,空心服。如未孕,每服十五帖。如前次三月內小產,下次亦如期而來,必先於兩月半內每日服一帖,保過三月半後方穩。

束胎丸,懷妊七、八個月服之。

黃芩(炒。夏一兩,春秋七錢半,冬五錢),白朮(二兩),陳皮(三兩,忌火),白茯苓(七錢)

為末,粥丸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白湯下。

達生散,八、九個月服。

大腹皮(二錢),人參,陳皮,紫蘇莖葉(各五分),白芍藥,白朮,當歸(各一錢),甘草(二錢,炙)

上作一帖,人黃楊頭一個,蔥五葉,煎服。夏加黃芩,春加川芎,冬加砂仁;氣虛加參、術;氣實倍香附、陳皮;血虛倍當歸,加地黃;性急多怒人加柴胡;有熱加黃芩;食少加宿砂、神麯;渴加麥門冬;食易飢多加黃楊腦;濕痰加黃芩、半夏;腹痛加木香;胎動加苧根。

金匱當歸散,娠宜常服之。

當歸,川芎,白芍藥,黃芩(各一兩),白朮(半兩)

上為末,酒飲調服方寸匕,日二次。或酒糊丸,桐子大。

每服五十九,茶、湯任下,空心食前服,日三次。此養血清熱之劑。瘦人血少有熱、胎動不安、素曾半產者,皆宜服之。

治婦人胎動不安及下血

艾葉,阿膠,川芎,當歸(各三錢),甘草(一錢)

水四鍾煎二鍾,去渣納膠令化,分二服,一日用。八、九個月者少加縮仁。

治產前因火動胎逆上作喘急者

用條芩、香附為末,調服。

白話文:

懷孕期間應以清熱和養血為主。

**安胎飲:**這個藥方用於治療懷孕後,出現胎氣不穩,或肚子輕微疼痛,或腰部痠痛,或食慾不佳等情況。可以服用,甚至到五、六個月時也可以常服幾帖。

藥方組成:白朮、當歸、芍藥、熟地(各一錢)、人參、川芎、黃芩(以能沉入水中的為佳)、陳皮(各五分)、甘草、砂仁、紫蘇(各三分)。加生薑一片,用水煎服。

**又一方:**也是安胎的藥方。

藥方組成:白朮、黃芩,將兩者炒過的麴磨成粉,用粥調和做成藥丸服用。

治療妊娠中期流產或三個月內流產的藥方:

在懷孕兩個月前,用杜仲八兩,用糯米煎湯浸透後炒去絲;續斷二兩,用酒浸泡後烘乾磨成粉,再用山藥五、六兩,打成糊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六十丸,在空腹時用米湯送服。

固胎飲:

藥方組成:當歸身、熟地、人參、白芍藥、白朮、川芎、陳皮、甘草、薛荔(即桑樹上的羊兒藤)、黃連(少加)、黃柏(少加)。

加水兩碗,糯米一小撮,煎煮至八分服用。若血虛不安,可加入阿膠;疼痛可加入宿砂。

芩術散:

藥方組成:黃芩(條實的,用酒浸泡後炒,一兩)、白朮(用壁土炒過,去除上層,一兩)、砂仁(炒過,三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米湯調服二、三匙。

**芎歸補中湯:**這個藥方用於治療婦女容易急躁,習慣性流產的狀況。

藥方組成:當歸、川芎(各一錢半)、茯苓(八分)、黃耆(炙過,一錢)、黃芩(用酒炒過,二錢)、甘草、陳皮、阿膠(用蛤粉炒過,各五分)、白朮(用土炒過,一錢半)、續斷(用酒洗過,二錢)、桑寄生(七分)、香附(炒過,一錢)、砂仁(三分,按月份增加至一錢)。

加水兩碗,生薑三片,煎煮至八分,在空腹時服用。如果還沒懷孕,每次服用十五帖。如果上次在三個月內流產,下次也大概會在同時間發生,必須提前在兩個半月內,每天服用一帖,確保超過三個半月後胎兒才會穩定。

**束胎丸:**懷孕七、八個月時服用。

藥方組成:黃芩(炒過,夏天用一兩,春秋用七錢半,冬天用五錢)、白朮(二兩)、陳皮(三兩,忌用火烘烤)、白茯苓(七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粥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四十丸,用開水送服。

**達生散:**懷孕八、九個月時服用。

藥方組成:大腹皮(二錢)、人參、陳皮、紫蘇莖葉(各五分)、白芍藥、白朮、當歸(各一錢)、甘草(二錢,炙過)。

將以上藥材做成一帖,加入黃楊木頭一個,蔥五葉,一起煎服。夏天加入黃芩,春天加入川芎,冬天加入砂仁;氣虛加入人參、白朮;氣實則加倍香附、陳皮;血虛加倍當歸,加入地黃;性急多怒者加入柴胡;有熱者加入黃芩;食慾不佳者加入宿砂、神麯;口渴者加入麥門冬;容易餓者多加黃楊木髓;有濕痰者加入黃芩、半夏;腹痛者加入木香;胎動不安者加入苧根。

**金匱當歸散:**適合孕婦常服的藥方。

藥方組成:當歸、川芎、白芍藥、黃芩(各一兩)、白朮(半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酒送服一小匙,每日兩次。或用酒糊做成藥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九丸,用茶水或湯水送服,在空腹或飯前服用,每日三次。這是一個養血清熱的藥方。體型瘦弱、血少有熱、胎動不安、或過去曾有流產的婦女,都適合服用。

治療婦女胎動不安及陰道出血:

藥方組成:艾葉、阿膠、川芎、當歸(各三錢)、甘草(一錢)。

用水四碗煎煮至兩碗,去除藥渣後加入阿膠使其融化,分兩次服用,一天用完。懷孕八、九個月者可少量加入縮砂仁。

治療產前因火氣導致胎兒向上頂,引起喘促急迫的狀況:

用黃芩(條實的)、香附磨成粉末,用開水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