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宏

《金鏡內臺方議》~ 卷之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1)

1. 湯議

議曰:大病瘥後,脾胃氣虛,不能制約腎水,水溢下焦,腰以下為腫也。故當利其小便,以牡蠣為君,澤瀉、海藻為臣,三味之咸,能入腎而泄水氣。以葶藶、商陸為佐,以苦堅之。以栝蔞根之苦寒,蜀漆之酸寒為使,酸苦以泄其下而降濕腫也。

白話文:

我這樣說吧:在經歷了重大疾病康復後,身體的脾胃功能變得虛弱,無法有效控制與調節腎臟的水分代謝,導致水分過多囤積於下腹部,造成腰部以下部位的水腫現象。因此,我們需要通過促進小便來解決這個問題。

選擇牡蠣作為主要治療成分,因為它性鹹,能深入腎臟,幫助排出多餘的水分。再輔以澤瀉和海藻,它們同樣具有調節腎臟機能,利尿排水的效果。接著,用葶藶和商陸作為輔助成分,它們的苦味可以進一步鞏固腎臟的功能。最後,利用栝蔞根的苦寒性和蜀漆的酸寒性作為調節劑,酸苦的特性有助於消除下腹部的水腫,並降低濕氣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