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宏

《金鏡內臺方議》~ 卷之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1)

1. 湯議

議曰:傷寒本自寒下,其人下虛也。醫復吐下之,寒格更逆,損傷正氣,寒氣內為格拒,則陰陽不通,食入口即吐也。寒格,更逆吐下者,是醫不知又復吐下,則重虛而死也。故用乾薑為君,以散逆氣而調其陽,辛以散之也。以黃連為臣,而和其陰;黃芩為佐,以通寒格,苦以泄之也。以人參為使,而和其中,補益真氣,甘以緩之也。

白話文:

我這樣解釋:原本因為感受寒邪導致腹瀉,此人腸胃已經虛弱。醫生再用催吐和瀉下的方法治療,使得寒氣與正氣相抗,更逆亂了身體狀況,損傷了體內的正氣,寒氣在內阻隔,導致體內陰陽氣血不能流通,食物一進口就馬上吐出。當寒氣阻隔,再反覆催吐和瀉下,是因為醫生不瞭解病情,又再次使用催吐和瀉下,會讓病人虛弱到極點而死亡。所以用乾薑作為主藥,來散發體內的逆亂之氣,調理陽氣,利用其辛辣性質來散寒。黃連作為輔助藥物,來調和陰氣;黃芩作為佐藥,用以打通寒氣阻隔,利用其苦味來泄熱。用人參作為引導藥,調和中焦,補充元氣,利用其甘甜性質來緩和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