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表

《萬氏家抄濟世良方》~ 卷四 (13)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3)

1. 瘰癧(附馬刀瘡)

治馬刀瘡

柴胡,黃芩各二錢,黃連,牛蒡子(炒)各五錢,黃耆,瓜蔞,當歸尾,甘草各一錢,連翹三錢,紅花少許

每服半兩,水二大盞煎一盞,去粗食後熱服。忌酒面。

治血少馬刀瘰癧肚泄,以四物湯加炒芍藥、牡蠣、陳皮、柴胡、甘草、黃連、玄參、神麯(炒),桑椹膏為丸。

灸法,治瘰癧久不愈者。

灸肘尖並間使二穴。患左灸右,患右灸左。一云:初生時,灸曲池,男左女右。

癭氣結核治方

用海藻一兩、黃柏二兩,為末置掌中,時時舐之,以津嚥下,消三分之二止藥。須斷厚味。

海帶丸

海帶,貝母,青皮,陳皮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食後噙化下。

治氣核連串身發寒熱

夏枯草(五錢),香附,貝母(各二錢五分)

水二鍾煎八分,熱服。

治頸項下生核,不紅不痛,不作膿,推動者多是痰聚不散。

陳皮,半夏,茯苓,甘草,大黃,連翹,桔梗,柴胡

水煎食後服。

治臂核作痛

陳皮,半夏,茯苓,防風,酒黃芩各一錢,連翹二錢,川芎,蒼朮各五分,甘草三分皂角刺一錢半

水煎服。

治耳後頂門各有一塊

殭蠶(炒),大黃(酒炒),青黛,膽星各等分

為末,蜜丸噙化。

南星膏,治肌膚、頭面生瘡瘤大如拳,小如慄。或軟或硬,不疼不痛,宜用此藥。不可輒用針灸。亦可治癰腫。

天南星大者一枚,細研稠黏,滴好醋五、七滴,和膏。如無鮮者,則以乾者為末,醋調如膏。先將小針刺腫處,令氣透,卻以膏攤紙上,相瘤大小貼之。覺癢則頻貼取效。

治頸項浮腫

大黃一兩,榆皮五錢,皮硝三錢。共為末,用醋、水各一半,調敷周圍自散。

白話文:

瘰癧(附馬刀瘡)

治馬刀瘡:柴胡、黃芩各二錢,黃連、牛蒡子(炒)各五錢,黃耆、瓜蔞、當歸尾、甘草各一錢,連翹三錢,紅花少許。每服半兩,水煎,取二大盞煎成一盞,飯後熱服。忌酒、麵食。

治血虛型馬刀瘡伴腹瀉:服用四物湯,再加入炒芍藥、牡蠣、陳皮、柴胡、甘草、黃連、玄參、炒神麴,並製成桑椹膏丸服用。

灸法:治療久治不癒的瘰癧,灸刺肘尖及間使穴。左側患處灸右側,右側患處灸左側。也有人說:初期可用灸法,男性灸左曲池穴,女性灸右曲池穴。

癭氣結核治療方:海藻一兩、黃柏二兩,研磨成粉末,隨時取少量含在口中,以唾液嚥下,直到腫塊消退三分之二即可停藥。須忌食肥甘厚味。

海帶丸:海帶、貝母、青皮、陳皮等量,研磨成粉末,煉蜜製成彈子大小的丸藥。每服一丸,飯後含服至溶化。

治氣核連串伴發寒熱:夏枯草(五錢)、香附、貝母(各二錢五分),水煎服。

治頸項下生結核:不紅不痛,不化膿,能推動,多為痰瘀阻滯。使用陳皮、半夏、茯苓、甘草、大黃、連翹、桔梗、柴胡水煎服,飯後服用。

治臂部結核疼痛:陳皮、半夏、茯苓、防風、酒黃芩各一錢,連翹二錢,川芎、蒼朮各五分,甘草三分,皂角刺一錢半,水煎服。

治耳後及頭頂各有一塊腫塊:殭蠶(炒)、大黃(酒炒)、青黛、膽星等量,研磨成粉末,煉蜜製成丸藥含服。

南星膏:治療皮膚、頭面部生瘡瘤,大小不等,軟硬不一,不痛不癢者,宜用此藥,忌用針灸。亦可治療癰腫。取天南星(大者一枚),研磨成稠黏膏狀,滴入五到七滴好醋混合。如無鮮品,則用乾品研末,醋調成膏狀。先用細針刺破腫塊,使氣體排出,再將膏藥塗於紙上,根據腫塊大小敷貼。若覺瘙癢,則頻頻更換,直至痊癒。

治頸項浮腫:大黃一兩,榆皮五錢,皮硝三錢,研磨成粉末,用醋與水等量混合調敷患處周圍,待其自行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