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宏
《金鏡內臺方議》~ 卷之三 (1)
卷之三 (1)
1. 加減法
若臍上築者,腎氣動也,去朮,加桂枝四兩。(脾虛則腎氣發動,故臍上築也。術能壅氣,故去之。桂泄奔豚氣,加之。)
若吐多,去朮,加生薑三兩。(生薑止嘔,辛以散之也。嘔家不喜術,故去之也。)
若下多者,加白茯苓三兩。(茯令之甘淡,能利水止泄也。)
渴欲得水者,加參、術各一兩半。(內虛則渴,加人參以補之。不止者,加黃芩、芍藥則止。)
寒者加乾薑一兩半。(寒淫所勝,平以辛熱。)
腹滿者去朮,寒甚者加附子一枚炮。服湯後,如食頃,啜熱粥一升許,微自汗,勿發揭衣被。(胃虛則腹滯氣壅,甘令中滿,故去朮。加附子以補陽。若脈微,手足厥逆,惡寒內甚者,加附子。)
白話文:
[加減法]
如果感到肚臘上方有跳動或悸動感,這是腎氣亢進的現象,應去除白朮,並加入四兩的桂枝。(脾氣虛弱會導致腎氣亢奮,因此在肚臍上方有悸動感。白朮可能會阻塞氣血運行,所以要去除。桂枝可以抑制類似奔豚的氣感,因此要加入。)
如果嘔吐頻繁,應去除白朮,並加入三兩的生薑。(生薑可以止嘔,其辛味能幫助散發體內的邪氣。嘔吐的人通常不適合白朮,因此要去除。)
如果排便次數過多,應加入三兩的白茯苓。(白茯苓的甘淡味道,能幫助利尿和止瀉。)
如果口渴想喝水,應加入人參和白朮各一兩半。(體內虛弱會導致口渴,可以加入人參來補充元氣。如果止不住渴,可以再加入黃芩和芍藥來止渴。)
如果感覺寒冷,應加入一兩半的乾薑。(寒冷過度時,應用辛熱的草藥來平衡。)
如果腹部脹滿,應去除白朮;如果非常寒冷,可加入一枚炮製過的附子。服用藥湯後,大約過一個飯菜時間,喝下一升左右的熱粥,讓自己微微出汗,不要立即脫衣服或掀開被子。(胃氣虛弱時,腹部會有脹滿感和氣悶,甘味的白朮可能會加重中間的飽脹感,因此要去除。如果非常寒冷,可加入附子來補充陽氣。如果脈搏微弱,手腳冰冷,非常怕冷,也可以加入附子。)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