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宏

《金鏡內臺方議》~ 卷之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1)

1. 湯議

議曰:少陰者,腎水也。若脈沉微,下利無熱證者,乃少陰客寒,不能制腎水,故自利也。以附子為君,溫經散寒。加乾薑之辛熱,溫中益陽。加蔥白之辛,而通陽氣也。以此三味之劑,而治下利,若非內寒陰盛者,不可用也。

白話文:

我這樣解讀這段古文:當我們在談論「湯議」時,指的是腎臟功能,這在中醫學說中被稱為「少陰」,它實際上是代表了身體的水分調節系統。如果一個人的脈象顯示出微弱且沉的特徵,同時伴有腹瀉但無發熱的症狀,這可能是因為外來的寒冷影響了腎臟的功能,使它無法有效控制身體的水分,因此造成了腹瀉。

在治療這種情況時,我們會使用附子作為主要藥物,它具有溫暖經絡、驅散寒氣的作用。再加入乾薑,利用其辛辣和熱性,溫暖中焦並增強體內的陽氣。此外,我們還會添加蔥白,利用其辛辣的特性,幫助通暢陽氣。透過這三種藥材組成的藥方,可以有效治療腹瀉,但必須注意的是,如果病患並非因體內寒冷或陰氣過盛所導致的腹瀉,則不適合使用這個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