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宏

《金鏡內臺方議》~ 卷之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1)

1. 湯議

議曰:乾嘔,吐涎沫,頭痛者,厥陰之寒氣上攻也。吐利,手足逆冷者,寒氣內甚也;煩躁欲死者,陽氣內爭也。食谷欲嘔者,胃寒不受食也。此以三者之證共用此方者,以吳茱萸能下三陰之逆氣為君,生薑能散氣為臣,人參、大棗之甘緩,能和調諸氣者也,故用之為佐使,以安其中也。

白話文:

我說道:乾噁,也就是乾嘔,同時伴有吐唾沫,頭痛的症狀,這是因為厥陰經的寒氣上衝所導致的。如果出現嘔吐與腹瀉,手腳冰冷的現象,這代表體內的寒氣已十分嚴重;而若感到極度煩躁,好像快要死掉一樣,則是體內的陽氣正在激烈地抵抗寒氣。吃東西後想要嘔吐,表示胃部寒冷,無法接受食物。

之所以在這三種情況下都使用同一個處方,是因為吳茱萸能夠抑制三陰經的逆流氣息,所以被用作主要藥物;薑有散寒氣的作用,作為輔助藥物;而人參、大棗的甘甜緩和,能協調各種氣息,因此被用作調節藥物,目的是為了穩定病患的身體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