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採

《醫方選要》~ 卷之十 (9)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 (9)

1. 婦人門

上細銼成咀用,烏雞去毛及腸肚,將藥安放雞肚中,用瓦器或銀鍋內,以好酒一斗同煮,候酒干,去雞骨,慢火焙乾,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溫酒或淡醋湯任下。

通經丸,治婦人室女月候不通、疼痛,或成血瘕。

桂心,青皮,大黃(煨),乾薑(炮),川椒(去目,炒出汗),蓬朮(煨),乾漆(炒,煙盡),川烏(炮),當歸,桃仁(炒,去皮,各等分)

上為細末,用四分同米醋熬膏,和六分末成膏劑,臼中杵一、二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醋湯送下。一方有紅花無川烏。

替灸丸,治婦人久冷,赤白帶下,肚腹疼痛,經脈不調,面色痿黃,腳手疼痛,四肢無力,久無子息。此藥服之,久能溫中暖臍,調經有子,藥服不盡,即有效驗。

茯苓(去皮),艾葉(各八兩),當歸(洗),香附子(各四兩),川芎,芍藥(各二兩),吳茱萸(炒,三兩)

上用米醋五升,砂鍋內煮乾,為細末,醋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淡醋湯下,日三服。

備金散,治血崩不止。

香附子(炒,四兩),當歸尾(一兩二錢),五靈脂(炒,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溫酒調服。

當歸煎,治赤白帶下不止,腹內疼痛,四肢煩疼,不欲飲食,日漸羸瘦。

當歸(酒浸),赤芍藥,牡蠣(火煅),阿膠(銼,蛤粉炒),白芍藥,續斷(酒浸,各一兩),地榆(半兩),熟地黃(一兩)

上為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送下。

艾煎丸,治婦人室女經候不調,臍腹冷痛,噁心,腹常滿脹,至晚則增。

食茱萸(湯洗),當歸(酒洗,各七錢半),熟地黃,白芍藥(各一兩半),石菖蒲(炒),川芎,人參(去蘆,各一兩),熟艾(糯米飲拌,搗成餅焙乾為末,四兩)

上為末,酒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淡醋湯空心送下。

煮附丸,治婦人、室女一切血氣,經候不調,臍腹㽲痛,面色痿黃,心忪乏力,腹脹脅疼,頭暈噁心,飲食減少,崩漏帶下,大腸便血,積聚癥瘕,並皆治療。若以其名,人人言之耗氣,不喜此藥,世訛之久,不肯服者甚多,殊不知獲效非常。方書所載香附子乃婦人之仙藥,不可輕忽,修制相感,豈可同日而語哉?能久服之,自顯其功耳。

上以香附子不拘多少,先搗去毛淨,用好醋煮半日,出焙碾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米飲送下,不拘時候。婦人數墮胎,由氣不升降,所以胎氣不固,此藥尤妙。一方加陳艾等分,名艾附丸,治婦人百病。

秦桂丸,治婦人無子。經進有效。

秦艽(去蘆),桂心(去粗皮),杜仲(炒去絲),防風(去蘆),厚朴(薑製,各七錢半),附子(生用,去皮臍),白茯苓(各一兩半),白薇,乾薑(炮),沙參,牛膝(酒炒),半夏(薑製,各半兩),人參(去蘆,一兩),細辛(去土,二兩一錢半)

白話文:

婦人門

烏雞丸: 將藥材細細磨成粉末備用,將烏雞去毛及內臟,把藥粉放進雞肚子裡,用瓦罐或銀鍋,加一斗好酒一起煮,等到酒煮乾,取出雞肉剔除骨頭,用小火慢慢烘乾,研磨成細粉,再用蜂蜜調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七十丸,溫酒或淡醋湯送服。此方用於治療婦女月經不通、疼痛,或形成血塊的情況。

通經丸: 將藥材磨成細粉,取四分用米醋熬成膏狀,再和入六分藥粉,使其成為膏劑,用杵在臼中搗打一百到二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五十丸,空腹用醋湯送服。也有一方使用紅花代替川烏。此方用於治療婦女月經不通、疼痛,或形成血塊的情況。

替灸丸: 將藥材用米醋五升,在砂鍋中煮乾,研磨成細粉,用醋糊調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用淡醋湯送服,每日三次。此方用於治療婦女久寒體虛,赤白帶下,腹痛,經脈不調,面色萎黃,手腳疼痛,四肢無力,久不生育等症狀。長期服用,能溫暖中焦,調理月經,有助於懷孕。

備金散: 將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空腹溫酒送服。此方用於治療血崩不止。

當歸煎: 將藥材磨成粉末,用醋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用米湯送服。此方用於治療赤白帶下不止,腹痛,四肢疼痛,食慾不振,日漸消瘦。

艾煎丸: 將藥材磨成細粉,用酒煮成糊狀,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用淡醋湯送服。此方用於治療婦女月經不調,臍腹冷痛,噁心,腹部脹滿,晚上症狀加重。

煮附丸: 將香附子洗淨搗碎,用好醋煮半日,取出烘乾研磨成粉末,用醋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六十丸,米湯送服,不拘時間。此方用於治療婦女各種血氣病症,月經不調,臍腹冷痛,面色萎黃,心悸乏力,腹脹脅痛,頭暈噁心,食慾減退,崩漏帶下,大腸便血,積聚癥瘕等。即使有人說此藥耗氣,也不必輕信,它療效極佳,長期服用,自然顯現功效。婦女多次流產,多因氣機升降失調,導致胎氣不固,此藥尤其有效。也有一方加入等量的陳艾,名為艾附丸,用於治療婦女各種疾病。

秦桂丸: 將藥材磨成細粉。此方用於治療婦女不孕,經期服用有效。