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宏

《金鏡內臺方議》~ 卷之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1)

1. 湯議

議曰:大汗則表虛,大下則裡虛,既汗又下,表裡皆虛。陽主於晝,則陽虛不能勝邪,正邪交爭,故晝日煩躁不得眠。陰主於夜,陽虛不能與之爭,是夜則安靜。不嘔不渴者,里無熱也。身無大熱者,表無熱。又無表證,而脈沉微,知陽氣大虛,陰寒氣勝。故用附子為君,以溫經復陽。乾薑為臣佐,以輔之也。經曰,寒淫所勝,平以辛熱,此湯是也。

白話文:

我這樣解釋:大量出汗會導致身體表面的防禦力下降,劇烈的腹瀉會使內臟虛弱,如果同時出汗和腹瀉,那麼身體的內外都會變得非常虛弱。陽氣在白天佔主導,一旦陽氣不足,就無法抵抗邪氣,正邪兩方的力量在白天互相較量,所以病人在白天會感到煩躁不安,難以入眠。而夜晚是由陰氣主導,陽氣不足時無法與陰氣抗衡,因此在夜晚病人會相對安靜。病人不嘔吐也不口渴,這表示內臟並無火熱。身體並未高燒,這說明表面也無火熱。此外,沒有任何表面病徵,但脈搏卻呈現沉微的狀態,由此可推斷出病人的陽氣嚴重不足,陰寒之氣佔了上風。因此,我們選用附子作為主要藥材,目的是溫暖經絡、恢復陽氣。乾薑作為輔助藥材,用以增強主要藥物的效果。古籍記載,當寒氣過盛,應該使用辛熱的藥物來平衡,這個藥方正是遵循了這樣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