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宏

《金鏡內臺方議》~ 卷之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1)

1. 湯議

議曰:傷寒,汗出不惡風,渴而飲水者,屬人參白虎湯。若汗出而渴,脈浮,小便不利者,屬五苓散。今此汗出而不渴者,為邪不傳裡,但在表而表虛也。故與茯苓為君,而益津和中。甘草為臣輔之。以桂枝為佐,生薑為使,二者之辛,而固衛氣者也。

白話文:

我這樣解讀這段古文:

有人說:得了傷寒病,如果流汗後不再怕風,而且口渴想喝水,這種情況適用人參白虎湯。但如果流汗且口渴,脈象浮,同時小便不通暢,這種情況則應使用五苓散。現在這種流汗但不口渴的情況,顯示病邪尚未深入到身體內部,只停留在表面,且表面防禦力已減弱。因此,以茯苓作為主要藥物,能增強體內津液並調和中焦。甘草作為輔助藥物。用桂枝和生薑作為佐使藥物,兩者都具有辛味,能鞏固身體的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