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宏
《金鏡內臺方議》~ 卷之一 (1)
卷之一 (1)
1. 疑問
問曰:五苓散方中皆治里證,又曰覆取汗何也?
答曰:五苓散乃汗後一解表藥也。且傷寒發汗後當解,今此不解者,為有內熱。煩渴飲水,又加余表不能盡解也。若與桂枝湯,又幹內熱:若與白虎湯,又兼有表,故與五苓散,中用桂枝,取微汗以兩解也。且白虎湯亦曰汗俊一解表者,乃表實自汗出,不惡風,而煩渴引飲者所設也。
問曰:五苓散中有用桂者,亦用桂枝者何也?
答曰:此兩用也。若兼表者,用桂枝;若專利水飲者,卻用桂也。
白話文:
有人問:五苓散的配方主要針對身體內部的症狀,但為什麼又說要覆蓋著讓病人出汗呢?
回答是:五苓散實際上是在病人出汗後,用來進一步解除表面病邪的一種藥物。一般來說,感冒後出汗應能將病邪排出,但若病仍未好轉,這可能是因為體內仍有熱氣。病人感到煩躁口渴,喝水後,表面的病邪仍未能完全消除。如果再用桂枝湯,可能會加重體內的熱氣;如果用白虎湯,但病人同時還有表面的病邪未清,所以我們選擇用五苓散,其中含有的桂枝可以讓病人微微出汗,從而達到清除內外病邪的效果。另外,白虎湯雖也被稱為一種可以讓病人出汗、解除表面病邪的藥物,但其適用於表面病邪實在、會自行出汗、不怕風吹,但又感到煩躁口渴、大量喝水的人。
再問:五苓散中同時使用了桂和桂枝,這是為什麼呢?
答:這是因為兩種情況。如果病人同時有表面的病邪,就會使用桂枝;如果主要是為了利尿去水,則會使用桂。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