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選要》~ 卷之五 (13)
卷之五 (13)
1. 眩暈門
眩暈者,痰火動於風也。《經》云:諸風掉眩,皆屬於肝木。風火皆屬乎陽,多為兼化,陽主乎動,兩動相搏,則為旋轉也。其為證也,發於卒然之間,眼目昏花,如屋旋轉,起則眩倒也。體虛之人,外為六氣所因,內為七情所傷,鬱結成痰,皆能令人一時眩暈目暗,口噤頭痛項強。因於風,則脈浮,自汗,項強不仁。
因於寒,則脈緊,無汗,筋攣掣痛。因於暑,則脈虛,煩悶。因於濕,則脈沉滯,吐逆。此為異耳。至於七情內傷者,使臟氣不平,鬱結中焦,而為痰飲,隨氣上攻,令人頭眩,眉稜骨疼,目不可開。其證婦人得之最多,蓋婦人性多偏怒。《經》云:天之氣曰風,人之氣曰怒。
怒則致傷肝木,木動生風,令人頭目旋運,皆由於此。亦有因醉飽房勞,致傷精血,腎氣不能歸元,而諸氣逆上,則為頭目眩暈矣。
治之當分內外因,及寒熱虛實。氣虛者,補氣;血虛者,養血;外挾風邪者,發而祛之;內挾痰飲者,消而導之,要在活法施治焉。
半夏白朮天麻湯,治頭旋噁心,煩悶氣喘短促,心神顛倒,兀兀欲吐,目不敢開,如在風雲中;若頭痛眩暈,身重如山,不得安臥,並皆治之。
半夏(薑製,一錢半),白朮(二錢),天麻,茯苓(去皮),陳皮,蒼朮(米泔浸,焙),人參(去蘆),神麯(炒),麥蘗(炒),黃耆(去蘆),澤瀉(以上各一錢),乾薑(炮),黃柏(各半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三片,煎至一盅,食遠服。
仙術芎散,治風熱壅塞,頭目昏眩。消痰飲,明耳目,清神。
方見風門。
三五七散,治陽虛風寒入腦,頭痛目眩,轉運如在舟車之上,耳內蟬鳴,風寒濕痹,腳氣緩弱等疾。
天雄(炮,去皮臍),細辛(去土,各三兩),山茱萸(去核),乾薑(炮,各五兩),防風(去蘆),山藥(各七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用溫酒調服。
人參前胡湯,治風痰頭運目眩。
人參(八分),前胡(去蘆),南星(湯炮),半夏曲,木香,枳殼(炒),橘紅,赤茯苓,紫蘇,甘草(炙,以上各一錢三分),
上㕮咀,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五片,煎至一盅,食後服。
蔓荊子散,治風氣頭旋運悶,起則欲倒。
蔓荊子,甘菊花,半夏,羚羊角(鎊),枳殼(麩炒),茯神(去木),芎藭,黃芩,防風(以上各七錢半),麥門冬(去心),石膏(各一兩),地骨皮,赤箭,細辛,甘草(炙,以上各半兩)
上㕮咀,每服六錢,水二盅,生薑三片,煎至八分,去柤,不拘時服。
川芎散,治眩暈,惡風自汗,或身體不仁,氣上衝胸,戰搖如在舟車之上。
川芎,白朮(各三錢),北細辛,白茯苓,粉草(以上各一錢),桂枝(半錢)
白話文:
眩暈這種情況,是因為體內痰和火氣旺盛,導致風邪產生。《黃帝內經》說,各種因風邪引起的頭暈目眩,都與肝氣有關。風和火都屬於陽性,常常會互相影響,陽氣主要表現在活動方面,當兩種陽氣相互衝擊時,就會產生旋轉的感覺。這種病症發作時通常很突然,眼睛昏花,感覺像房子在旋轉,站起來就會頭暈摔倒。體質虛弱的人,容易受到外界六種氣候因素的影響,或是因為內在七種情緒的傷害,導致鬱悶積聚成痰,這些都可能讓人突然頭暈眼花,嘴巴緊閉、頭痛、脖子僵硬。如果是因為風邪引起的,脈象會浮,會流汗,脖子會僵硬且麻木。
如果是因為寒邪引起的,脈象會緊,不會流汗,筋會抽搐疼痛。如果是因為暑邪引起的,脈象會虛弱,會煩躁。如果是因為濕邪引起的,脈象會沉滯,會想吐。這些都是不同原因造成的區別。至於因七情內傷引起的,會使臟腑的氣機不調,鬱積在中焦,產生痰飲,隨著氣機往上衝,就會使人頭暈,眉骨疼痛,眼睛睜不開。這種情況在婦女身上最常見,因為婦女的性情大多比較容易發怒。《黃帝內經》說,天地的氣叫做風,人的氣叫做怒。
發怒會傷害肝木,肝木一動就會產生風,讓人頭暈目眩,都是因為這個原因。也有因為喝酒吃太飽、房事過度,導致精血損傷,腎氣無法歸元,各種氣逆往上衝,也會造成頭暈目眩。
治療時應該區分內外因素,以及寒熱虛實。氣虛的要補氣,血虛的要養血,外感風邪的要發散祛除,內有痰飲的要消除並導出,關鍵在於靈活運用治療方法。
半夏白朮天麻湯,可以治療頭暈噁心、煩悶氣喘、心神不安、想吐、眼睛不敢睜開、感覺像在風雲中的情況。如果頭痛頭暈、身體像山一樣沉重、無法安睡,都可以用這個方子治療。
藥方組成:半夏(用薑汁炮製,1.5錢)、白朮(2錢)、天麻、茯苓(去皮)、陳皮、蒼朮(用米泔水浸泡後烘焙)、人參(去蘆)、神麯(炒)、麥芽(炒)、黃耆(去蘆)、澤瀉(以上各1錢)、乾薑(炮製)、黃柏(各0.5錢)。
將以上藥材加水兩盅,放入三片生薑,煎至一盅,飯後服用。
仙術芎散,可以治療風熱壅塞、頭暈眼花,可以化痰、使耳目清明、清醒精神。
具體藥方請參考風門的內容。
三五七散,可以治療陽虛、風寒入侵腦部引起的頭痛頭暈、感覺像在船上或車上一樣搖晃、耳朵有蟬鳴聲、風寒濕痺、腳氣無力等病症。
藥方組成:天雄(炮製,去皮臍)、細辛(去土,各3兩)、山茱萸(去核)、乾薑(炮製,各5兩)、防風(去蘆)、山藥(各7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2錢,飯前用溫酒調服。
人參前胡湯,可以治療風痰引起的頭暈眼花。
藥方組成:人參(8分)、前胡(去蘆)、南星(用湯煮過)、半夏曲、木香、枳殼(炒)、橘紅、赤茯苓、紫蘇、甘草(炙,以上各1.3錢)。
將以上藥材切碎,用水兩盅,放入五片生薑,煎至一盅,飯後服用。
蔓荊子散,可以治療風邪引起的頭暈目眩、站起來就要摔倒的情況。
藥方組成:蔓荊子、甘菊花、半夏、羚羊角(磨粉)、枳殼(麩炒)、茯神(去木)、川芎、黃芩、防風(以上各7.5錢)、麥門冬(去心)、石膏(各1兩)、地骨皮、赤箭、細辛、甘草(炙,以上各0.5兩)。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6錢,用水兩盅,放入三片生薑,煎至八分,去藥渣,不拘時間服用。
川芎散,可以治療頭暈目眩、怕風自汗、或身體麻木、氣往上衝到胸口、身體搖晃感覺像在船上或車上。
藥方組成:川芎、白朮(各3錢)、北細辛、白茯苓、粉草(以上各1錢)、桂枝(0.5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