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宏
《金鏡內臺方議》~ 卷之一 (1)
卷之一 (1)
1. 湯議
議曰:發汗俊,煩渴飲水,脈洪大者,屬白虎湯。發汗後,煩渴飲水,內熱實,脈沉實者,屬承氣湯。今此發汗後,煩渴欲飲水,脈浮,或有表,小便不利者,屬五苓散主之。五苓散乃汗後一解表藥也。此以方中雲覆取微汗是也。故用茯苓為君,豬苓為臣,二者之甘淡,以滲泄水飲內畜,而解煩渴也。
以澤瀉為使,鹹味泄腎氣,不令生消渴也。桂枝為使,外能散不盡之表,內能解有餘之結,溫腎而利小便也。白朮為佐,以其能燥脾土而逐水濕也。故此五味之劑,皆能逐水而祛濕。是曰五苓散,以其苓者令也,通行津液,克伐腎邪,號令之主也。
白話文:
我這樣解釋:如果出汗後,感到極度口渴想喝水,且心跳脈搏顯得強大,這種情況適用於白虎湯治療。若出汗後,同樣感到口渴想喝水,但身體內部有熱且實證,脈象顯示深沉且實,這時應使用承氣湯。然而,現在的情況是在出汗後,出現口渴想喝水,脈象浮動,或者還有表證未解,小便不通暢,這種情況下,應使用五苓散來處理。五苓散實際上是出汗後一種用來解除表證的藥物。這點從藥方中提到的輕微出汗即可看出。所以,我們選擇茯苓作為主藥,豬苓作為輔助藥物,兩者都是甘淡之品,可以幫助排泄體內蓄積的水分,並緩解口渴。
澤瀉被選作調節藥物,其鹹味有助於調節腎臟功能,防止產生口渴。桂枝作為調節藥物,外部能散去未完全解除的表證,內部則能解除過剩的結滯,溫暖腎臟並促進小便。白朮作為輔助藥物,因其能去除脾臟濕氣和水分。因此,這五種藥物的組合,都能有效排除體內水分和濕氣。這就是所謂的五苓散,其中的“苓”字代表的是令行禁止,它能調節全身液體循環,剋制腎臟的邪氣,具有主導作用。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